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 REDMI 手机,大家首先会在脑海中浮现怎样的印象?
是高耐用度、配置良心的 " 全民手机 ",还是每每最具竞争力的 " 性能小金刚 ",亦或那些价格低廉,但在造型、影像、快充等方面能给到越级配置的 " 千元神机 "?

不得不说,无论是早期的 " 红米手机 "、还是品牌独立后的 REDMI,它们毕竟在定位上一直被看作是小米的 " 副品牌 "。因此尽管有过 2 亿像素、210W 快充等少数先进技术的 " 首发 " 经历,但在整体的产品配置和定价策略上,REDMI 过往还是一直被认为 " 居于小米品牌之下 "。
不过这样的情况在 2025 年 10 月 23 日,迎来了一轮巨大的 " 反转 "。

因为就在昨日晚间,当 REDMI 发布他们全新的 K 系列新机时,小米集团合伙人、总裁卢伟冰在现场宣布,REDMI K 系列 " 定位刷新 "。从此之后,这条产品线在定价、用料、技术等方面都将全面 " 旗舰化 ",甚至 " 不排斥与小米直接竞争 "。
REDMI 在吹牛?从产品来看,他们显然很认真
当然,可能有的朋友可能会说,REDMI K 系列机型几乎每次发布都会喊 " 升杯 ",那这不就成了一种套路了吗?

问题在于,纵观昨日发布的 REDMI K90 系列新机,确实能看到太多顶级的、与同期小米旗舰同款、甚至更好的细节用料。

首先从外观来看,REDMI K90 系列全系标配 TCL 华星 M10 发光材料和 " 超级像素 " 无损排列 OLED 方案。要知道,虽然这项技术此前是由小米 17 Pro Max 首发,但即便是在小米 17 系列里也并非 " 标配 "。换句话说,REDMI K90 系列将这个刚刚诞生不久的国产屏 " 黑科技 ",一下子就普及到了 3000 元以下价位段的机型上。

而在机身背部,一方面 REDMI K90 Pro Max 的 " 科技丹宁 " 款首发了第三代科技 " 纳米皮 ",在这个如今各大品牌已经不再怎么推出新款素皮机型时,依然在坚持迭代素皮材质的配方和工艺。

另一方面,在其机背的上半部分,更是能看到 REDMI 与 BOSE 深度合作带来的 2016 超大低音单元,以及由它再加上两颗 1115F 超线性扬声器组成的手机行业首款 "2.1 声道 " 外放模组。无论从用料、还是实际效果来说,它都超过了曾经小米 10S 上经典的双 1216 方案,成为了如今智能手机里外放音质的 " 新王 "。

这还没完,就在低音单元旁,REDMI K90 Pro Max 的后摄也有 " 说法 "。这一次,它的主摄配备了小米 17 同款的光影猎人 950,这是一枚 1/1.3 英寸,同样是最近刚刚公开的定制 CMOS。甚至哪怕是其他品牌的 " 母品牌标准版旗舰 " 相比,REDMI K90 Pro Max 的那枚 120mm 等效焦距潜望式长焦,也能提供在 " 望远 " 方面更长、更清晰的效果。

就连在内部的核心硬件配置上,REDMI K90 Pro Max 这次都完全不数小米的同代数字系列旗舰。论性能、它同样也是第五代骁龙 8 至尊版主控,还多了一颗 D2 游戏独显芯片;论散热,它的 3D 冰封循环冷泵面积达到 6700 平方毫米,比小米 17 Pro Max 的 5533 平方毫米更大;论续航,REDMI K90 Pro Max 的电池技术与小米 17 Pro Max 完全同代(都是 16% 的高硅含量负极),甚至容量还要更略大一点点。
尽管表面上看像 " 内斗 ",但其实更像查漏补缺
很显然,如果单从产品力的角度来看,2599 元起的 REDMI K90 和 3999 元起的 REDMI K90 Pro Max,都可以说是完全没给小米 17 系列 " 留面子 "。
但如果真以为 REDMI K 系列的这两款新机,是要来抢占小米数字系列的生态位、搞 " 内斗 ",未免就把事情想得过于简单了。

毕竟就在 REDMI 这场新品发布会刚开始,卢伟冰就公布了小米 17 系列迄今为止的市场表现。根据他透露的信息,小米 17 系列总销量比上一代增长 30%,但其中超过 80% 都是 "Pro 版本 "。

换句话说,REDMI K90 Pro Max 与其说是要 " 挑战 " 小米 17,不如说反而是给那些预算不到小米 17 系列 " 大杯 ",但又对小米 17 不那么满意的消费者,提供了一个吸引力明显更高的选项,从而避免这部分用户选择其他品牌的产品。

这一点从 REDMI 昨日发布的其他新品上,其实可能看得更为清楚。比如 REDMI Watch 6 这款智能手表,它就成为了首款量产的澎湃 OS 3 智能手表,有着比小米手环更好、更准确的光学心率模组。但于此同时,其造型设计明显有别于 " 小米手表 " 现在的圆形设计,而且 599 元的价格,更是很明确瞄准了市面上许多品牌类似的 " 大屏轻智能表 "。

又比如说,REDMI 昨天还发布了 1499 元的 REDMI 投影仪 4 Pro,以及 4799 元起、最高 7599 元就能买到 98 英寸巨屏的 REDMI 电视 X 2026。这两条产品线如果真去追求 " 画质表现 ",那它们的亮度、分区数量、甚至内置扬声器的等级,显然都不可能真的和小米激光影院、和小米 S Pro minILED 电视相提并论。

从另一方面来说,与其他一些品牌的产品相比,REDMI 的新款投影仪与巨屏电视,客观上又确实突破了 " 入门款 " 或 " 子品牌 " 产品线的 " 固有限制 "。比如其使用了高端产品上才能见到的主控型号,比如 REDMI 电视现在也有了 miniLED 分区背光,比如 REDMI 投影仪 4 Pro 作为一千多元的 1080P 家用入门级投影,甚至还具备了基于 ToF 的自动避障、自动画面校正功能。

所以这些 REDMI 的 " 其他产品 " 就与 K90 系列一样,确实融入了一些旗舰级的新技术、新配置,但大家也不要真觉得他们就是来 " 掀桌 " 的。说白了,这依然是 REDMI 的一种 " 把戏 ",即通过在更低价位段的产品上融入高配置,甚至是最先进的技术元素,来显著增强它们的市场竞争力,使其在同级别产品中变得难有对手。
配置 " 下放 " 很简单?考验的其实不只是供应链
有的朋友可能会觉得,像这种将旗舰技术快速 " 下放 " 的模式一开始可能很惊艳,但其他友商不一样也会学着去做吗,倒时候大家都一个策略,REDMI 要如何确保产品的竞争力呢?
不得不说,这就属于太过于小看现在的小米了。

一方面,纵观此次 REDMI 新品中搭载的那些 " 旗舰特性 " 就不难发现,它们之中的绝大多数几乎都并不仅靠供应链来实现。诸如 " 超级像素 " 屏幕所用的发光材料配方、" 光影猎人 " 影像传感器家族,以及 D2 独显芯片、金沙江电池等,其实都有小米自己的大量研发体系参与其中。

说白了,正因为这些东西是小米 " 自己的 " 研发产物,所以成本可以被控制得更低,才会更有利于快速 " 下放 "。

另一方面,众所周知,今年的旗舰手机市场更新换代比往常更早,竞争节奏本就变得更加激烈。当 REDMI 如此激进地将小米数字系列旗舰的新配置 " 快速下放 " 时,当然就可以说这是 REDMI 的又一次 " 升杯 "。
但从另一个角度而言,这又何尝不是 " 预告 " 着小米的新技术可能会更快地推陈出新,在尚未发布的顶级影像旗舰,以及后续必将会到来的玄戒 O2 新机里,再一次刷新大家的认知呢?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