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前天
“AI”上这个“双11”不容易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经济观察报 记者 钱玉娟 

2025 年 " 双 11" 启幕前后,各大电商平台借相关 AI 工具产品的上线、全面服务突出各自的 AI 电商属性,向消费者描绘更智能、更便捷的交互体验,向商家承诺 AI 应用工具能降本增效。

林清轩创始人孙来春认可 AI 的机遇,也在积极安排电商团队测试,但被问及效果时,他说,正在摸索中,还没完全找到章法。

经济观察报记者采访的多位商家对 AI 的态度和孙来春相似。

降本增效与商家隐忧

10 月 14 日,京东在 " 双 11" 启动会上强调,今年会是 AI 等技术融入程度最深的一届大促,通过免费开放大模型客服、设计智能体等服务,京小智、京点点等 AI 工具能缩短消费者等候时间,让咨询体验高效,助力商家增收。

阿里巴巴淘天集团则在 10 月 16 日向消费者推出了 AI 万能搜、拍立淘等 6 款 AI 导购工具,同时提供 AI 客服店小蜜 5.0、AI 美工等经营工具帮助商家降本增效。阿里巴巴中国电商事业群搜推智能总裁凯夫介绍,淘天在一些复杂语义下的搜索相关性提升了 20 个百分点,推荐信息流点击量提升 10%,商家广告 ROI 也提升了 12%。这些数据维度不仅是平台的核心效率指标,还直接关系着商家的经营。

基于 AI 工具和算法进一步拉升人与货的匹配效率,让消费者更快捷地买到想要的商品,使用户、商家和平台三方均受益。这种美好的愿景促动了平台的技术热情。不过,由于 AI 电商的落地仍处于早期阶段,很多商家对 AI 的应用感受也存在温差。

一位 3C 家电品牌电商负责人介绍,其店铺接入了多款 AI 客服工具,理论上能节省 40% 的人工客服成本。平台多强调工具免费,但在测试免费版本后,商家的真实运营往往需要定制开发,定制服务与采购费用外加员工培训以及平台持续的技术服务费等,在看到效果前就是一笔不小的投入。

这位电商负责人给出了自家品牌在过去一年新增的 IT 支出:在天猫和京东两个平台的支出已较 2024 年的 IT 总支出高出几十万元。

目前,各平台力推的 AI 工具包括智能客服、营销文案生成、店铺托管和数据洞察等,均涉及不同程度的初始投入和持续订购费用。对商家尤其是利润微薄的中小商家而言,这是一笔需要权衡的投资。

医疗器械类目的中小商家郑平用过平台免费的 AI 改图等工具,这些都是基础操作,一旦涉及经营,就得选择付费的。他认为,很多推介推广、生意托管类的 AI 产品用了等于没用。

郑平算了一笔账:以使用 AI 客服为例,要实现平台承诺的增益结果,动辄需要一年检验能否回本。

美妆商家沈君还未迎来 " 双 11" 的流量洪峰,已对 AI 的应对能力担忧起来。她早就在抖音、京东、淘天等平台全量应用了 AI 客服,每个平台店铺预备一名真人客服待命,然而几个平台的大促预售首日,AI Agent(AI 智能体)出现答非所问、操作失准等问题,甚至影响了用户的正常购物流程。沈君紧急投入人工客服团队补救。

对沈君来说,这是 AI 技术应用中的意外运营压力与隐形成本,此外,她也开始重新审视实践应用 AI 技术的风险。

AI 幻觉、算法 " 黑箱 " 与决策碰撞

利用算法推测用户偏好,进行个性化推荐,是 AI 在各种电商平台落地的功能之一。

相较 AI 在用户侧有着从猜你喜欢到懂你需要的进化,沈君希望 AI 在商家侧的智能生成能力更稳定,避免 " 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

她确实可以借助平台的 AI 工具,将想法、灵感输给 AI Agent,快速生成一些营销图文,减轻在营销策划、设计美工等人员上的支出,但 AI Agent 也会闹笑话:针对一款敏感肌护肤品,AI 直接生成了 " 劲爽控油 " 标签的图文营销方案,团队需要投入人力审核修正。

电商平台为商家提供的 SaaS 服务中,涉及商品内容、营销内容、广告内容的生成,在 AI 大模型迭代进程中,AI 幻觉不可避免。

上述 3C 家电品牌电商负责人担忧的是,基于算法模型,平台给商家提供涉及选品、销量预测、库存管理等核心经营向的 AI 工具产品,若存在严重幻觉会影响最终决策。

细看平台的 AI 打法,有的主打供应链智能决策,有的突出 AI 能实现货品运营智能化,但 "AI 多基于历史数据做预测,很可能让我们错失新爆款,或者对滞销品产生误判。" 上述 3C 家电品牌电商负责人介绍,其在今年 "618" 大促时,就曾过度相信算法和 AI 预测的补货建议,导致一款智能保温养生壶出现库存积压,要在 " 双 11" 打折清仓。

日化、美妆消费领域的趋势变化也非常快,孙来春和沈君都不会依赖 AI 做最终决策,孙来春保持着对 AI 的审慎态度,组建专门的团队小范围试水 AI 电商,沈君采取的策略是让 AI 辅助而非替代。

沈君尤其重视商家核心商业数据安全的重要性,她担忧平台复杂的推荐算法、流量分发机制,叠加 AI 工具后会成为深不可测的 " 黑箱 "。

电商 AI 化仍需多方磨合

一位电商代运营机构创始人称,他们同商家一起处于与 AI 的磨合期。" 一定会经历阵痛,就像从 PC 电商转向无线化、移动电商时一样。"

该创始人对 AI 在电商实际经营场景的应用落地有顾虑,但他清楚,电商竞争早已进入白热化阶段,平台、商家寻求发展的关键,一定是效率提升和体验创新,学会与 AI 共生是明智之举。

凯夫也指出,过去几年,大的趋势是 Token 的消耗正处于指数级增长的过程,AI 在电商领域的应用正在快速推进。

他认为,平台方通过 AB 测试验证着 AI 技术和应用在商业实践中的效果,但 AI 不是万能药,帮商家提效降本、做好品牌的前提是,商家得有好的品牌、清晰的定位和客群。AI 可以辅助商家做营销、内容生产、创作等经营链路的后续环节。

然而,从当前一些商家们的观望、测试中,不难看出平台的 AI 电商故事才翻开序章。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ai 双11 托管 阿里巴巴 效果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