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叶二 编辑 | 魏晓
10 月 23 日的 Redmi 发布会上,当 K90 标准版(12+256)的售价被定为 2599 元时,现场响起一片欢呼。这意味着,Redmi K90 标准版依旧延续此前极致性价比路线,要稳守 2K 档位中端旗舰的基本盘。
但这并不是此次 Redmi 新品发布的重点。
AI 蓝媒汇在现场了解到,卢伟冰此次时隔两年之后重回 Redmi 产品主讲,更大的目标是试图带领 Redmi 品牌冲高,以加强小米整体在主品牌站稳高端,并冲击 6K 档位之后,所部分空出的 4K 价格档位竞争力。
这也体现在,Redmi K90 标准版的产品介绍,是交由产品经理胡馨心来负责,而 K90 Pro Max 则是交给了卢伟冰。
据了解,此次发布的 K90 Pro Max,售价 3999 元起,直奔 4K 档位而去,冠军版更是高达 5499 元。这是 Redmi 品牌首次价格上突破到 4K 级别,而这一级别,在业内看来,已经可以说是公认的高端价位段。

用卢伟冰的话来说,这是 K 系列历史上最大的变阵,目标更是要 " 通杀 4K+ 价位 ",甚至不排斥跟小米竞争。
依旧是熟悉的卢伟冰,但 Redmi 已经不是过去的 Redmi 了。
想要 " 通杀 "4K 档位
当然,此次 Redmi 冲高剑指 4K 档位,是有底气的。
与小米 Pro 系列一致,此次发布的 Redmi K90 Pro Max,同样在手机背面摄像头领域大作文章。
不同点在于,小米 Pro 系列是发力于 " 视频 " 上引入了一块背屏,而 Redmi K90 Pro Max 则是发力于 " 音频 "。
据介绍,在其他配置、体验均拉满对齐的背景下," 音频 " 成为了 Redmi 品牌杀入 4K 档位的核心买点。

正如过去两三年,手机厂商在竞逐影像、冲击高端的道路上,一致选择与市场上知名的影像公司比如徕卡、哈苏、蔡司等合作,此次 Redmi 引入了知名音响品牌 Bose,达成合作。
Redmi K90 系列正是双方合作的首秀,尤其是在 REDMI K90 Pro Max 上,根据小米方面介绍,Bose 深度参与共建,双方共同为 REDMI K90 Pro Max 打造了豪华三扬声器声学系统,并通过全链路 2.1 声道的构建,突破手机紧凑设计的限制,让足以重现现场演出临场感与情感张力的高品质低音,首次来到手机这样的移动音频设备。

在现场,卢伟冰甚至放出豪言," 挑战所有手机 "。
在市场看来,这确实是一次 Redmi 带来的行业差异化创新。
一直以来,Redmi 的 K 系列的定位像是一个 " 焊门大将军 ",在小米手机整个竞争体系中,职责就是用旗舰级的配置和 " 交个朋友 " 的价格,把友商死死地焊在门外。
但现在显然 Redmi 想要做的更多,要为 K 系列讲出新的且更高端的故事。
尤其是当下的小米,已经在 6K 档位取得了阶段性战果。
根据小米公布的数据,小米 17 全系开售仅 5 分钟便刷新了 2025 年国产智能手机全价位段的新机首销纪录。其中,小米 17 Pro Max 单款机型打破了今年国产手机首销日销量与销售额纪录。
卢伟冰也在发布会上表示,小米 17 系列总销量比上代增长 30%,其中 Pro 版本占比超 80%。
而具体到 Pro Max 版本,卢伟冰此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首销在全系列占比 50% 多。但因为缺货缺得厉害,现在累计下来占到 45% 左右。"
这一成绩,显然是非常可观。要知道小米 17 Pro Max,售价在 5999 元起。
如此之下,对于小米手机而言,显然后续会持续在 6K 这一超高端价位上发力,以期彻底站稳。
但原本的 4000-6000 元档位,在顶级旗舰机 " 飞升 " 的情况下,难免在市场上竞争力会有些下滑,而这自然需要 Redmi 去填补、去补位、去竞争。
代表 " 旗舰体验、亲民价格 " 的 K 系列,可以说是最好的替补。
市场是认可 K 系列在中高端档位的竞争力的。
根据权威市场研究机构 Omdia 和 Canalys 联合发布的 2025 年 Q1 国内单品销量 Top10 报告,此前发布的 Redmi K80 紧随 iPhone 16 Pro Max、iPhone 16 Pro 之后,坐稳第三名。
此次发布的 K90 Pro Max,正是要在小米主品牌已经冲击到 6K 档位的当下,承接部分空出的市场,以补完 4K 档位的竞争力。
还未做好准备
这早就在计划之内。
卢伟冰早在去年就曾对外透露小米手机的规划,小米已成功在 4000 到 6000 元的价格区间内稳固了市场地位,接下来的战略重心将聚焦于跨越 6000 元价位的大关,这不仅是小米手机的再次进阶,也是为了给 REDMI 品牌让出上升空间。
在卢伟冰此前的预告中,K 系列将探索更高的价位段,而新推出的 REDMI Turbo 系列将接替 K 系列在原有价位段的市场重任。
现在正是到了踏出这一步的时刻。
据了解此次发布的 K 系列新品中,除了 K90 Pro Max 直接杀入 4K 档位以外,标准版中只有两款 256G 内存的标准版,售价在 3000 档位之内。
其中 K90 标准版(12+256)的售价为 2599 元,但在 12+512 的版本中,售价则直接高出 600 元,跳到了 3199 元,这甚至超出了行业过去普遍高 300 元的定价惯例。而要知道,在现有的安卓系统框架下,512G 版本的用户需求是最大的。
而这种定价体系下,不少用户都发出了失望的声音。AI 蓝媒汇了解到,在酷安、微博等交流平台上,针对其 12+512 版本的定价,就有类似 " 不理解 "、" 内存溢价过高 " 等等反馈。
迫于压力之下,小米也很快作出了调整,宣布 Redmi K90 标准版(12+512)版本的价格从原本的 3199 元定价,调整为 2899 元。

并且卢伟冰雷军都出面解释,原本的定价是基于上游供应链的上涨,传导到产品端,后在看到用户大量反馈后,进行诚意调价。
虽说很成功的将定价风波,转为限时营销,但这也是实实在在的 Redmi 品牌罕见的新品首发即调价。
可见,市场多少还没做好准备。
业内都知道,不同于小米主品牌,Redmi 一直走的是极致性价比的路线,承担着集团手机的走量任务。
虽说小米官方并未披露过 Redmi 手机出货量的准确占比,但市场普遍认为,Redmi 手机的占比在 8 成左右。有数据显示,2013-2022 年 Redmi 全球销量突破 10 亿台,占小米同期总销量(约 12 亿台)的 83.3%。。
而如此惯性与标签之下,这也意味着,Redmi 冲高之路将比小米主品牌,更加不易。
一个事实是,小米彻底站稳高端市场也是花了近 5 年时间,其中不乏波折与坎坷,现在到了 Redmi 上,而这同样需要卢伟冰更多破局。
Lanmeih/ 今日话题
你怎么看此次的 Redmi 冲 4K+?
咱们评论区聊聊 ~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