央视新闻 10小时前
超前的冷和拉尼娜是冷冬的信号吗?解答来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很多人觉得今年北方的秋季很短,主要是因为秋雨多,秋高气爽的日子少,而且冷得提前,冬季进程快速推进,华北多地秋季长度只有 1 个月左右。像河北石家庄,今年 9 月中旬入秋,10 月中旬入冬,再加上时不时下雨,秋季只有一个月出头的时间,秋高气爽的体验也大大缩水。

10 月初,华北的朋友还能穿短袖,17 日之后强冷空气直接推动羽绒服登场,秋装快速切换成冬装,先是热,然后骤然变凉、变冷,换衣服的速度都跟不上气温变化的速度。

与此同时,国家气候中心预测,近期赤道中东太平洋大部海表温度较常年同期偏低,处于中性偏冷状态。预计赤道中东太平洋冷水将持续发展,秋季后期将进入拉尼娜状态。提前的冷,加上拉尼娜的预测新闻,让不少人都担心今年冬天将是冷冬,更传出 " 今冬是超级冷冬 " 的说法。其实,大家大可不必谈拉尼娜而色变,超前的冷和拉尼娜,与冷冬并没有必然联系。

在气象界," 冷冬 " 不是一个 " 预测概念 ",而是对冬季气温状况的一个事后 " 认定概念 "。而且通常来说,人们对极端事件记忆更深刻,对平均气温不容易记住,所以感受上可能会产生偏差。

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气候预测室副主任章大全表示,根据现阶段国内外数值模式结果来判断,今年冬季我国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到偏暖为主,但是气温阶段性特征明显,冷暖起伏大。一般而言,发生拉尼娜事件的冬季(当年 12 月至次年 2 月),我国气温偏低的概率相对更高。这种情况在 20 世纪 90 年代之前尤为显著。然而,受全球变暖等因素影响,21 世纪以来,在拉尼娜背景下,我国冬季气温偏暖的情况也频繁发生,甚至出现暖冬,如 2020/2021 年冬季。

此外,我国冬季气候不仅与热带海温异常有关,还受到北极海冰、积雪和中高纬度大气环流系统等的影响,是多因子协同作用的结果,需要结合海洋、冰雪、大气等监测预测信息进行综合研判。

对于北方多地来说,今后一周最高气温会在波动中维持偏低状态。中央气象台预计,25 日至 27 日,受冷空气影响,内蒙古中东部、华北、东北地区、黄淮等地将有 4~6 级风,阵风 7~8 级,局地 9 级,上述部分地区伴有 4~6 ℃降温,局地降幅可达 8 ℃以上。南方升温相对平稳一些,未来几天气温会逐渐回升到常年同期正常水平,江南等地最高气温会回到 20 ℃以上,华南普遍回到 25 ℃以上。

至于降水,未来几天,受高原波动东移影响,青藏高原东部多降雪天气;而在中东部其他大部地区,多受干燥的偏北风控制,降水总体稀少,是冬半年常见的干燥少雨模式。细心的朋友会发现,降水预报图上有一个红色锯齿线,这个是霜冻线,锯齿向内的区域为霜冻区。今天进入霜降节气,霜降期间除了季节转换,出现霜冻的区域也会有所扩大。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纬度 江南 北极 内蒙古 河北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