豹变 10-24
朱啸虎们押注的300元AI玩偶,先得跑赢“退货潮”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摘要:

AI 陪伴硬件在 200-400 元低价区疯狂内卷,退货率居高不下。当资本追逐 " 会说话的毛绒玩具 ",谁在重构情感科技的价值链?

这个国庆假期,今年 38 岁的李曦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为女儿买了一只价值 300 多元的 " 水系芙崽(Fuzozo)"。当面对女儿刁钻的数学题时," 芙崽 " 给出了 " 不要把本芙崽当计算器 " 的回复,这让她意识到,AI 不再只是工具,它一定程度实现了情感陪伴。

芙崽的形象类似一个毛绒挂件,不同颜色与 " 金木水火土 " 的五行概念对应,有各自的 MBTI。相关数据显示,芙崽这款 AI 玩具月销突破 2 万台。

热销的芙崽是今年 AI 情感陪伴硬件赛道热度攀升的缩影。从 AI 毛绒玩具到陪伴机器人,产品层出不穷,资本与创业者也纷纷涌入。

不过,风口之下,挑战也很快到来。在生产端,AI 陪伴硬件陷入同质化困局,产品多依赖第三方大模型,仅在外观材质上有差异,导致低价内卷与高退货率并存。

曾在经纬、光源资本等投资公司工作,NLP(自然语言处理)专业出身的 AI 领域投资人 Vivian 指出,用户价值指标如 NPS(净推荐值)才是关键,行业亟待突破 " 会说话 " 的表层需求,建立持续情感连接。

消费端则面临 " 愿尝试、难留存、付费意愿低 " 的现实断层,业内爆款产品 " 芙崽 " 受到广泛好评,但也有用户表示,其对于最常见的户外场景适配度不够。

面对这一局面,行业亟需回答:如何跨越生产与消费之间的鸿沟,在真实需求与商业价值之间找到平衡?

同质化低价内卷,难觅破局 " 奇点 "

芙崽背后的 AI 陪伴硬件公司珞博智能,已经成为行业 " 网红 "。在三个月中先后完成了天使轮和天使 +,两轮融资背后投资人阵容涵盖红杉中国、金沙江创投,十分豪华。

有意思的是,金沙江创投的朱啸虎前脚表示具身智能商业路径不清," 正在批量退出人形机器人公司 ",后脚就投了脱胎于具身智能的珞博智能。

" 芙崽 " 主打养成系电子宠物,以 " 口袋大小 + 时尚挂饰 " 的轻量化设计切入市场,试图区别于传统大型陪伴机器人。该产品多个款式在淘宝单店单量已经破千,目前 " 双十一 " 券后价为 316 元。

目前芙崽在京东 AI 玩具热卖榜上排第二。从这个排行榜来看,AI 陪伴类玩具销量前二十中,有一半的价位在 200 元到 400 元这个区间,类似芙崽的产品还有趣巢 AI 抱抱喵、优必选萌 UU、隼眼小聪 AI 毛绒玩具,除此之外主要是主打 AI 早教、伴学类的产品,比如火火兔 AI 早教机器人。

国内 AI 情感陪伴机器人也普遍在冲击高端价位。商汤科技的 " 元萝卜 " 可用于象棋、围棋等五种棋类的教学,价位在 2000 元以上。AIBI 等 " 口袋机器人 " 的价位也在 2500-3800 元不等。无界方舟推出的 " 奇多多 AI 学伴机 " 主打陪伴式早教,定价在 899-1199 元这一区间。

此前,朱啸虎也曾在朋友圈赞赏日本情感陪伴机器人 LOVOT,称其 "3000 多美金的定价,主要用户是 40 岁以上女性,日活用户每天抱着的时间超过 60 分钟 "。

根据 Ark Invest 调查报告显示,AI 玩具陪伴市场正在迎来爆发式增长,2024 年至 2030 年整个市场将会复合增速超 200%,规模在 2030 年达到 700 亿美元至 1500 亿美元(超 1 万亿元人民币)。

市场广阔,资本与创业者前仆后继,但 AI 陪伴硬件赛道正陷入 " 什么都能做,但做什么都差不多 " 的怪圈,同质化严重,多数产品集中在有限场景,缺乏差异化创新。

Vivian 专注 AI 与具身智能领域初创公司投资,拥有十年投资从业经历,见证过移动互联网、硬科技等多个风口轮动。她直言,今年以来,面对层出不穷的 AI 产品,无论是投资人还是用户都有点信息过载。

所以,在这个时间点," 用户价值 ",如留存率、净推荐值(NPS)是最重要的指标。公司应当能清晰向投资人呈现产品实现及提升留存的策略,而投资人等行业观察者要看到用户真实的声音,因为高 NPS 反映用户对产品的 " 情感认同 "。

然而,过去一年,市场中涌现的AI 陪伴硬件多依赖第三方大模型 API 接口搭建基础对话功能,仅在外观材质上略有差异,技术壁垒并不高。

从市场表现来看,同质化直接导致 " 低价内卷 " 与 " 高退货率 " 并存。传统 AI 玩具多在 400 元以下价位厮杀,而具备情感陪伴属性的硬件虽试图冲击 900-2000 元的高端,但用户接受度参差不齐。

Vivian 表示,多模态交互是 AI 陪伴的基础,但开源大模型的通用多模态能力无法满足 " 情感交互 " 的精准需求。AI 陪伴产品需同时处理语音、视觉、文本等多模态数据,并融合这些信息推断用户的真实情绪。比如,人们笑着说 " 我没事 " 其实是 " 难过 "。这种 " 情感语义 " 的深度建模,当前是缺乏的。

此外,让 AI 从 " 记住 " 到 " 懂你 ",不仅仅是通过结构化记忆与语义检索让用户的每一次对话、每一个偏好都被精准记录,还要在交互中自然回溯,例如 " 去年今天我们一起去看了落日 "。

这都需要收集用户隐私数据和历史数据,通过强化学习和社交图谱、兴趣图谱、学习树等,对个性化记忆进行动态更新。在复杂场景下、多人、多 AI 智能体之间的记忆特征协同,也都是需要突破的地方。

但令人遗憾的是,市面上的多数 AI 陪伴硬件产品只满足了 " 会说话 " 的表层需求,还没能建立持续的情感连接。

用户需求与变现渠道的双重拷问

当生产端陷入同质化内卷时,AI 陪伴硬件的消费端同样面临 " 需求模糊 " 与 " 变现艰难 " 的双重挑战。用户普遍反馈 " 买后闲置 "" 付费意愿低 "。

从用户需求来看,不同群体的核心诉求呈现显著差异,且多数未被现有产品满足。

基于人口结构分析,Vivian 认为,单身化、老龄化、少子化及城市化等人口趋势,共同塑造了孤独经济的核心需求与市场形态。这些人口结构变化不仅改变了传统家庭模式与社交方式,更催生了针对 " 孤独感 " 的消费与服务需求。这是增长的基本盘。

目前,国内最为火热的 "AI 萌宠 " 类产品最大的用户是家长,这一群体的需求集中在 " 托管陪伴 " 与 " 教育辅助 "。

李曦在一家知名外企工作,今年 38 岁,为了让女儿多个伴,她购买了一只 " 水系芙崽 "。她表示,女儿每天都会与其互动,但更多可能是出于刚买没多久的 " 新鲜劲 "。

李曦注意到,女儿每天都会使用芙崽的 " 内心 OS 日记 " 功能。" 芙崽有自己的性格,有记忆,回答问题不机械。" 李曦这样总结道。对于女儿许多异想天开的问题,大人难以回答,而芙崽却能持续回复,并总能给出有趣的解答。

例如,当女儿恶搞式地提问芙崽 "12+99999*78/2 等于几 " 时,芙崽并没有给出答案,而是回复道," 不要把本芙崽当计算器,这么大的数你自己算去 "。当女儿因此笑出来之后,芙崽也能基于自身的性格,给出恰当的反应。

业内人士也表示,这背后应该是针对未成年陪伴等垂直场景做了 AI Agent 的特化训练。

但李曦同时坦言,在户外,联网不太方便,环境嘈杂、收音不佳,有时候芙崽听不清女儿的话,往往会导致没有反应或者答非所问。因为 AI 陪伴产品更新迭代快,她不会一下子花很多钱在一款产品上。目前,她对这类产品预算限制在 1000 元以内。

家长之外,老年群体的需求偏向 " 情感慰藉 " 与 " 生活协助 "。在国内,部分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曾试点引入 AI 陪伴机器人,多数老人表示 " 能聊天解闷挺好 ",但也反映过 " 操作太复杂 "" 听不懂方言 " 等问题。

年轻单身群体则追求 " 个性化社交陪伴 ",但现有产品难以满足。多位 95 后、00 后用户向《豹变》表示,尝试过 Character.AI 等纯软件应用后,虽觉得 " 能聊得来 ",但缺乏实体感;而市面上的 AI 毛绒玩具又 " 太幼稚 ",不符合审美需求。

需求的差异化,直接导致行业变现路径充满不确定。当前主流的变现方式有三种:硬件销售、订阅服务、内容付费,但均面临挑战。

硬件销售方面,多数 AI 情感陪伴硬件依赖 " 低价走量 ",而高端产品如日本 LOVOT 机器人,虽定价 3000 多美金,但受众狭窄,难以规模化。在国人尚未养成消费认知之前,订阅服务与内容付费的可行性同样存疑。

Vivian 强调,AI 陪伴不是单一产品,而是要围绕目标用户的生活方式设计场景。现在很多团队只盯着 " 陪伴 " 两个字,却没搞清楚 " 谁需要陪伴 "" 用什么陪伴 "" 在什么场景下陪伴 ",这才是变现难的核心原因。

如何精准捕捉不同用户的真实需求,找到 " 情感价值 " 与 " 商业价值 " 的平衡点,仍是行业从生产端走向消费端必须跨越的门槛。

另辟蹊径:逃离 AI 陪伴 " 拥堵路段 "?

在 AI 陪伴硬件赛道陷入 " 毛绒玩具、机器人同质化内卷 " 的当下,也有人试图以更自然、无压力的方式切入需求,深耕垂直场景,比如转向 "AI+ 时尚饰品 " 的交叉地带,试图逃避拥堵路段。

打造出多款 "AI 手链 " 的创业者马小艺告诉《豹变》,"AI 硬件 " 的赛道过于拥挤,而 " 带 AI 功能的时尚饰品 " 这一定位差异,让产品从设计阶段就跳出了传统 AI 硬件的思维定式。

AI 陪伴硬件领域,各大厂商要在电子元件性能并不稳定的前提下卷性能;传统首饰领域,创新灵感枯竭,客户增长速度、单笔消费金额下降。

因此,马小艺选择了一条 " 中间路线 ",基于不同的用户群体和应用场景,使用橡胶、塑料等耐用材料或金、银等贵金属打造手链,仅嵌入一枚微型 NFC 芯片,用以唤醒 AI 网页 / 应用界面或进行用户间的信息交互与触达。

创业至今,其思路收到了不少质疑的声音。在小红书的评论区,有人表示相关竞品太多,该产品难有优势;有人指出其产品 " 需要二次链接,链路太长 ",不好实现;有人认为其部分合作产品 " 用户群体不太重合 ";甚至有人 " 灵魂质问 ",直接质疑相关需求是否存在。

不过,对这些声音,马小艺认为,行胜于言。因为与险企、大健康机构、互联网大厂等达成 6 个定制合作,马小艺的产品在 B 端市场率先实现落地,覆盖高净值客户定制服务、健康管理助手等多元场景,单次订单量一般在 200-500 条。根据硬件材质、软件开发复杂度等因素,客单价从 150 元到 2000 元不等。

比如,与一家险企合作推出的定制产品 " 人生传记手链 ",手链内置的 AI 会每天生成 1 个个性化问题,用户回答后,AI 会自动润色并按日期归档,并在一段时间后整合为一本 " 人生回忆录 "。

目前仅凭 B 端预付款,马小艺已经能够覆盖生产成本。

同时在 C 端市场,马小艺瞄准了 " 粉丝经济 + 社交陪伴 " 这个切口,计划以艺人联名为切入点正式发售,并邀请明星试戴,以提高话题度。顺利的话,她的产品将会在 11 月 1 日举办的某场音乐节上亮相。

马小艺也向《豹变》展示了首款产品的 IP 形象——一个非常潮酷的小精灵,除去外表很有特色,每款手链里的小精灵都具备一个 "AI 特异功能 ",比如首款主打 AI 合影功能,通过这一功能,粉丝只要上传自己与爱豆的单人照,即可基于 AI 生成同框合影。

AI 陪伴硬件仍处于探索期。无论是芙崽这类 " 萌宠 " 产品,还是马小艺的 "AI 手链 ",都在试图从不同路径回应同一个问题:如何让技术不再是冰冷的工具,而成为可信赖的陪伴。

这条路上,真实的用户洞察、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以及对 " 陪伴 " 本质的理解,仍是所有玩家必须跨越的三重门。唯有回归人的需求,才能真正打开情感科技的未来图景。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ai 机器人 朱啸虎 金沙江创投 投资人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