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23 日,夸克上线了 AI 对话助手。
夸克这次用的是 Qwen 最新最强的闭源模型。
众所周知阿里前段时间发布的闭源模型 Qwen3-Max 的性能已经站在全球第一梯队。
而夸克 AI 助手这次用到的最新闭源模型,可想而知会比 Max 更加 Max。

这个对话助手最大的特点,是把 AI 搜索和对话体验融为一体。
对话模式同时还可以开启 " 深度搜索 "、" 拍照搜题 "、"AI 写作 "、" 翻译 "、" 打电话 "、" 文件阅读 " 等功能。
这样,在一个 App 里,信息查找、问题解答、任务处理,全搞定。
夸克这一手,把这两条线拧在一起了。
在我看来,这才是 AI 产品该有的的样子——
用户不用关心搜索心智还是对话心智,就是有个问题要解决,给我搞定就行。
这个思路对不对,咱们接着往下看。
我昨天第一时间更新了夸克的 iOS 的 7.17.2.2650 版本。
仔细体验并琢磨了下,直观感觉夸克这次出手,背后藏着四个值得说道的点——
1. 这是夸克在 "All in one" 心智上最重要的出手
先说个事实,谷歌和百度这种传统搜索巨头,虽然也搞 AI 模式,但船大难掉头,毕竟存量包袱硬生生摆在那。
反过来看 Perplexity 和秘塔这种 AI 搜索新秀,倒是没有历史包袱。
但问题是,这些垂直工具的作战半径太短。
什么叫作战半径太短 ?
就是心智和资源都不够支撑它干更多的事儿。
Perplexity 在国外火,主打的就是 AI 搜索这一个点,你让它现在突然做 AI 助手、做办公工具、做视频生成,那产品就没有焦点了。
更关键的是,这些中型创业公司没有资源去拉长战线,要做全场景的 AI 助手,数据积累和技术储备也不允许。
夸克正好站在一个绝妙的位置。
这个曾经很低调的 App 这些年一直在做的事,就是在不同的场景里练基本功。
现在时机到了,夸克把 " 搜索 +AI 助手 " 的心智统一起来,让用户在一个 App 里完成所有事情。
2. 从模型领先到产品领先—— " 更靠谱 " 可能是夸克竞争力里容易被低估的要素
说到这,得聊一聊夸克为什么能把这事儿做成?
其中一个重要答案是:因为它背后站着 Qwen。
你可能知道,Qwen 系列开源模型在全球开源生态中是独一档的存在,Qwen 的闭源模型更是一骑绝尘。
没错,前段时间云栖大会上重磅发布的阿里闭源模型 Qwen3-Max,性能超越了 GPT-5 和 Claude Opus 4,跻身全球前三,这个模型的参数超过万亿,预训练数据量达到 36T tokens。

我了解到的是,夸克这次用的,是部分搭载了 Qwen3-Max 的最新的闭源模型,是比 Max 更加 Max 的模型。
我用 AI 对话助手开了一个小脑洞——
" 如果让泰勒 · 斯威夫特的 2024 年巡演曲目对应《西游记》的取经路线,你觉得哪首歌是哪个关卡?"
从结果上看,夸克用的这个 Qwen 最新的闭源模型,在搜索能力、推理能力和生成能力上都表现相当不俗。
可以看到,它很好地找到巡演曲目并合情合理地和西游记关卡对应了起来——

夸克 AI 助手之所以有这么强大的推理能力,也是得益于 Qwen 最新的闭源模型。
这并非空谈,而是有实打实的测评:
阿里 Qwen3-Max 的推理模型展现出了超强的性能,在聚焦数学推理的 AIME 25 和 HMMT 测试中,均达到突破性的满分 100 分,是国内首个做到的模型。
但光有好模型还不够,为了让 AI 在产品层面更值得信赖,夸克干了不少活——
夸克自研了一套可信系统,包括实时检索、信源追溯、交叉验证三个部分,这套系统和 Qwen 的最新闭源模型配合,实现了 " 模型 + 系统 " 的双重保障。
信任的建立,从来都不是靠嘴上说的,而是靠机制保证的。
夸克还专门和通义实验室成立了联合研发小组,专注 " 搜索推理 " 和 " 可信生成 " 两个方向,针对夸克的场景进行了多重深度定制。
同时自建了医疗、教育、法律、财经等多个垂直知识库。
这些知识库里的数据都是结构化、标准化的专业内容,可以让模型在专业领域的表现更更可靠。
你可能会觉得这都是技术细节,用户感知不到。
错了,用户感知得到。
举个例子,你问夸克一个医疗问题,它不仅给你答案,还告诉你这个答案来自哪个权威机构的资料,甚至直接给你相关论文的链接。
这就是 " 更靠谱 " 带来的竞争力。
在我看来,夸克这个 " 更靠谱 " 要素在某种意义上被低估了——
Qwen 的最新闭源模型给了夸克领先的基础能力,而夸克自己搭建的可信系统,二者合力,把参数转化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体验。
这才是从模型领先到产品领先的真正路径。
你可能还记得,在 AI 时代之前,夸克就主打 " 没有广告的搜索 ",靠着 " 清爽、可靠 " 这个形象,吸引了一批用户。
这个 " 可靠 " 的标签,其实是夸克最重要的资产之一。
在我看来,到了 AI 时代,夸克没有丢掉这个标签,反而更加强化了。
3. 打点、连线、结网——夸克在 AI 进化这条路上走得很稳
夸克不是一天就长成现在这样的。
你要是回头看看夸克这几年干的事,就会发现它其实一直在做一件事:打地基。
最早的时候,夸克做拍照搜题、格式转换、文件扫描、高考志愿填报这些功能都很实用。
再后来到了 AI 时代,夸克有了 AI PPT、AI 写作、深度研究等功能,它不同的场景里,一个点一个点地打,把每个点都做扎实,然后等待时机把这些点连起来。
现在这个 AI 对话助手,就是连线的那个节点。
为什么说是连线 ?
因为 AI 对话助手本质上是一个调度中心。
用户跟它对话,它根据用户的需求,智能地调用背后的各种能力——
需要搜索就调搜索,需要读文件就调文件阅读,需要写作就调写作。
这些能力本来是割裂的,现在通过对话这个界面,被串联成了一个连贯的体验。
更重要的是,夸克用的是 Qwen 最新闭源模型。
这个模型在推理、多工具调用、复杂指令理解上的能力都很强。
比如 Qwen3-Max 在 Tau2-Bench ( 专门测试 Agent 工具调用能力的测试 ) 上拿了 74.8 分,超过了 Claude Opus 4 和 DeepSeek-V3.1,AI 老司机会知道这个数据是极其难得滴。
通过打点、连线之后,夸克得到了一张越用越密的网,体验在产品层面就是的确更好用。
比如同样是问下面这个问题——
如果人类突然失去了说谎的能力,世界会在 24 小时内发生什么变化?
相对于豆包,夸克的回答要更详细、更具体、更完整一些,最后还引用了《楚门的世界》的隐喻,可用性很高。

夸克的回答

豆包的回答
此外,有了 AI 助手的加持,夸克原本就非常擅长的资料检索就会更加好用,用户可以让夸克 AI 助手找书籍或电影的网盘资源,并直接存到自己的夸克网盘里,快捷方便。

你可能会问,夸克为什么不早点推出 AI 对话助手 ? 为什么要等到现在 ?
答案是:时机不到。
早几年,大模型的能力还不够强,做不了复杂的多工具调用和任务规划,那时候即使推出对话助手,用户体验也不会好,容易砸了招牌。
现在 Qwen 的最新闭源模型能力足够强了,例如,Qwen3-Max 的推理增强版本 Qwen3-Max-Thinking-Heavy 性能非常强悍,结合工具调用和并行推理技术,其推理能力创下新高。
如前所述,尤其在聚焦数学推理的 AIME 25 和 HMMT 测试中,达到满分 100 分,这是国内第一次有模型达到这个水平。
有了比以上能力更强的 Qwen 闭源模型,夸克在各个场景下的能力和理解也积累足够了。
这时候推出 AI 对话助手,才能真正发挥出 "1+1>2" 的效果。
这就是为什么我说夸克在 AI 进化这条路上走得很稳的原因。
这种稳,也是是一种定力。
4. 模型即应用——夸克就是阿里 AI 战略的旗舰 " 样板间 "
说到这儿,就不能不提阿里的 AI 战略。
阿里在开源 AI 领域是绝对的大咖。
截止到目前已开源 300 余个模型,通义千问衍生模型已超过 14 万个,是全球第一的开源模型。
没错,Qwen 系列模型在性能和口碑上都有极强的统治力,但就像 Claude 在编程领域的口碑一样,跑分是一回事,实际体验或许更重要。
光有好模型还不够,还得把模型能力转化成用户能直观感知到的价值。
" 模型即应用 " 或许就是答案。
什么叫模型即应用 ?
并不是说应用就是模型的套壳,而是说要通过应用来展现模型的能力,通过真正解决问题让用户直观地感受到 " 这个模型到底有多强 "。
夸克就是承载这个战略的旗舰产品。
你想想,阿里为什么要把 Qwen 的最新闭源模型率先给夸克用 ? 为什么要让通义实验室和夸克算法团队成立联合研发小组 ?
因为阿里要树立一个 AI 旗舰的 " 样板间 "。
为什么选夸克 ?
因为夸克的用户群体很有代表性,数据显示,夸克的用户量已经突破 2 亿,其中 00 后占比过半。
这些年轻用户对新技术的接受度高,使用习惯也还没完全固化,是天生的 AI 原住民。
事实上,夸克也通过数据证明了自己的实力,根据 AIGCRank 发布的排行榜,夸克的平均日活领跑中国 AI 应用市场。

在 QuestMobile 的报告中,夸克 AI 搜索的渗透率和使用率都是领先的,分别达到 56.6% 和 56%,超过抖音、微信、百度。
现在夸克推出对话助手,进一步强化 "AI 超级框 " 这个认知。
用户会觉得:原来 AI 助手应该是这样的,应该能搜索、能对话、能办公、能学习,而且答案还靠谱。
这个认知一旦建立,就会成为夸克的护城河。
而对阿里来说,夸克的成功就是 Qwen 的成功,毕竟用户在用夸克的时候,体验到的就是 Qwen 最新最强的能力。
这就是为什么我说夸克是阿里 AI 战略的旗舰 " 样板间 " 的原因。
上线 AI 对话助手这个动作背后,是夸克对 "All in one" 心智的布局,是多年来打点、连线、结网的积累,也是 " 模型即应用 " 策略的具体落地。
当然,这条路不一定会一帆风顺,市场上还有很多竞争对手,用户的习惯也需要时间来培养。
但从产品设计、技术储备、战略布局来看,夸克确实是有备而来。
而这或许就是夸克的野心所在——
不只是做一个 AI 搜索,不只是做一个 AI 助手,而是做那个定义 "AI 时代的信息入口 " 的产品。
这个野心够不够大 ?
—— End ——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