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网 前天
​前百度高管想在硅谷挑战Perplexity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出品|虎嗅科技组

作者|宋思杭

编辑|苗正卿

头图|Genspark 官网

近日,有消息称,由百度集团前副总裁景鲲(Eric Jing)创立的 AI 搜索公司 Genspark 即将完成一笔 2 亿美元的新融资,投后估值预计达到 10 亿美元。

有知情人士透露道,该笔融资由红杉资本领投,潜在参投方还包括 LG Technology Ventures 和 SBI Investment 等。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今年 2 月,Genspark 刚完成一笔 1 亿美元的 A 轮融资,投后估值 5.3 亿美元;而仅仅半年后,这家在美国旧金山成立的 AI 搜索创业公司估值便迅速翻倍。

今年 9 月,Genspark 还宣布其 ARR(年度经常性收入)已达到 5000 万美元。

要知道,Genspark 所占的赛道 "AI 搜索 " 在硅谷早已被 Perplexity 率先点燃,然而对比之下,Genspark 却也并不逊色。

成立时间比 Genspark 早一年的 Perplexity,其产品也比前者率先发布一年。截止 2025 年年中,据 Perplexity 官方宣称,其 ARR 已超过 1.5 亿美元,是 Genspark 的三倍。

尽管体量尚小于 Perplexity,但其增长速度、估值跳跃、创始团队背景(即兼具百度搜索生态出身与美方运营经验)都被资本视为 " 有潜力的后起之秀 "。

于是问题来了:一个被认为 " 位置已满 " 的搜索赛道,为何还能被 Genspark 再次点燃?资本究竟看中了它的什么?

Genspark 何以从 AI 搜索赛道中突围?

在 AI 搜索这场新入口之战中,Perplexity 的故事已经讲得够完整:率先推出产品、积累用户、估值飞升、与 OpenAI 生态深度绑定。

按理说,任何后来者都只会被定义为 "Perplexity 二号 ",都很难摆脱它的影子。但 Genspark 的出现,至少让这个看似饱和的赛道重新有了变量。

因为当下 AI 搜索不只是产品之争,更是信息分发秩序的再造。

过去二十年,Google 代表的是 " 寻找 ";而在生成式 AI 的语境里,用户追求的是 " 得到 "。

从检索到生成,从列表到答案,这中间隔着一个完整的互联网周期。

Perplexity 的逻辑是 " 问一句,答一句 ",以实时检索+语言模型生成的方式提供带引用的回答。而 Genspark 的理念更偏向 " 生成式整合 " ——它不只回答问题,而是生成一页可阅读、可引用、可复用的网页 "Sparkpage",整合摘要、章节和延伸引用。

从体验上看,这让 Genspark 更像是 AI 版的 Wikipedia,而非 Chatbot 或传统搜索结果页。

用户一次搜索即可得到一份结构化的知识文档,而不是几十个待筛选的链接。

这并不是简单的 " 内容拼接 ",而是在信息洪流中为用户重新组织知识的尝试。

当然,这种页面化路径也并非没有争议:它确实提高了信息整合度,但也可能牺牲透明度——用户难以判断哪些内容来自原始检索、哪些由 AI 改写。

信息变得更平滑,却也更难追溯。有业内研究者就指出,这种重写式输出在效率与信任之间埋下新的矛盾。

抛开产品形态的差异,资本看中的还有 Genspark 的团队结构。

景鲲带领的核心团队横跨北京与旧金山,一半成员来自百度、字节等中国公司,另一半来自硅谷 AI 初创生态。

这种混合式配置让 Genspark 兼具两种气质—— " 中国式的工程密度 " 与 " 硅谷式的产品节奏 "。他们既能在短周期内实现复杂功能上线,也能迅速对接国际投资人与媒体叙事。

这种复杂背景的结合,也解释了为什么 Genspark 能在短时间内连获两轮融资,且估值翻倍。

但也有业内人士评价,这种 " 双引擎运转 " 是一种优势,也是一种风险。中美市场节奏、文化与叙事逻辑并不完全兼容,当公司规模扩大,如何保持产品节奏与战略目标的一致,仍是 Genspark 必须面对的问题。

资本押注的更深逻辑

到了 2025 年,AI 加速洗牌,关键词也早已从大模型变成了 Agent 等更细分的赛道。而资本也将焦点转向 " 入口 "。对此,虎嗅了解到,红杉资本正在集中性地孵化一批 AI 应用团队。

在这些国际上的知名 VC 看来,现在这个模型趋同的时代,谁掌握了用户的第一触点,谁就掌握了分发权与商业化主动权。

而 Genspark 则正好卡在这个结构性转折点上——它不是去卷模型能力,而是重写 " 人如何抵达答案 " 的路径,其正在重构 AI 搜索。

目前,资本对于单纯押注模型的模式极为敏感,尤其是在经历过去一年的一轮洗牌后,过高估值的大模型公司正在急着 IPO。

相比之下,一个能够承载模型结果、聚合用户需求、形成复访行为的 " 新入口 ",才是更具可持续性的标的。

Genspark 的定位正是如此。在资本眼中,Genspark 的价值有二:一层是用户层的留存与增长潜力;另一层是生态层的可衍生性——每一个 Sparkpage 都有成为新 " 信息节点 " 的可能,最终形成一个由 AI 生成的新网页网络。

这与 Perplexity" 以搜索为中心 " 的思路不同。后者更像是把 AI 嵌入搜索,而 Genspark 是在尝试让 AI 成为新的搜索空间。

2024 年初,Genspark 还是一家估值 2.6 亿美元的创业公司,如今半年时间估值翻倍,一大支撑理由就是 ARR 快速增长至 5000 万美元。

在 Perplexity 已经跑出 1.5 亿美元 ARR 的背景下,这个数字虽然体量不大,但增长斜率极陡。

尽管如此,Genspark 依然还是面临几大挑战:一方面是用户习惯尚未迁移。虽然 Sparkpage 的页面形式新颖,但大部分用户仍然习惯搜索 + 点击的模式,尤其在信息碎片化消费时代," 长文本 + 整合 " 未必是主流需求。Genspark 的目标用户群偏向研究、职场、知识工作者,而这类用户群体的增长速度有限。

另一方面是商业模式层面的:当前 Genspark 的 ARR 增长主要来自订阅与企业定制搜索服务,但其长期商业模型——是否做广告、是否开放 API、是否构建内容生态——都还未定。

在笔者看来,现在讨论 Genspark 是否要正面 PK Perplexity,还不如探讨在 AI 搜索市场是否会诞生出一个 "Google 式垄断者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这一时刻何时会到来?

AI 搜索时代的霸主会诞生于 Perplexity、Genspark 这类创业公司?还是如谷歌一样的传统搜索引擎公司?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百度 ai 融资 美国 阅读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