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辉煌一时,如今却虎落平阳的英特尔(INTC.US),于今年第 3 季总算交出了一份尚算不错的业绩,也因此其股价在盘后交易时段大涨 7.7%。
2025 年第 3 季度,英特尔的季度收入同比增长 2.78%(环比增长 6.17%),至 136.53 亿美元,高于市场预期的 131.4 亿美元。管理层表示,受制于产能限制,尤其是 Intel 10 和 Intel 7 制程,该公司未能完全满足数据中心和客户端产品的第 3 季需求。
不过,第 3 季非会计准则毛利率按年提升 21.95 个百分点,按季提升 10.31 个百分点至 39.96%,主要得益于收入增长、产品组合优化及存货减值准备减少,但部分被利润率相对较低的 Lunar Lake 大规模出货及 Intel 18A 早期爬坡成本所抵消。
在收入增长、利润率改善及持续成本管控的推动下,其第 3 季每股收益为 0.23 美元,远超该公司之前提供的盈亏平衡指引。
第 3 季,来自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入为 25.46 亿美元,按年下降 37.20%;但资本开支总额按年大幅缩减 58.94%,至 29.56 亿美元,因此季内产生经调整自由净现金流入 8.96 亿美元,是自 2024 年下半年以来的首次正现金流入。
强化资产负债表
对于陷入巨额亏损危机的英特尔而言,强化资产负债表成为其 2025 年的首要任务之一。今年,该公司完成了大约 200 亿美元的募资活动,包括三项重要战略合作:
英特尔与特朗普达成协议,通过美国政府提供的 89 亿美元资金,支持美国确保其技术与制造业领先地位的持续扩张,于第 3 季,英特尔已收到美国政府拨付的 57 亿美元;
英特尔与英伟达(NVDA.US)宣布达成合作,共同开发面向超大规模、企业级及消费级市场的多代定制化数据中心及 PC 产品,该合作将通过英伟达的 NVLink 技术,将英特尔的 CPU 技术和 x86 生态系统与英伟达的 AI 及加速计算平台优势结合在一起,另外英伟达还同意向英特尔投资 50 亿美元,预计在第 4 季完成。
软银集团将对英特尔普通股进行 20 亿美元的投资。
另外,英特尔还通过完成分拆 Altera 交易回笼 43 亿美元,以及出售 Mobileye 股权获得 9 亿美元。
期内,该公司偿还了 43 亿美元债务,于 2025 年 9 月 27 日持有现金、现金等价物以及短期投资合共 309.35 亿美元,而年初时为 220.62 亿美元。
产品业务表现改善
英特尔的产品业务分部由客户端计算事业部(CCG)和数据中心及 AI(DCAI)组成。
2025 年第 3 季,其客户端计算事业部录得季度营收 85.35 亿美元,同比增长 4.58%,环比增长 8.44%,主要得益于市场需求的季节性走强,Windows 11 更新换代的推动,以及 Lunar Lake 和 Arrow Lake 产品上市带来的更优定价组合。期内,英特尔进一步深化与微软(MSFT.US)的合作关系,并达成了支持酷睿 Ultra 3(即 Panther Lake)发布的所有关键里程碑。
管理层预计 2025 年客户端消费市场规模将接近 2.9 亿台,将实现 2021 年以来的最快市场规模增长,将推动对其酷睿 Ultra 3 的需求。
数据中心与 AI 分部的第 3 季营收按年微降 0.58%,但环比增长 4.52%,至 41.17 亿美元,主要受产品组合改善及企业需求提升带动,管理层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尽管供应限制阻碍了增量增长,但期内 AI 服务器主 CPU 和存储计算的需求依然强劲,其最新的至强 6 处理器(即 Granite Rapids)可节省高达 68% 的总体拥有成本(TCO),并降低高达 80% 的功耗,具有较高的产品优势,应可把握这次的需求增长趋势。
第 3 季,英特尔整体产品分部的收入按年增长 2.85%,环比增长 7.13%,至 126.52 亿美元,分部经营利润率达到 28.91%,同比提升 1.94 个百分点,环比提升 6.17 个百分点;第 3 季的分部经营溢利按年增长 153.02%,环比增长 52.29%,至 9.64 亿美元。
代工业务显著减亏
代工业务是英特尔的痛点,其巨额亏损不仅拖累了其业绩表现,也是其股价下挫的一个重要原因。
2025 年第 3 季,英特尔的晶圆厂业务收入按年下降 2.40%,环比下降 4.12%,至 42.35 亿美元;分部亏损则较上年同期缩减 59.98%,较上季缩减 26.74%,至 23.21 亿美元。
管理层在业绩发布会上透露,其代工业务的 Intel 10 和 7 制程产量超预期,达成了 18A 制程的关键里程碑。陈立武表示,Intel 18A 良率正按预期进度提升,预计会在今年推动 Panther Lake 产品上市。专注于大规模生产的亚利桑那州 52 号晶圆厂现已全面投产。此外,该公司正在推进 Intel 18A-P 工艺研发,并持续达成工艺设计套件里程碑。
他表示,Intel 18A 系列制程将支持至少未来三代客户端与服务器产品、与美国政府合作的安全隔离区项目及其他签约客户。这一关键节点技术将驱动晶圆产量持续增长至下个十年。
在 Intel 14A 方面,目前其技术团队正专注于技术定义、晶体管架构、工艺流程、设计支持及基础 IP 开发,并与潜在外部客户保持沟通。另外,先进封装方面也进展顺利。
陈立武表示对代工业务的市场前景信心增强,认为英特尔代工业务将可把握关键 AI 基础设施快速扩张所催生的对晶圆产能和先进封装服务的空前需求。但同时对代工业务的投资保持审慎,将聚焦于能力建设与规模弹性,以确保快速扩产能力,且仅在确认外部需求后才会增加产能。
对于未来 ……
管理层预计,英特尔的 2025 年第 4 季营收区间在 128 亿至 138 亿美元之间,其中产品业务将小幅环比增长,但由于持续面临供应紧张的环境,将低于客户需求。
在产品业务分部,该公司会优先将晶圆产能用于服务器产品,而非入门级客户端部件,因此预计客户端计算分部营收会小幅环比下降,而数据中心及 AI 分部营收将见强劲的环比增长。而代工业务营收将因 Intel 18A 收入增长而环比上升,外部代工收入也将因 Altera 的剥离而增加。
该公司预计,其第 4 季毛利率约为 36.5%,环比下降,原因在于产品组合变化、酷睿 Ultra 3 首批出货的影响(因新产品上市初期通常成本较高),以及 Altera 的剥离。第 4 季的每股盈利或为 0.08 美元。
对于资本开支,该公司仍然维持 2025 年总投资约 180 亿美元的目标,并预计会在 2025 年投入超过 270 亿美元的资本开支,较 2024 年高出 100 亿美元。
结语
2025 年第 3 季的业绩,无疑为深陷调整期的英特尔注入了一剂强心针:营收同比回暖、毛利率显著改善、季度盈利超预期,更实现了近一年来首次正向自由现金流。
这份成绩单既印证了产品组合优化与成本管控的成效,也让市场看到了其从亏损泥沼中突围的希望,股价盘后大涨便是最直接的反馈。
而美国政府 57 亿美元资金到账、英伟达 50 亿美元投资待落地、软银 20 亿美元注资已完成的资金布局,以及通过资产处置回笼的 52 亿美元,不仅将现金储备推升至 309 亿美元,更为其技术攻坚与产能扩张筑牢了财务根基。
另外,核心业务的复苏态势同样值得关注。
客户端业务借 PC 市场复苏与新品周期实现稳健增长,与微软的深度合作更铺垫了酷睿 Ultra 3 的市场前景;数据中心业务虽同比微降,但环比回升与至强 6 处理器的产品优势,使其有望捕捉 AI 服务器市场的强劲需求。
尤为关键的是,长期承压的代工业务迎来显著减亏,Intel 18A 制程达成关键里程碑并启动量产,亚利桑那州晶圆厂投产落地,叠加 " 以客户订单锚定投资 " 的务实策略调整,为这一战略板块的长期突破埋下伏笔。
但这份业绩并非转型终章,挑战仍在眼前。
产能限制尚未完全解除,第 4 季客户端业务或因资源倾斜向服务器而承压;Intel 18A 爬坡期成本与新品初期高投入将拖累毛利率,代工业务 23 亿美元的亏损规模仍需持续改善。同时,先进制程研发的资金压力与市场竞争的白热化,意味着英特尔既要坚守技术路线,更需保持财务纪律。
总体而言,第三季度的表现标志着英特尔转型进入 " 止血回升 " 的关键阶段,资产负债表的强化与核心业务的回暖构建了坚实基础。但从 " 业绩企稳 " 到 " 重回增长轨道 ",仍需跨越产能释放、技术落地、盈利改善的多重考验。前路清晰但任重道远,其能否将短期复苏转化为长期竞争力,仍需时间与市场的持续检验。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