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深刻了解汽车产业变革
出品: 电动星球
作者:Wallace
根据主管部门相关政策,2026 年 1 月 1 日起,针对新能源车的购置税减免政策将有较大幅度修改。
比如说,要求混合动力车型至少提供 100km 的纯电续航才能享受购置税减免政策,而同时减免的力度,也从过去的「全免」变为「减半」。

在政策已经明确的情况下,如果近期有购车需求的消费者,大多会选择在 2025 年完成购车、开票的流程,以享受当前「购置税全免」的政策优惠。
但对一部分消费者来说,政策的变动,让他们感到很为难。
原因至于,一些热门车型,受限于产能需要「等车」,且等待提车的周期太长(超过 3 个月),显然无望在 2025 年底顺利交付、开票。
是「先下手为强」,还是「硬着头皮交钱」?在强调「服务」的时代,部分车企给出了第三种解决办法,「兜底」。
简单来说,现在下单但最终交付时间在明年的订单,需要缴纳的购置税由车企承担。
10 月 24 日,小米官方宣布推出「购置税兜底」政策(补贴金额最高不超过 1.5 万元)成为网络热点之一,但小米却不是第一家推出类似政策的车企。

在小米之前,蔚来、极氪、理想、鸿蒙智行等品牌或矩阵,均有类似政策推出。只不过,「购置税兜底」政策之间,也存在一些差异。
本周福利:对话框回复【幸运】
可以参与现金红包的抽奖活动。
各不相同的「兜底」
不同车企「兜底政策」之间最大的差异,是车型的覆盖范围。
蔚来和极氪推出「兜底政策」的契机都是新车上市。蔚来全新 ES8 和极氪 9X 都是夏末秋初推出的车型,考虑到订单量和产能,大概率会有部分用户无法在年内顺利提车。

顺势推出「购置税兜底」的政策,本质是保证新车订单数量,并促进订单转化的「促销手段」之一。
鸿蒙智行这边,旗下的问界、智界、尊界等品牌均陆续推出相关政策,不过问界品牌中只有 2026 款 M7 才能享受相应政策;智界的 S7、R7,则只有在 11 月 3 日前下订才能生效。
理想的政策限制也不少,如理想 i6,需要在 10 月 31 日前下订才能生效。

如此对比,可见小米的购置税兜底政策,要宽松一些:在售所有车型均能享受,锁单时间截至 11 月 30 日。虽然比不上蔚来,但也要比极氪、理想等品牌更长。
当然,就订单积压、等车周期等多个层面因素来看,小米是最有必要推出「兜底」政策的车企之一。
小米 SU7 上市已超过一年,但从下单到提车依然需要等待 2 个月以上;新车 YU7 情况更严峻,大部分版本等车周期在 30 周以上,最长的时间超过 45 周。

如果没有对应的兜底政策,考虑到现在下单几乎不可能在年内提车,且拖到明年提车要支付一半的购置税,消费者的购车动力将受到明显影响。
由此可见,小米这次推出购置税的兜底政策,本质上也是一次围绕客户、订单的商业「攻防战」。
订单「攻防战」
先来看客户这边的反应。
一位有意购买小米 SU7 的朋友曾与电动星球交流,因为小米等车太久,且叠加明年要支付一半购置税的不利因素,他曾想过寻找替代品,比如极氪 007GT、领克 10 EM-p 等产品。
但 10 月 24 日听闻小米推出兜底政策后,他的疑虑被彻底打消,表示「已经准备下订小米 SU7」。

由此可见,类似的「购置税兜底」政策对潜在用户而言具有极强的吸引力,会在很大程度上催动摇摆用户下决定。另一方面,对已下单的准车主而言,也能起到「稳定军心」的作用。
原因在于,盯着热门车企的「溢出订单」做文章的行为屡见不鲜。
电动星球组建的小米 YU7 车友群中有类似反馈,此前一些准购车用户已经退掉 YU7 的订单,转投其他车企的产品。
据说,原因是某车企新车上市后除了承诺会为 2026 年的购置税兜底外,更愿意承担客户这边因转单而造成的 5000 元定金损失。

订单多如小米,依然需要通过「购置税兜底」政策来抵御竞争对手的轮番轰炸,显然对更多的车企,尤其是产能表现稍显吃紧的车企来说,跟进类似政策才是有效提升自身服务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从本质来看,这种行为也可以视为是中国新势力车企赶在 2025 年的尾巴「储粮过冬」——提前积累足够多的订单来抵御不确定性。
展望 2026 年,随着新能源车相关补贴政策的退坡,新势力车企的销售成本和压力将进一步提升,也可能影响新能源车对潜在购车用户的吸引力。
但「丑妇终须见家翁」,扶持政策的逐渐退坡,正是市场对新能源车这一品类的真正考验。或许以此为契机,新能源车能够以更大幅度的创新来抵消政策退坡,使其自身的吸引力变得更加纯粹。
(完)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