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宁工作室 10-24
长城Hi4填补核心技术空白,中国混动站上全球C位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作者   |   沈天香

编辑   |   李国政

出品   |   帮宁工作室(gbngzs)

在燃油车时代,中国汽车工业长期跟跑,核心动力架构、高端芯片、关键零部件等技术多依赖国外授权或模仿,在全球几无话语权。

新能源赛道开启后,中国汽车迎来从跟跑向领跑跨越的历史性机遇,但前提是摆脱对国外技术的依赖,以原创性技术构建壁垒,以关键领域突破打破 " 卡脖子 " 瓶颈。

长城汽车 Hi4 智能四驱电混技术体系诞生与落地,正是这个命题的最佳实践—— Hi4 用一系列从 0 到 1 的原创成果,印证了技术原创 + 关键突破,才是中国汽车工业实现领跑的唯一路径。

2025 年 10 月 22 日,长城汽车 " 混动四驱智能越野系列乘用车关键技术与应用 " 项目,凭借在动力性能、电池安全、越野性能等关键领域的突破性创新成果,填补了多个全球技术空白,一举斩获 "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 "。这是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批准的汽车行业权威奖项。

殊荣来之不易,背后是长城 Hi4 以混动(Hybrid)+ 智能(Intelligent)+ 四驱(4WD)为核心,破解行业痛点、重塑技术标准的硬实力。

它不仅破解了增程技术的局限和四驱普及的行业痛点,更以自主创新 + 普惠体验,重塑新能源技术的价值标准,成为中国品牌向全球输出技术话语权的典范。

跳出跟跑思维

突破三大维度

回望混动技术领域,中国车企在跟跑阶段存在两个核心困境。

其一,技术路线被垄断。国外车企长期掌控单电机串并联和单挡混动等主流架构,国内企业多在现有路线上做小幅优化,难以突破双电机串并联无法实现四驱、硬派越野无混动方案等瓶颈。

其二,核心性能有短板。比如大排量发动机性能与效率不可兼得、越野场景下电池遇低温趴窝、防护不足等。对此,国外虽有部分技术储备,但要么不对外输出,要么成本极高,导致国内车型在高端混动、越野混动等领域长期无技术可用。

出现这种局面,本质上是中国汽车品牌缺乏原创性技术架构和关键领域突破。当技术底层逻辑掌握在别人手中时,国内企业即便在配置、设计上做创新,也难以摆脱路径依赖,更无法在全球市场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要实现领跑,就必须跳出只优化别人技术的思维,转向创造自己的技术,在行业未覆盖的空白领域、在国外垄断的核心领域实现突破。

长城 Hi4 技术体系的核心价值,就在于跳出传统混动的跟跑思维,以三大维度的原创 + 突破,构建中国汽车工业一条自主可控的技术护城河。

第一个维度是动力系统。

在混动动力架构领域,双电机串并联无法实现四驱,这曾是行业公认的技术瓶颈,而单一技术路线长期被国外车企垄断。

直到长城 Hi4 构建全球首个双电机多挡串并联四驱技术体系,通过智能扭矩分配与挡位协同,首次让双电机架构具备四驱能力,一举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

在此基础上,Hi4 进一步拓展出覆盖全场景的动力家族。

其中,Hi4-T 技术是国内首款单电机 9 挡并联混动四驱系统,精准填补了国内混动硬派越野领域的技术空白。

此前,硬派越野多依赖燃油动力,混动技术因动力响应与脱困能力不足而难以切入。而 Hi4-T 通过 9 挡变速与非解耦四驱设计,满足城市 0 油耗 + 极限脱困双需求。由此,中国品牌率先掌握混动硬派越野的核心技术。

此外,Hi4 配套的 3.0T 发动机,搭载全球首创的耐高温双 VGT 增压器与高效燃烧系统,实现全球最高工程热效率,解决了以往大排量发动机性能强则油耗高、效率高则动力弱的行业难题。这一突破,让中国发动机技术不仅跻身全球顶尖行列,更摆脱了对国外增压器技术的依赖。

第二个维度是电池安全。

越野场景复杂,如高低温、颠簸、磕碰等,对混动电池的功率输出与安全防护提出极致要求,全球长期缺乏针对越野场景的专用混动电池方案。

长城 Hi4 瞄准这个空白,研发出全球首创的越野专用电池包。

通过高安全电芯、多层防护壳体与智能温控系统,该电池包实现同级全温域功率最大——在 -30 ℃低温至 60 ℃高温下,仍能稳定输出动力,避免低温趴窝、高温衰减,同时,具备同级防护超强性能,可抵御越野途中的石块撞击、泥水浸泡。经权威检测,综合安全技术水平国际领先。

这个创新,不仅让混动车型首次具备全天候越野能力,而且填补了越野专用混动电池的全球技术空白,为新能源越野车型发展提供了核心安全解决方案。

第三个维度是越野性能。

传统越野技术依赖机械硬件和用户经验,存在通过性与操控性难兼顾、模式选择易失误等痛点。而 Hi4 则以机械创新 + 智能算法双轮驱动,填补多项越野技术空白。

机械层面,它首创底盘升降与反跳解耦的越野悬架技术,通过悬架与车身独立控制,实现极致通过性与操控稳定性的协同。

此前,悬架设计多为二选一,而 Hi4 让两者兼得,在国内首创稳定杆实时断开技术,可根据路况自动切换稳定杆状态,大幅释放车轮行程,提升复杂地形的脱困能力。

智能层面,Hi4 研发全地形智能识别与控制技术,融合大数据模型与 AI 算法,可精准识别沙漠、岩石、交叉轴等 32 种越野和 3 种城市场景,精度高达 99%。

这从根本上解决了用户因经验不足而误用越野模式的风险,让新手也能轻松应对复杂路况,标志着越野技术从经验驱动进入智能驱动的新时代。这种智能化越野控制方案,此前在全球尚无成熟应用。

截至目前,Hi4 技术体系已获得 122 件授权发明专利,主导制定 9 项国家标准,用系统化创新筑牢中国汽车工业的技术护城河。

全场景解决方案

让用户直接受益

Hi4 并非单一技术,而是长城汽车围绕省油、好开、安全的核心消费诉求,构建的全场景技术体系,代表着更高效、更安全、更普惠的智能四驱电混解决方案。

目前,Hi4 产品矩阵形成五维覆盖格局,精准匹配不同用户需求。

一是针对中型城市 SUV 与家庭主力车的 Hi4 基础版,以三大引擎和 9 种模式,平衡通勤能耗与日常驾驶质感。

二是面向中大型 SUV 的 Hi4 性能版,通过更强动力与高阶控制,适配家庭长途出行与高端舒适需求。

三是服务泛越野和城市野营场景的 Hi4-Z,凭借功率分流技术与 200km+ 纯电续航,兼顾户外探险与日常节能。

四是专为强越野设计的 Hi4-T,以非解耦四驱 +3 把硬锁,填补国内混动硬派越野的技术空白。

五是延伸至商用车领域的 Hi4-G,为物流运输提供高效节能的混动方案。

这些按需定制的体系化思维,打破了新能源汽车 " 一技通吃 " 的误区。

当长城 Hi4 用全球首创打破混动技术垄断、填补空白重塑动力格局时,其硬核技术突破最终落向同一个核心——让用户在日常通勤、家庭出游、户外探险等全场景中,获得更省、更稳、更安心、更省心的收益。

从加不起油的焦虑,到冬天趴窝的顾虑;从越野不敢试的犹豫,到买不起四驱的无奈……如今,这些用户痛点都被 Hi4 的一项项技术创新精准击中并化解,Hi4 把技术领先转化为普通人能摸得着、用得上的生活便利。

而且,通过适配不同技术构型,Hi4 让每个场景下的用户,都能获得量身定制的体验,这正是 Hi4 区别于单一增程或混动技术的核心逻辑——技术不是目的,满足用户全场景需求才是根本。

说到底,Hi4 打破技术 " 卡脖子 "、填补国内空白,从来都不是为了炫技,而是让每位用户都享受到技术进步的红利。

中国市场一度出现增程车火热,许多车企一拥而上,但长城汽车始终坚持走自己的路,背后是技术自信。

事实上,增程本质是 Hi4 中的串联模式(即发动机只发电不驱动),但 Hi4 额外增加了发动机直驱模式。这种设计并非功能叠加,而是针对用户实际使用场景的优化。

例如,在高速路等中高速巡航场景,发动机直驱比发动机发电 + 电机驱动的增程模式更高效,百公里油耗可降低 1-2L。由此,经常跑长途的家庭用户每年能节省数千元油费。

而且,面对高速并线、突发避险等极限工况,Hi4 的电机快速响应 + 发动机高效驱动协同机制,让动力输出更平顺,避免增程模式下电机单驱动力迟滞,带给用户加速有推背、超车有信心的安全感。

如果比作洗衣机,那么,增程是洗 + 甩,Hi4 则是洗 + 甩 + 烘,显然功能更全、体验更好。

当下,新能源汽车市场进入用户主导时代,长城 Hi4 技术体系就是从技术创造价值出发,围绕用户需求进行深度开发。

销量是检验技术之价值的最终标尺。过去 3 年,长城汽车 Hi4 技术体系相关车型销售 41 万辆,收入 913 亿元。在其带动下,2020 至 2024 年,长城硬派越野车型市占率从 10% 攀升至 52%,以领头羊身份,带动中国自主品牌整体市占率由 26.9% 提升至 80%。

这些数据生动地说明,只有通过技术原创与关键突破,中国汽车才能迈过满足国内需求的关口,上升至引领全球市场,真正从跟跑跨越到领跑。

在全球化布局上,长城 Hi4 已完成海外上千项标定试验,产品出口至澳大利亚、新西兰等 19 个国家。

未来,随着 Hi4 技术体系继续向海外输出,它不再只是一项中国技术,而是全球用户买得起(普惠价格)、开得爽(全场景体验)、用得省(低能耗)的四驱典范,推动中国技术转化为世界标准。

这是长城汽车自主创新战略的成果,代表着中国汽车工业从能用跨越到领先,为全球汽车技术发展贡献了中国方案。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长城 新能源 长城汽车 中国品牌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