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隆汇 前天
杀疯了!存储掀起涨停潮,还能上车吗?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这周五的 A 股市场,存储芯片板块堪称全场 " 最靓的仔 "。

香农芯创、普冉股份双双 20cm 涨停,佰维存储、江波龙等板块内个股均涨超 10%。

更狠的是,今年以来存储板块指数已经飙涨超 60%。这可不是资本瞎炒作,而是整个存储行业迎来了 " 历史性大反转 "!

关键是,这波涨价潮甚至会影响各位的钱袋子——你的下一台手机、电脑,甚至硬盘、服务器,都可能因为存储芯片,悄悄涨价!

(来源:同花顺)

01

市场狂飙,价格全面起飞

存储市场究竟有多火爆?用 " 一芯难求 " 来形容毫不为过。

2025 年第三季度以来,存储市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全面涨价。这波涨价潮来势汹汹,涵盖了 DRAM、NAND Flash 等全系列存储产品。

9 月 DRAM 现货价同比暴涨近一倍,DDR4 部分型号的价格较 4 月涨幅超 300%,甚至出现了本应逐步退场的 DDR4 内存价格反超新一代 DDR5 产品的反常现象。

涨价趋势在第四季度不仅没有减缓,反而持续加速。

据韩媒报道,三星电子近日通知主要客户将在第四季度上调产品合约交易价格,其中 DRAM 上涨 15%-30%,NAND 上涨 5%-10%。

02

产能转移,HBM 引发连锁反应

为啥存储芯片突然成了 " 香饽饽 "?

核心催化剂在于,AI 驱动的 HBM(高带宽内存)扩张。

最近几年,AI 服务器简直是 " 香到发烫 ",而单个 AI 服务器需要的存储容量,是传统服务器的 8-10 倍!相当于以前一台服务器 " 喝一碗粥 ",现在 AI 服务器得 " 干八碗饭 ",存储需求直接暴增。

而 HBM 就是 AI 服务器的 " 专属高能口粮 " ——作为 AI 训练的关键组件,它的需求直接呈 " 井喷式 " 增长,不仅自己火了,还彻底改写了存储行业的玩法。

为啥厂商都疯抢 HBM 赛道?答案很现实:太赚钱了!

花旗测算,HBM 的毛利率能到 50%-60%,比传统 DRAM 的 30%-40% 高一大截,这利润差谁看了不心动?摩根大通更是预测,到 2027 年,HBM 能占到 DRAM 总产值的 43%,AI 相关应用直接拿下 DRAM 市场 53% 的份额,妥妥的 " 未来风口 "。

三星电子第三季度的业务表现清晰显示了这一趋势:其标准 DRAM 业务营业利润率约为 40%,而 HBM 业务则高达 60%。面对这么丰厚的利润,厂商自然疯狂 " 转产 ",把产能全往 HBM 和 DDR5 上倾斜。

于是乎,全球存储巨头集体换赛道:

1、三星:2025 年 6 月停止 DDR4 接单,12 月完成最后出货;

2、SK 海力士:把 DDR4 产能压缩到 20%,2026 年 4 月全面停产;

3、美光:第四季度停供 DDR4,只留少量工业定制订单;

4、长鑫存储(国内龙头):计划最晚 2026 年上半年停供标准 DDR4,全力冲刺 DDR5 和 HBM。

更关键的是,生产 HBM 要消耗的晶圆产能,是标准 DRAM 的 3 倍以上!

这就意味着,HBM 越扩产,传统 DRAM 的产能就越被挤压,缺货涨价自然成了必然。

03

旧款内存供不应求,短期难解

一旦三大厂停止生产 DDR4,市场上的 DDR4 库存就会逐渐消耗,供应缺口将持续扩大。

库存数据也很能说明问题:2025 年第三季度 DRAM 平均库存已降至仅 8 周,远低于去年同期的 10 周和 2023 年初的 31 周水平。

这一库存数据明显低于半导体行业通常认为的 10-12 周健康库存水平,显示市场供应正快速吃紧。

面对这种 " 越涨越缺、越缺越涨 " 的局面,下游企业直接开启 " 恐慌性囤货 " 模式:几家国际电子公司和服务器厂商,不仅疯狂扫货,还主动找三星、SK 海力士谈 2-3 年的长期供货协议——以前都是按季度、按年度签合同,现在直接 " 锁死 " 几年货源。

这时候有人会问:既然 DDR3、DDR4 涨价这么猛,利润率也上去了,厂商会不会重新恢复产能?

答案是复杂的。短期内大规模产能回流到 DDR3/DDR4 的可能性很低,当前的涨价更像是一种结构性的供应短缺,而非全面的需求爆发。

首先,存储巨头的产能转移是战略性的,而非战术性的。全球主要存储芯片制造商正将投资和生产重心转向 DDR5 和 HBM 等更高利润的产品。这是一种基于长期趋势的战略性调整,而非短期战术。

其次,将已升级用于生产 HBM 的先进产线,再转回生产 DDR3/DDR4 这类成熟制程产品,在技术和经济上都非常不划算,会导致巨大的机会成本。

更重要的是,利润差距悬殊。如此巨大的利润鸿沟,使得厂商缺乏动力将稀缺的产能重新分配给低利润产品。

退一步讲,即便新建产能,也是 " 远水救不了近火 "。

简单来说,新建产能周期长,背后涉及规划、设备采购、安装调试和产能爬坡,通常需要 1.5 至 2 年。

04

这波行情能持续多久?局面何时扭转?

面对如火如荼的存储市场,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来了:这波行情能持续多久?啥时候才能扭转 " 供不应求 " 的局面?

其实答案很简单,关键看两个核心:供给侧和需求侧。

从供给侧看,旧款内存产能恢复基本 " 没戏 "。国内厂商想扩产,但半导体制造的先进设备受出口限制,想快速提升产能难度极大,短期补不上缺口。

从需求侧看,破局的关键可能在 HBM 身上:如果 HBM 的需求增长变慢,或者生产技术有突破,单位产能消耗大幅降低,那么传统 DRAM 的供应压力才会缓解。

总的来说,存储行业的 " 产能大转移 " 已经不可逆转,新的市场秩序正在慢慢形成。这波涨价不是资本炒作,而是产业周期的必然结果——有 AI 需求撑着,有产能挤压推着,短期很难降温。

其实格隆汇研究院早就提前预判了这波行情,并给出了专属策略建议,不少关注的朋友已经收获颇丰。

如果您也想把握 AI 算力时代海内外存储产业链的投资机会?

想厘清存储芯片周期的未来走势?

知道哪些公司真正受益于 HBM 产能扩张?

欢迎扫码加入格隆汇研究院,获取最新行业报告、公司解读与投资策略,与我们一起,在科技变革的浪潮中捕捉真正值得长期陪伴的成长股。

注:文中所涉公司仅为案例分析,不构成任何投资推荐。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决策前请务必结合独立研判。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ai 三星电子 存储芯片 涨停 nand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