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蓝鲸新闻 10 月 24 日讯(记者 代紫庭)国内猪价下行,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300498.SZ,下称 " 温氏股份 ")正经历业绩阵痛。
10 月 22 日,温氏股份披露 2025 年第三季度报告。报告显示,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758.17 亿元,同比微降 0.04%;归母净利润 52.56 亿元,同比下降 18.29%;扣非后净利润同比下滑 24.6%。
其中,第三季度单季营收 259.37 亿元,同比下降 9.76%,为 2024 年以来首次出现单季度收入下滑;归母净利润 17.81 亿元,同比减少 65.02%,降幅较二季度的 42.83% 明显扩大。
温氏股份在公告中明确表示,业绩下滑主要源于主产品价格下降导致养殖产业经营利润同比减少。
综合公司近三月披露的销售简报,三季度温氏股份肉猪出栏量呈现稳步增长趋势,7 月、8 月、9 月分别为 316.48 万头、324.57 万头和 332.53 万头,且单月销量创年内新高。
面对价格下行,温氏股份尝试通过提升出栏规模来弥补收入。奈何销量增长带来的收益却没有赶上猪价下跌带来的利润折损。销售简报数据显示,三季度肉猪销售均价从 7 月的 14.58 元 / 公斤降至 9 月的 13.18 元 / 公斤,环比跌幅 9.6%,同比降低 30.81%。
值得一提的是,温氏股份在 2025 年 8 月投资者调研公告中提到,企业 " 肉猪养殖综合成本约 6.1~6.2 元 / 斤(约 12.2 元~12.4 元 / 公斤)"。根据卓创资讯数据,截至 10 月 22 日,全国生猪(外三元)均价为 11.49 元 / 公斤,节后价格曾探低至 10.89 元 / 公斤,创近两年新低。
数据表明,肉猪销售均价不断下跌,并在逐渐逼近温氏的平均养殖成本线,养猪业务已徘徊于盈亏平衡线。公司的盈利能力也在经受考验,财报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公司销售毛利率为 12.82%,同比下降 4.5 个百分点。
与生猪业务的低迷形成对比,温氏股份的肉鸡业务在第三季度呈现复苏态势。据公司销售简报,9 月份肉鸡销量达 1.22 亿只,销售均价为 13.53 元 / 公斤,两项指标均为年内新高。其中销售均价环比上涨 3.64 元 / 公斤,涨幅达 36.8%,养鸡业务开始恢复盈利。
然而,肉鸡业务的回暖对整体业绩的贡献有限。财报显示,前三季度温氏股份肉鸡销售收入 229.06 亿元,同比下降 6.3%;毛鸡均价 11.17 元 / 公斤,同比下跌 15.8%。尽管第三季度后期价格快速回暖,但前期低迷的价格使得肉鸡业务利润增长难以对冲猪肉业务利润的大幅缩减。
展望四季度,业内普遍关注生猪市场是否会出现‘旺季不旺’现象。
卓创资讯生猪行业高级分析师王亚男向蓝鲸新闻记者表示,四季度生猪市场仍处于产能释放期,生猪供应量或继续增多。根据卓创资讯监测,四季度中大型样本企业出栏量或累计增加 10.57%,加之散户及中小场集中释放较大体重生猪,市场供应较为充沛。
不过,供大于求的市场动态或仍将维持。在需求方面,王亚男预计,受天气转冷、腌腊备货等因素影响,屠宰量将在 11 月开始增加,12 月出现高峰。但供需增加时段并非完全同步,四季度生猪市场月均价或在 10.90-11.40 元 / 公斤间徘徊,仍低于行业平均成本线。
根据卓创资讯数据显示,其预计四季度自繁自养模式仍将亏损,10 月份平均亏损 281 元 / 头,四季度整体或达 239 元 / 头,同比扩大逾 650 元。
银河期货分析也认为,由于生猪出栏环比增加同时出栏完成进度一般,整体生猪出栏压力仍然存在。需求方面,生猪屠宰量维持高位,冻品库存呈现增加,生猪鲜销率环比下降,生猪市场仍以供需偏宽松为主,价格预计仍有一定压力。
面对持续低迷的行业环境,温氏股份正通过严控成本、降低负债等举措增强抗风险能力。截至三季度末,公司资产负债率为 49.41%,降至四年来新低。但如何在猪周期底部平稳过渡,并把握行业复苏机遇,仍是摆在公司面前的重要课题。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 2025 年 8 月,我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仍达 4038 万头,为正常保有量的 103.7%。这也意味着从 2025 年底至 2026 年第一季度,市场上的生猪供应量依然较大,行业整体供大于需的压力仍然存在。在政策层面,农业农村部 7 月已召开座谈会,要求头部企业合理淘汰能繁母猪、减少二次育肥、严控新增产能。
中城院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帅向蓝鲸新闻记者表示,温氏凭借较强的成本控制与资金实力,在行业下行周期中仍具有成本优势,但要实现业绩触底回升,仍需等待猪价周期性修复。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