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 前天
科艺交融,“智域漫游”营造未来城市公共艺术现场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 ‘智域漫游’不仅是技术的展示,更是一次关于城市记忆、社群行为与未来想象的三维实践。我们希望通过艺术的在地性表达,让科技不再是冷冰冰的系统,而是可感知、可对话、可共情的城市语言。"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执行院长、上海市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主任金江波说。

由他担任学术主持的 2025 年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静安展区—— " 智域漫游 ",于 10 月 24 日在市北国际科创社区正式拉开帷幕。展览以 " 智域 " 为技术语境、" 漫游 " 为行动哲学,构建了一场融合科技、艺术与城市记忆的公共艺术实践;更以 " 量子城市 " 为背景,探讨城市空间的多重可能性——它不仅是物理存在,更是记忆、感知与未来想象相互 " 纠缠 " 的场域,艺术在此成为联结的媒介。

展览主场地——市北国际科创社区,位于南北高架与中环交汇的 " 黄金十字路口 "。该区域在保留老工业厂房建筑肌理的基础上,通过 " 修旧如旧、焕新升级 " 的理念,打造出集总部经济、人工智能、5G、区块链等前沿产业于一体的新型智慧城市示范区。20 余组作品汇聚于此,涵盖公共艺术、插画、城市家具等多种形态,动线设计层层递进,引导观众步入一场科技与艺术交织的漫游叙事。

从悬吊空间展示廊带(B 区)启程,观众首先步入 " 漫游装置实验场 "。这里集中呈现《洄代新序》《申兰絮语》《锈蓝》《终焉回响》等九组新媒体艺术装置,构成一个充满科技幻想的启动场景。继续深入,悬吊于空中的《Space O 奇异空间》,以流动的牛津布与光影构建出轻盈的梦境;《七步的叠态》则通过水相、莲池与琉璃态交织出一条可穿行的 " 水晶宫 " 通道,以 " 量子叠态 " 隐喻佛陀七步,引导人们在行走中思考存在与意识的多维展开。

移步悬吊空间左侧草坪(C 区),艺术从室内延展至自然之中。户外装置与绿地景观相映成趣:《申城叠影》以折叠屏风造型隐喻城市的流动与生长;《风的漫游》与《管见之荡 · 循环新生》在开阔空间中与观众形成互动;《浮光梦蝶》与《共襄美好》则营造出诗意与科技交融的视觉现场,邀请观众在漫步中邂逅艺术与自然的对话。

转场至中庭天光展示廊带(A 区),这里引入中国美协 " 插画 100" 项目,以 " 风起海上・绘见中国 " 为主题,集结青年艺术家力量。插画艺术在此与工业遗产空间形成独特对话,工业建筑的理性结构与插画的感性叙事相互映照,以色彩、形象与故事为原本冷静的厂房空间注入人文温度。人们可欣赏到《魔法师的帽子去哪了?》《绿毛水怪》《大小勇敢家》《星图稚梦》《我丢了我的头》《静安之光》等十余组插画作品,集中展现青年艺术家对城市记忆的当代解读。

本次展览突破传统展陈模式,推出 "1+5+N" 特色科普体系:以喜马拉雅声音算法为核心,联动市北高新企业 AI 体验馆、上海软件中心区块链生态展示大厅、风语筑数字规划馆、合合信息场馆、观安信息企业展示中心五大科技展馆,并结合 N 场美育公教活动,构建静安 " 云数智链 " 融合展示平台,强化展览的科技传播与公众参与属性。

业内人士指出," 智域漫游 " 通过 20 余组作品的开放全景展示,演示了科技与艺术融合的种种可能,更指向了一种根植于地方文脉的发展启示:真正的智慧城市,能在持续迭代中始终保留人的记忆与温度。当观众结束这场漫游,他们带走的,是对技术人文性的全新理解,更是一份坚定的信念,人性化的关怀,才是驱动城市前进最宝贵的动力。

本次展览由静安区人民政府主办,静安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承办,上海市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PACC)策展,张承龙担任策展人,将持续至 12 月 24 日。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艺术 上海 遗产 5g 区块链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