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客电影 前天
流水的TRON,铁打的光轮摩托!它是多少人的梦中坐骑?(涨点知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有时候,电影的意义就是

" 定义什么是酷 "

文 | 羊羊

编辑 | 羊羊、小小树

电影《创:战神》(Tron: Ares)上映一周,电影院外的讨论要比影院内热烈很多。

电影烂到我真希望 AI 可以直接毁灭好莱坞。

影片净成本高达 2.2 亿美元,片方可能面临超过 1.3 亿美元的亏损。

主演作品接连失利,杰瑞德 · 莱托在好莱坞 A 级大片中担纲男主角的日子可能要终结了。

△ 《创:战神》主演杰瑞德 · 莱托

迪士尼为什么会给一个看起来 " 风险巨大 " 的项目开绿灯?他们的真实想法是在为主题公园拍摄广告。

负面评价这么多,《创:战神》完全不值得一看吗?当然不是。

电影中的某些内容不但值得一看,而且很可能影史留名。

回顾《创》系列 40 余年的历程,无论电影的命运如何起伏,有一个符号始终屹立不倒,它就是这个系列真正的灵魂图腾——光轮摩托(Light Cycle)

△ 《创:战神》中的光轮摩托

从 1982 年初代《电子世界争霸战》中,由传奇大师席德 · 米德在有限技术条件下创造的、充满极简几何美感的封闭式座舱;

△ 《电子世界争霸战》中的封闭式座舱

到 2010 年《创:战纪》里,由丹尼尔 · 西蒙赋予的、人车合一的性感流线造型;

△ 《创:战纪》中的光轮摩托

再到如今《创:战神》中,冲出虚拟世界、在真实街道上横冲直撞的 " 赛博猛兽 "。

△ 《创:战神》中的光轮摩托

它的每一次亮相,都是一次设计语言的革命。它甚至已经超出电影的范畴,持续为汽车工业、产品设计和流行文化注入灵感。

这似乎是《创》系列的宿命:永远在票房上步履维艰,却又在文化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所以我们今天不聊故事,不聊演技,聊一聊《创》系列中 " 铁打的光轮 "。

它究竟有何魅力,才能成为比电影本身更具生命力的文化传奇?

01 开创先河:从手绘光影到数字经典的诞生

光轮摩托的诞生本身,就是一场电影工业与艺术想象的完美合奏。

上世纪 70 年代末,导演史蒂文 · 利斯伯格被新兴的电子游戏和初生的计算机动画所吸引。他构思了一个大胆的故事:一位天才程序员被数字化,卷入自己创造的电子世界。这个世界,就是 "网格(The Grid)"。

△ 《电子世界争霸战》中的 " 网格审美 "

在那个 CGI 被奥斯卡视为 " 作弊 " 的年代,《电子世界争霸战》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将真人表演、手工动画和约15 分钟的纯 CGI 画面融合在一起,永远地改变了科幻电影的面貌。

尽管该片因使用计算机而被取消了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的评选资格,但它无疑为后来的《侏罗纪公园》和《玩具总动员》等影片的创作铺平了道路。

电影中光轮摩托的设计堪称经典中的经典。它的设计由传奇艺术家席德 · 米德完成。

△ 传奇设计大师席德 · 米德

席德 · 米德是 20 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视觉未来主义者之一,他的设计横跨工业、影视、出版等领域,

在设计光轮摩托的同年,他还为雷德利 · 斯科特的《银翼杀手》设计了Spinner 警车,同样堪称科幻载具的里程碑。

△ 席德 · 米德为《银翼杀手》设计的 Spinner 警车

米德最初的设计是开放式座舱,车手完全暴露在外。然而,受限于当时可怜的计算机算力,渲染一个逼真的人体模型几乎是不可能的。于是这个想法被放弃了,转而采用更简单的封闭式设计。

△ 《电子世界争霸战》中光轮摩托的设计由开放式座舱转为封闭式座舱

最终,我们看到了那个标志性的、拥有简洁几何形态和封闭座舱的光轮摩托。它以 90 度直角转弯,在身后留下致命的光墙。

△ 《电子世界争霸战》中光轮摩托在身后留下致命光墙

这种设计不仅巧妙地规避了技术难题,更创造出一种独一无二、极具辨识度的视觉语言。

时隔 28 年,当迪士尼重启《创》系列时,技术早已天翻地覆。

导演约瑟夫 · 科辛斯基和他的团队面临的挑战不再是 " 能不能做 ",而是 " 如何超越经典 "。他们请来了德国概念设计师、前布加迪设计师丹尼尔 · 西蒙主导载具设计。

△ 德国概念设计师、前布加迪设计师丹尼尔 · 西蒙

丹尼尔・西蒙的设计以融合尖端工业设计与科幻美学而闻名。他的职业生涯横跨汽车制造、影视娱乐和跨界创意领域。

他为电影设计的科幻载具,除了光轮摩托,还有《遗落战境》的 " 气泡飞船 "" 九头蛇施密特双门轿跑车 "

△ 《遗落战境》的 " 气泡飞船 "

△ 《遗落战境》的 " 九头蛇施密特双门轿跑车 "

丹尼尔 · 西蒙在接受采访时曾坦言,他当时压力巨大,因为他深知《创》系列中的载具对粉丝和迪士尼的重要性。他的目标是,在致敬经典的同时,创造出能让新一代观众为之疯狂的全新美学。

《创:战纪》中光轮摩托的概念其实早已在一个测试预告片中便存在,西蒙的任务是将其 " 重塑 ",包括调整比例以适应主演加内特 · 赫德兰的身体参数,并应用更高级的汽车工业曲面设计。

席德 · 米德当年的夙愿——开放式座舱,在《创:战纪》中的光轮摩托上得以实现:车手俯身趴在车上时,身体与车身融为一体,线条极度流畅、性感

△ 席德 · 米德当年想要的开放式座舱在《创:战纪》中实现了

丹尼尔 · 西蒙为《创:战纪》中的光轮摩托赋予了极致的流线型美学与人车合一的理念。美术指导达伦 · 吉尔福德(《创:战纪》《创:战神》)形容它为 "你能想象到的最性感、最酷的载具"。

丹尼尔 · 西蒙这样解读自己的设计理念:

我们有意识地追求一种简洁的美学,这并非因为我们没时间,相反,让事物变得简单需要花费更多时间。

一个有趣的幕后细节是,光轮摩托在电影中是从一根 " 指挥棒 " 中生成的。这意味着丹尼尔 · 西蒙必须设计出摩托车的 " 全部内部结构,每一个螺丝和齿轮 ",以便特效团队能够制作出它 " 生长 " 出来的动画。

△ 《创:战纪》光轮摩托瞬间生成

尽管电影中的光轮摩托车完全是数字特效的产物,但制作团队为了拍摄,还是建造了 1:1 的内部驾驶舱模型和线框骨架,以帮助演员更好地与虚拟载具互动。

这些努力最终成就了影史上又一个标志性的载具形象,其影响力至今仍能在无数概念设计和工业产品中看到。

02 战神降临:从虚拟网格驶向现实街道

如果说《创》系列前两部电影的光轮摩托是在电子世界中定义规则,那么《创:战神》则彻底打破了次元壁,将这场霓虹竞速带到了我们熟悉的现实世界。

△ 《创:战神》中的光轮摩托

这不仅是故事的飞跃,更是对设计与制作的全新挑战。

《创:战神》的导演乔阿吉姆 · 罗恩尼深知光轮摩托在系列中的分量。

△ 《创:战神》的导演乔阿吉姆 · 罗恩尼(右)在片场

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当我想到《创》,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光轮摩托。我从第一部电影起就爱上了它们。

终于轮到他执导一部《创》系列电影时,他的目标是将这一经典元素 " 提升到新的水平 "。

这个 " 新水平 " 的核心,是 "从网络走向街头" ——在《创:战神》中,由杰瑞德 · 莱托饰演的程序 "Ares" 驾驶着光轮摩托在温哥华的真实街道上与警车追逐。这一设定为设计带来了全新的思路。

△ 《创:战神》剧照

影片美术指导达伦 · 吉尔福德将《创:战神》中的光轮摩托描述为一种" 军事化的、粗犷的版本。与前作优雅的蓝色调不同,Ares 驾驶的光轮摩托以醒目的红色为主,视觉上更具攻击性和危险感。

为了实现前所未有的实拍效果,制作团队首次为电影制造了可以实拍的光轮摩托道具。虽然它们无法真正行驶(因为标志性的空心轮毂设计),但这些精密的道具可以被安装在特殊拍摄设备上,让摄影机能够以极具沉浸感的方式捕捉演员的表演和车辆的动态。

甚至连光墙切开警车的震撼一幕,也大量运用了实拍技巧。

△ 《创:战神》中光墙切开警车

导演乔阿吉姆 · 罗恩尼透露,他们将警车预先切割成两半,用钢缆高速拖拽,在特定时刻引爆车内装置使其分裂,最后再由工业光魔添加光墙特效。

这种对实拍的执着,为《创:战神》的动作场面注入了前所未有的真实感和冲击力。

除了光轮摩托,《创:战神》也扩展了 " 网格 " 世界的载具库,比如光轮摩托艇(light skimmers)

△ 《创:战神》中的光轮摩托艇

它们延续了人机融合的设计哲学,将驾驶员无缝地编织进机器的形态之中,共同构成了影片中 Dillinger 公司充满军事色彩的数字军团。

03 超越银幕:从票房失利到商业传奇

尽管 IP 知名度很高,《创:战神》的全球票房表现并未达到预期。

△ 《创:战神》目前全球票房 1.06 亿美元

据 Deadline 报道,影片净成本高达2.2 亿美元,在计入宣发等费用后,可能面临超过1.3 亿美元的亏损。

基于一个四十年来都未曾在票房上大获成功的 IP,制作一部如此昂贵的电影,《创:战神》能在迪士尼通过本身就是一件十分疯狂的事。

有好莱坞业内人士爆料,《创:战神》对迪士尼的意义或许在票房之外,《创:战神》更像是迪士尼为其真正的主角——主题乐园和衍生品——拍摄的一部超长、超高成本的广告

在上海迪士尼乐园和奥兰多华特迪士尼世界," 创:极速光轮 "(Tron Lightcycle Power Run)是常年排队最长的项目之一,其受欢迎程度堪比 " 加勒比海盗 "。

△ " 创:极速光轮 " 十分受欢迎

这个耗资巨大的过山车项目,让游客能亲身体验骑上光轮摩托、在数字网格中极速穿梭的快感。

据悉," 极速光轮 " 是迪士尼主题乐园史上最酷、最快的过山车之一,最高速度接近每小时100 公里

伴随着令人心跳加速的音乐、灯光和 3D 图像,游客会在黑暗的数字环境里体验加速、下沉、俯冲的快感,最终穿越 " 创 " 的多感官世界。

为了配合《创:战神》的上映,迪士尼在全球两大乐园的 " 创 " 主题项目上推出了限时联动,项目的灯光从经典的蓝色变为《创:战神》中的猩红色,背景音乐也换成了由传奇工业摇滚乐队 " 九寸钉 " 为电影创作的脉冲感十足的配乐。

△ 迪士尼乐园和 " 创 " 主题的限时联动

这种影游联动,无疑会为乐园吸引了巨大的客流,电影的亏损在乐园源源不断的收入面前,或许只是一个可以接受的 " 营销成本 "。

光轮摩托的魅力远不止于银幕和乐园,它还催生了庞大的衍生品市场。从玩具、模型到服装,再到各种意想不到的联名,光轮摩托无处不在。

《创:战神》上映后,各大院线推出了堪称 " 疯狂 " 的周边产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由 Marcus Theaters 等影院发售的、售价高达74.99 美元的光轮摩托造型爆米花桶。

△ 《创:战神》的爆米花桶周边

这款长达 20 英寸的爆米花桶,两个轮子都能装爆米花,并且带有红色 LED 灯效,完美复刻了电影中的载具。

一经推出,这款天价爆米花桶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病毒式传播,足见光轮摩托的商业号召力。

△ 《创:战神》的周边产品

除此之外,《创:战神》还推出了复古街机造型爆米花桶、数据光盘造型杯、LED 发光水杯等一系列设计精美的周边。

甚至连特斯拉也推出了联动——在车机系统内增加了 "Tron:Ares" 模式,车主可以将屏幕上的车辆图标变成一台红色的光轮摩托。

△ 《创:战神》与特斯拉的联动

这些衍生品不仅为迪士尼带来了巨额收入,更重要的是,它们让光轮摩托这一文化符号渗透到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持续强化着其在流行文化中的经典地位。

回顾《创》系列四十余年的历程,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不断与时代技术同频共振的 IP。光轮摩托的设计始终走在时代前沿,定义并重塑着我们对未来载具的想象。

电影的票房成败或许只是一时之论,但光轮摩托所代表的设计理念、美学价值和商业潜力,已经使其成为一个超越单一作品的文化符号

在未来的娱乐形态中,光轮摩托将继续驰骋下去。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好莱坞 战神 tron 丹尼尔 程序员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