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香赟
编辑|海若镜
10 月以来,创新药股市出现下滑走势,就在行业都调侃着 " 再来个大交易提振下信心 " 时," 大交易 " 真的来了。
10 月 22 日,信达生物宣布与武田制药达成总价 114 亿美元的授权合作,包括 12 亿美元首付款和 102 亿美元的潜在里程碑付款,其中,首付款中含有武田制药溢价 20% 入股信达生物的 1 亿美元,这笔钱将以 8:2 的比例用于全球管线研发和企业运营。未来,如果交易产品成功上市,信达生物还将按比例获得销售分成。
相当于一笔交易同时涵盖现金、股权、分利,这在过往的创新药 BD 授权中并不多见。
同时,交易虽涉及 IBI363、IBI343 和 IBI3001 三款,但处在早期临床的 IBI3001 只卖出了 " 选择权 ",114 亿美元的大部分是为 IBI363 和 IBI343 两个管线支付的。

三款产品的具体合作内容示意(数据来源:信达生物公告)
信达生物称,这笔交易已经 " 刷新了中国创新药出海授权记录 ",在全球范围内,总额仅次于第一三共在 2023 年完成的一笔 220 亿美元交易。
信达 Co-Co 背后的野心:
更看重武田对 " 构建国际化能力 " 的助力
除了金额巨大之外,有关 PD-1/IL-2 双抗 IBI363 的独特合作模式是这项交易引起行业关注的核心原因。这是本次交易中最核心的管线,肺癌数据曾在今年 6 月的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ASCO)上惊艳行业。
信达生物没有把 IBI363 直接卖掉,而是选择深入参与进产品后续的全球开发,按照四六开和武田制药分摊开发成本、推进商业化,并按这个比例分享未来在美国市场的销售利润或损失。
在行业内,这种深度绑定的合作通常被称为 "Co-Co"。此前有 BD 人士介绍,这种模式对授权方的全球临床开发能力和资金储备要求都比较高,且收到的款项大概率有一部分要用回管线的后续开发上,因此少有药企会选择这么做。
在国内,曾公开披露采用这种合作的 BD 交易,也只有传奇生物和强生的 CAR-T 疗法 Carvykti,以及百利天恒与百时美施贵宝的 BL-B0D1(EGFR/HER3 双抗 ADC),两个都是备受关注的潜在 " 大单品 ",比如,已经上市的 Carvykti 在今年前 3 季度的销售额为 13 亿美元,年销售峰值预期为 50 亿美元。按规划,传奇生物和强生的分成比例在中国和其他市场中各为 7:3 和 5:5。
但相对应的,这场 " 豪赌 " 一旦成功,则意味着授权方能获得更高的资金回报,其全球临床开发、注册申报和商业化能力也将直接在 " 真枪实战 " 中得到锻炼和检验。此前,一位药企创始人告诉 36 氪,若传奇生物当年没有选择与强生共同开发 Carvykti,而是直接卖出海外权益,就无法共享后续的商业成果,并实现市值跨越。
后一点,恰恰是信达生物当下最看重的。
信达生物做 " 全球 Pharma" 的目标一直都很明确。10 月 22 日的交流会上,董事长俞德超首次给出了时间点:即到 2030 年成为全球领先的生物制药公司,资产上拥有至少 5 个全球多中心 III 期临床管线;能力上,完成从产品研发到注册、销售的全球组织架构建设。

信达生物管线示意
中国药企想靠自己在海外市场立足并不容易。信达生物此前的出海动作虽不少,但大多依赖合作伙伴,比如 PD-1 信迪利单抗就是把海外权益都卖给礼来,直接收取现金回报。如今做合作开发,相当于给自己找了位跨国药企 " 师傅 ",一起敲开美国市场的大门。
" 我们不只想做商业合作,更想借商业合作提升公司自身的能力。" 俞德超解释。
据介绍,过去一年多谈合作期间,信达生物并非没有遇到规模更大、在肿瘤领域能力更强的意向买方,但最终选择武田制药,是因为 " 对方对合作的重视程度、对交易产品未来 5 至 10 年发展临床发开发和发展的定位 ",都与公司的战略目标相匹配。
武田制药虽是一家日本药企,但在欧美市场上深耕已久。目前,公司员工遍布全球 80 多个国家和地区。收入结构上,美国占比最大,达到 52%;欧洲和加拿大的占比局其次,约为 23%。此外,武田制药的全球肿瘤事业部总裁 Teresa Bitetti 曾在百时美施贵宝任职,负责过全球首个 PD-1 药物 O 药在美国的上市。这也成为信达方面选择武田的重要原因。
小标题 2:
押注下一代广谱抗癌大药
再来看交易涉及的产品。交流会上,信达生物方面多次强调了一点,即 " 对分子有望成为下一代肿瘤免疫疗法基石药物的潜力 ",是双方合作的基础。
最能承载这部分希望的,就是 IBI363。这是全球首个进入 III 期临床的 PD-1/IL-2 双抗,也是信达生物后续创新管线中最有看点的一个。从机制上看,它同时具备阻断 PD-1/PD-L1 通路和激活 IL-2 通路的双重功能,这意味着它不仅能有效应对传统 PD-1 抑制剂治疗失败的耐药人群,还能对 PD-L1 低表达甚至不表达的 " 冷肿瘤 " 发挥作用。
这些都是潜在的 " 大市场 ",比如行业对 PD-1 耐药市场规模的预测就达到百亿美元。
以合作双方决定率先推进开发的鳞状非小细胞肺癌(Sq-NSCLC)适应症为例,肺癌是全球抗癌药物开发的高地,而非小细胞肺癌是全球 " 药王 "K 药最核心的适应症,也是所有后续基于 PD-1 靶点开发的药物都需要考虑的适应症。
今年的 ASCO 上,信达生物公布的有关 IBI363 的 I/II 期临床数据显示,1/1.5mg/kg 剂量组中,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和中位总生存期(mOS)分别为 25.9%、66.7%、5.5 个月和 15.3 个月。此外,在 3mg/kg 剂量组中,ORR、DCR、mPFS 分别为 36.7%、90.0% 和 9.3 个月。
如果和现有针对 Sq-NSCLC 的标准疗法进行对比,K 药联合化疗的 mPFS 和 mOS 分别为 8 个月和 17.1 个月。
这意味着,IBI363 或许能为 Sq-NSCLC 患者带来潜在的、更长期的生存获益。
此外,IBI363 的另一个特点在于广谱。据 clinicaltrials.gov 网站,除非小细胞肺癌之外,IBI363 在研的适应症还包括黑色素癌、结直肠癌、胃癌、食管鳞癌等。以结直肠癌为例,ASCO 大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IBI363 单药后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中位 OS 为 16.1 个月,高于现有标准治疗。
交流会上,信达生物方面表示,在针对 IBI363 的开发上,从单药治疗 PD-1 耐药患者,逐步扩展到联合治疗,再重点推进一线结直肠癌和一线非小细胞肺癌的思路上,公司与武田制药的判断都高度契合," 双方确定的第一阶段关键开发方向完全一致 "。
不过,市场上亦存在一种声音认为,以上野心都要建立在 III 期临床成功的基础上。如果数据不及预期,已经到手的首付款就将为巨大的开发风险买单。叠加近期市场对 BD 交易的热情衰退,导致交易虽重磅,但未能推动信达生物的股价上涨。10 月 22 日,信达生物收跌 1.96%;23 日收涨 0.65%。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