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头青年 10-25
张雪峰解禁后言不由衷夸文科,我认为AI会帮文科翻身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10 月 22 日晚,张雪峰解封复播。首场直播超 4 万人在线。

他一改以往的 " 文科无用论 ",开始劝家长理性看待专业选择。

当家长问汉语言文学专业前景,他列举出自媒体文案、网剧编剧、优秀销售等岗位;还以新媒体、跨境电商、文化产业对文科人才需求增加为例,说明英专生可做海外运营、新传生能干数字营销、心理学专业适配用户洞察岗等。

他用了两个词:广阔天地,大有作为。这句话最著名的用处,是几十年前把两千万知识青年送去了广阔农村。

听上去,他好像终于懂事了,不知道是被关小黑屋这一个月真的认识到了文科的价值,还是被指导的效果。

有人说,文科生虽然不厉害,但可以封你啊。那么,你认为张雪峰之前被封,是因为得罪了文科生?

图样图森破。

不谈他了,来聊聊文科到底有没有用。

先抛出一个结论,文科的问题,不在于没用,而在于没被用好。

在过去二三十年,在中国制造业崛起过程中,确实是理工为王,工程师、程序员、设计师,是建设国家的主力军,也是很多大厂的骨干,拿着高薪,地位也高。而文科呢,大部分是服务业,用张雪峰的话说,是 " 舔 " 的。

这种观念在一定阶段是合理的。国家需要基础设施、制造能力和产业升级,需要更多理工科的人才。可当一个社会制造的东西太多,需要把它卖出去时,这时就需要和人打交道了,文科的重要性就出来了。

马斯克在谈到他的机器人时,说以后机器人会很可怕,它们可以自己充电,不需要休息,一天 24 小时连轴转,生产能力会得到极大提高。

以后好产品会越来越不缺,但好产品也需要被看见、被理解、被信任。而品牌故事、营销语言、用户体验、跨文化传播,这些都离不开文科思维,离不开文科生。

过去是工业社会,你可以大喇喇地说文科无用。未来是智能社会,AI 会把很多理工科的强项打趴抹平,但 AI 不会把人消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届时会变得更有价值,文科生的洞察、语言和讲故事的能力也会很值钱。当人与物的关系被机器接管,人与人的关系就会变得更有价值。沟通、表达、理解、叙事、情绪共鸣,这些能力无法被算法复制。那正是文科的领域,洞察、语言、讲故事的能力,将重新变得稀缺。

比如在经济领域,文科生的故事力、表达力、洞察力,是所有产业的隐形生产力。一个品牌为什么能火?一个产品为什么能让人喜欢?背后不仅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叙事的力量。任何你耳熟能详的品牌,但凡能被你知道的,背后都是文科生在起作用。

在科技产业里,文科生也不是局外人。算法工程师能设计系统,但需要哲学、语言学、心理学背景的人去定义什么是公正,什么是偏见,什么是有效沟通。

用户体验(UX)和产品设计领域,最重要的能力不是编程,而是理解人。最好的设计师往往有社会学、哲学、传播学背景,因为他们知道技术如何被人使用和喜欢。

在社会治理领域,文科更是不可替代。一个政策的成败,不只在于执行力,也在于能不能让人理解、愿意配合。这需要公共沟通、传播、心理、社会研究的支撑。

文化产业更不用说。从短视频到电影,从游戏到广告,内容早已是新的工业。文科是它的灵魂部门,是叙事、情感、语言、象征的制造工厂。未来中国的文化出海,靠的不只是资本和平台,更靠那些懂人、懂世界以及善于表达的文科生。

甚至在每个人的成长层面上,文科的能力也最能穿越周期。技术可能会过时,但理解、表达、判断、共情这些能力不会。

现在的主要问题在于,中国的文科教育确实有些一言难尽。

大学里的文科专业,很多都是过气的内容,缺乏和现实的对接。学生毕业后,连基本的方案都写不好,逻辑也稀里糊涂,表达上更是空洞无物。以前我在报社时,有些新进的实习生,还是名校新闻专业的,但是连一个简单的消息稿都写不好。一了解,人家的授课老师就压根没在媒体单位正儿八经操练过。以己之昏昏,焉能使人之昭昭?

所以,真正的问题不是文科无用,而是文科脱离了社会现实。当文科只剩复读机式的理论堆砌时,只剩自娱自乐时,不淘汰留着过年吗?

但这不是文科本身的错。

人类社会从来不是纯理性的机器。我们制造的每一项技术、每一场战争、每一次选择,背后都是人性在驱动。理解人,理解社会,理解语言、文化、心理、权力关系,这些能力,才是文科的根本。

一个社会如果只有技术的进步、效率的提升,而没有思想的反思和情感的表达,那只是机器文明。

金庸的《天龙八部》里,扫地僧说:希望两位可以参悟佛法,化解戾气。当下中国社会最缺的,也许正是这种 " 化解戾气 " 的能力。

所谓戾气,不只是愤怒,更是一种集体的焦虑。它是努力无门后的失落,是被信息淹没后的茫然,是个体感受不到被理解、被尊重的那种委屈。

告诉我,理科怎么去化解人们的这种情绪?

AI 可以取代重复劳动,算法也可以重塑逻辑世界,唯一无法被机器学习的,是人的善意与体恤。

要让这个世界更聪明,需要理科;要让这个世界不至于冷酷,则需要文科。

当社会重新理解这一点,也许文科生的春天,就不再遥远。

写到这里,肯定有人会说,这些都对,但我就是文科生,我就是找不到工作,咋整?

你当然可以焦虑,但更该做的,是别让自己的文科思维停在 " 会写作文 " 这种阶段。去了解商业逻辑,去懂点技术常识,去训练表达、逻辑和数据分析能力。" 文理结合 ",这是未来的趋势。文科的脑子,加一点理科的手艺,能活得更好。

再简单粗暴点,就是大多数人选择的专业和行当,你别去跟风,尤其是当长辈都这么劝你时,你就跟他们反着来,准没错。

小平九二南巡时,还一堆家长让孩子报考粮校和供销学校呢。

希望我讲的你能懂,懂了能去做,做了能成功。

加入「码头青年 · 知识星球」

这里每天都有更新,很多都是你看不到的信息,欢迎来玩。

码头青年
本文来源公众号:码头青年;ID:matouyoung ,欢迎大家关注。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ai 工程师 程序员 局外人 机器人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