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出品|公司研究室 IPO 组
文|曲奇
近日,遇见小面再一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这是一家由前麦当劳员工创立、将西式快餐标准应用到中式面馆的品牌,估值曾达 30 亿元。
过去一年,遇见小面依靠 " 三天开一店 " 的惊人速度,全国门店超 450 家,年营收突破 10 亿并实现盈利。
然而,高增长背后隐忧浮现:客单价与同店销售额双双下滑,高线城市经营承压。在竞争激烈的面馆红海中,公司被迫降价。未来," 下沉 " 与 " 出海 " 能否破解 " 规模诅咒 ",帮助其从 " 融资扩张 " 转向 " 经营盈利 ",是其最大课题。
三天开一店
年收入超 10 亿
遇见小面创始人宋奇曾在香港麦当劳做过一年多管培生,2011 年宋奇回广州后加入百胜中国的开发部,主要负责旗下肯德基、必胜客的新店选址工作。
2012 年,宋奇开始创业,开过粤式餐厅、东北菜馆、东北饺子馆,但发展均不尽人意。
2014 年,宋奇与华南理工大学的校友苏旭翔、罗燕灵,一起创办了遇见小面,才有了今天的故事。
在创办遇见小面之初,宋奇便将其在麦当劳、肯德基学到的西式快餐现代化管理经验,运用到了遇见小面上,开发了一套标准化、体系化的业务模式。
2021 年,遇见小面成为新消费领域的明星企业,连续完成两轮融资,估值最高 30 亿元。
在资本的助力下,2022 年以来遇见小面迅速在一线和新一线城市的核心商圈进行 " 跑马圈地 ",门店数量激增。
2022 年末到 2024 年末,其门店数从 133 家增至 360 家。其中,2023 年净增 82 家店,即平均约每 4.5 天开一家新店;2024 年净增 108 家店,平均每 3 天开一家店。2025 年 6 月末,公司门店已达 451 家。
在规模扩张的带动下,过去 3 年遇见小面业绩实现快速增长。
2022 年至 2024 年,遇见小面分别实现收入 4.18 亿元、8.01 亿元、11.54 亿元,三年复合增速约 66%;同期,净利润分别为 -3597.3 万元、4591.4 万元、6070.0 万元。
2025 年上半年,遇见小面营收 7.03 亿元,同比增长 33.8%;净利润 4183 万元,同比增长 95.8%。
对于未来 3 年的门店规划,公司计划 2026 年到 2028 年每年净增 150 – 230 家门店。
高线城市承压
下沉出海破局
过去 3 年,遇见小面的收入虽然在快速增长,但同店数据以及客单价却出现了下滑。
2022 年到 2024 年,遇见小面餐厅的订单平均消费额分别为 36.1 元、34 元、32 元,订单平均消费额逐年下降。
对此,遇见小面在招股书中称 " 主动降低菜品价格及为顾客提供更物美价廉的用餐体验。"
同店数据方面,2025 年,直营餐厅同店销售额同比下滑 3.1%,特许经营餐厅同比下滑 2.9%。

具体来看,无论是直营餐厅还是特许经营餐厅,一线及新一线城市的同店销售额下滑幅度均超过二线及以下城市。
由于遇见小面的门店约 80% 在一线及新一线城市,如果未来一线及新一线城市的同店销售额继续出现下滑,遇见小面的增长将面临较大的挑战。
此外,中式快餐连锁普遍面临 " 三高一低 "(高房租、高人工、高食材成本、低毛利)的挑战。与二线城市相比,一线城市的核心商圈的运营成本更高,这导致公司在一线及新一线城市的经营利润相对更低。

根据招股书,2022 年到 2024 年及 2025 年上半年,一线及新一线城市的直营餐厅经营利润率分别为 -8.4%、12.2%、12.6%、14.1%,二线及以下城市的经营利润分别为 10.8%、17.3%、19.3%、19.8%。
这组数据也给遇见小面提供了另一个思路,就是公司经营利润更高的市场扩张,比如国内市场进行下沉,或去港澳、东南亚等地扩张," 下沉 + 出海 " 或许可以成为公司增长的 " 双引擎 "。
中式面馆红海竞逐
需破解 " 规模诅咒 "
除了同店销售额下滑之外,遇见小面还面临着中式快餐一个普遍的困境。
面条是一个 " 有品类、无品牌 " 的巨大市场,招股书中预计 2029 年中式面馆行业的市场规模将达 5100 亿元。
然而,从目前的行业格局来看,市场高度分散且竞争激烈。根据招股书数据,2024 年中国中式面馆前五大企业仅占整体市场份额的 2.9%,其中按总商品交易额来计算,排名第四的遇见小面市场份额为 0.5%。
遇见小面同品类的竞争者包括和府捞面、马记永、陈香贵等,过去几年这几家连锁面馆同样获得了巨额融资,大家在选址、供应链上展开 " 肉搏 "。
除此之外,遇见小面不仅要和面馆竞争,还要和轻食、简餐、麻辣烫、汉堡等所有快餐品类争夺客流。
由于餐饮业的门槛低,竞争激烈,品牌很容易被模仿和替代,遇见小面主动下调菜品价格便是为了留住顾客的举措。
此外,当前的中式餐饮还需要平衡标准化与 " 锅气 ",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如果品牌过度依赖中央厨房和预制,则会损失面条的口感和 " 锅气 ",降低顾客复购率。但如果依赖现场烹饪,又难以实现快速扩张和成本控制。
过去几年,遇见小面是以规模换增长,但主要指标同店销售额、客单价均出现了下滑。
如果未来几年无法证明其连锁模式是可持续增长且盈利的,遇见小面或将成为 " 规模诅咒 " 的下一个注解。如何从一个 " 靠融资扩张 " 的网红品牌,转变为一个 " 靠经营盈利 " 的常青企业,是遇见小面当前最主要的课题。


精彩回顾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