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0 元买的品牌电视,只能看一周,你网购的 " 低价正品 ",说不定是 " 组装废品 "。

这事儿得从 2024 年 9 月说起,成都的李女士刚把新家装修完,正想添台电视。
刷网购软件时突然眼前一亮,有家 " 品牌专营店 " 售卖的同款电视,比官网便宜小五百。
商品参数、宣传图片跟官方旗舰店一模一样。关键店家客服还拍着胸脯说有官方授权,支持全国联保。

李女士盘算了下,能省钱还不影响品质,果断花三千多元下单。
很快电视送到家,师傅上门安装调试都挺顺利,前 6 天用着也没啥毛病,李女士还暗自庆幸自己捡了个便宜。
结果第 7 天打开电视,屏幕突然开始疯狂闪屏,画面卡顿得像 PPT,没过几分钟直接黑屏关机,再也打不开了。

李女士赶紧联系商家,对方一口咬定是人为损坏,要么花 1000 多块钱换屏,要么自己认栽。
气得李女士直接联系了品牌官方售后,可师傅上门拆开电视一看,当场直言:" 这是假货!"

原来这台电视的主板、屏幕都是小作坊生产的劣质配件,外壳贴了假冒商标,连内部螺丝都拧得歪歪扭扭。
这下李女士终于意识到自己被坑了,赶紧带着购买记录、付款凭证和故障视频报了警。

民警一查,发现这网店疑点重重。
注册才 3 个月,销量却飙到 1200 多台,评论区清一色五星好评,连追评都带着一模一样的配图,明摆着是刷的。

更绝的是,网店注册人是个啥也不懂的大爷。顺着资金流向一追,终于揪出了幕后黑手卢某。

这伙人为了规避打击,居然搞了个跨省造假链条。
广东的小作坊负责用劣质配件组装电视,贴上假冒商标和伪造合格证;
陕西的销售窝点操控着 83 家网店,用官方素材做宣传,靠比官网低 20% 的价格吸引消费者,还专门准备了话术本应对质疑。

第三方检测更让人倒吸一口凉气。
这些假电视的电路板非常容易老化,短路起火的风险拉满,就是个移动的 " 定时炸弹 "。
警方抓获了 28 名嫌疑人,捣毁生产和销售窝点,涉案金额高达 3500 余万元。

李女士虽然退了钱,但前前后后找售后、报警,折腾了一个月,新家乔迁的好心情全没了。
她的遭遇并不是个例,打开黑猫投诉,网购假冒电器的吐槽一抓一大把。

去年夏天,广东蔡先生网购了两台 " 格力空调 ",用了才一年时间,就频繁出现故障,无法正常制冷。
他试图联系商家售后,却发现两个店铺都跑路了。无奈只好自己找品牌维修人员上门检修。
结果,维修人员拆机后表示,这两台空调是杂牌机,甚至可能是翻新机。
勉强只能修好一台,另一台算是彻底报废了。

没办法,蔡先生像平台讨要说法,淘宝官方只同意给 500 元消费券作为补偿。
他不甘心,一纸诉状起诉了电商平台,但是维权路漫漫。

说到假冒伪劣电器,就不得不提厨电重灾区。假货的销量都占了厨卫电器市场半壁江山。
2023 年,河南有网友花 1000 元,网购了一台樱花燃气灶。结果第一次点火就爆炸了,面板碎成渣渣。
拨打樱花客服,没想到对方却回复 " 生产厂家不是我们公司 "。
原来这是台假冒产品,怪不得这么脆弱。

之前,网购平台 " 假樱花 " 泛滥,投诉率实在太高了,产品抽检不合格率高达 76% 以上。
为此,电商平台还集体整治过一次,清退了一大批 " 山寨樱花 " 产品。但没多久,这些商家又换了个牌子继续卖。

另外,好太太也是假货特别多,商标仅差一个字母或标点符号。已经衍生出 " 好太太电器 "、" 某某 Haotaitai" 等 30 余个近似品牌。

以至于,现在很多人都不知道究竟哪个才是正品了。

眼看着双十一马上来了,各大平台的 " 低价狂欢 " 看得人心痒痒,但网购家电真的不能只看价格。
天上不会掉馅饼,只会掉陷阱。
正规品牌家电的定价都有成本底线,如果某店铺价格比官网、线下门店低 20% 以上,还宣称是 " 正品授权 ",大概率有猫腻。

另外,店铺资质要查透。优先选官方旗舰店或平台自营店,第三方店铺一定要看营业执照、品牌授权证书,刚注册不久就高销量的警惕。
像电视、冰箱这种大件,收到家电后,当场拍照录像。保留好开箱视频,一旦出现质量问题,这就是维权关键证据。

最后,狐妹想说,电视和冰箱这些家电要用好几年,安全和品质比几百块差价重要多了。
那些看似诱人的 " 低价正品 ",可能藏着制假售假的黑手,不仅用着闹心,还可能存在安全隐患。

所以,咱们宁肯多花点钱买个放心,也别贪小便宜吃大亏。
参考资料:
央视新闻、深圳门户、1818 黄金眼
编辑:茶茶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