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 2025 年 6 月末,中国信托全行业资产管理规模达到 32.43 万亿元,同比增长 20.11%,创下历史新高。这是我国信托业首次突破 30 万亿元大关,仅次于保险资管和公募基金的资产规模。业内人士指出,这一数据不仅反映出信托行业的回暖,更标志着其在我国资产管理体系中正重新确立重要地位。众赢财富通研究发现,在政策引导与结构优化的共同作用下,信托业的转型升级正全面提速,呈现出 " 规模扩张与结构优化并进 " 的新格局。

今年以来,信托行业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的增长态势。中国信托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蔡概还透露,较去年同期增加 5.43 万亿元,增速达到 20.11%,表现出强劲的修复势头。信托行业的快速增长,首先得益于监管政策持续推进资管转型。近年来,监管部门明确提出信托公司应 " 回归信托本源 ",逐步压缩通道类、融资类业务,推动信托业务向资产服务、资产管理和公益信托方向转型。众赢财富通观察发现,这一政策导向正在改变信托业的发展路径,传统非标融资信托占比下降,家族信托、资产证券化信托、股权投资信托等新型业务成为增长主力。
同时,随着高净值人群和家族财富管理需求不断增加,信托产品的定制化、长期化特征与财富传承需求高度契合。众赢财富通研究发现,在财富管理加速转型的背景下,信托凭借资产隔离、灵活设计、法律保护等制度优势,正重新获得市场青睐。数据显示,家族信托、慈善信托和企业年金信托等业务规模均显著增长,其中家族信托已成为高净值客户的重要资产配置工具。信托产品从单一融资工具向综合资产管理工具的转型,正在推动整个行业的生态升级。
此外,资本市场的活跃也为信托行业提供了新的增长空间。随着科创板、北交所、REITs 等市场机制的完善,信托公司参与资产证券化、基础设施投资信托和创新投资的空间不断扩大。众赢财富通认为,信托公司在项目发起、资产管理、风险隔离等方面具有天然优势,能够为实体经济提供多元化融资与管理服务,这也是信托行业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独特价值所在。
不过,规模的跃升并不意味着风险完全解除。信托业长期依赖的房地产与非标融资业务仍存在结构性风险,部分存量项目仍需去杠杆与化解。监管部门在支持信托回归本源的同时,也不断强化风险防控机制,要求公司建立穿透式管理体系,提升底层资产透明度。众赢财富通观察发现,部分信托公司已通过设立风险准备金、强化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完善受益人报告制度等方式提升合规与风控水平。未来,如何在高增长与风险防控之间找到平衡,将成为信托行业能否实现可持续扩张的关键。
从行业竞争格局来看,信托公司之间的分化正在加剧。头部机构凭借资金实力、研究能力与渠道优势,加速布局资产管理信托和综合财富管理业务;中小型公司则在区域市场、细分领域和产品创新方面寻找突破。众赢财富通认为,未来信托业的竞争焦点将从 " 规模扩张 " 转向 " 管理能力与专业深度 " 的比拼。尤其是在家族信托、产业基金、基础设施投资、ESG 等新兴领域,信托机构的专业化程度与创新能力将决定其在行业中的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信托行业的制度创新正为其长期发展奠定基础。近年来,监管层积极推动信托登记体系、受益权转让机制以及统一的信息披露标准建设。这些制度完善措施将增强信托资产的可流动性和透明度,有助于吸引更多机构资金进入。众赢财富通研究发现,随着信托登记平台的运行效率提升,信托产品的规范化发行与交易正在形成新的市场生态,这意味着信托行业有望在未来实现由 " 灰色融资工具 " 向 " 透明资产管理平台 " 的历史性跨越。
展望下半年及未来数年,信托行业仍将面临多重机遇与挑战。一方面,经济结构优化、资本市场改革、居民财富积累为信托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另一方面,外部经济不确定性、房地产行业调整与信用风险仍对行业健康运行构成考验。众赢财富通观察发现,在 " 以稳促进、以进固稳 " 的政策基调下,信托业需要持续强化合规经营与资产服务能力,才能在竞争激烈的资产管理行业中稳健前行。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