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港湾商业观察》施子夫
近期,深圳海清智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清智元)的港交所 IPO 获受理,民银资本和浦银国际为联席保荐机构。
身处多光谱 AI 领域,海清智元的整体表现整体有喜有忧。尽管期内扭亏为盈,但还面临存货攀升、现金流常年为负等经营困境。
1
营收持续向好,净利润扭亏为盈
天眼查显示,海清智元成立于 2013 年,公司是一家多光谱 AI 技术企业。依托公司在多光谱感知与 AI 算法领域的自研技术,公司提供包括多光谱 AI 模组、多光谱 AI 感知终端以及多光谱 AI 大模型服务在内的综合解决方案,能够探测人眼可见及不可见的特征与模式。
公司为多种主要从事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电子产品、互联网数据中心、智驾系统、电信运营商、物联网、系统集成及建设相关业务的客户提供有关泛安全与智能感知的额外信息与洞察。
海清智元的技术广泛用于除传统安全解决方案之外多种应用场景,包括智慧城市、智慧校园管理、互联网数据中心安全优化、工业及商业安全及物联网设施管理等领域,充分展现了公司多光谱 AI 解决方案的广泛适用性。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就 2024 年收入计的市场份额而言,海清智元在多光谱领域 AI 企业排行榜中位列第一;海清智元的多光谱 AI 大模型服务在全国排名第一;多光谱 AI 模组在全国排名第三。
于往绩记录期间,海清智元的收入主要来自销售多光谱 AI 模块、多光谱 AI 感知终端、多光谱 AI 大模型服务及其他 AI 视觉模块。
从 2022 年 -2024 年及今年一季度(以下简称,报告期内),多光谱 AI 模组的收入分别为 1.89 亿元、9912.1 万元、2.99 亿元和 4719.5 万元,分别占各年度总收入的 84.2%、84.6%、57.3% 和 57.3%;各期多光谱 AI 模组的销量分别为 27.21 万件、16.08 万件、58.72 万件和 6.99 万件,每件平均售价分别为 695.8 元 / 件、616.4 元 / 件、509.6 元 / 件和 675.2 元 / 件。
2023 年、2024 年,多光谱 AI 模组的平均售价出现二连降,而后在 2025 年前三个月又出现一定提升。
另一边,多光谱 AI 感知终端的销售收入分别为 1392.4 万元、1258.6 万元、6122.9 万元和 376.8 万元,分别占各期间总收入的 6.2%、10.8%、11.7% 和 4.6%。自 2024 年开始,海清智元开始从多光谱 AI 大模型服务产生收入。2024 年、2025 年 1-3 月,该业务实现收入分别为 1.14 亿元、2904.2 万元,分别占各期间总收入的 21.8% 和 35.2%。
海清智元还有不到 10% 左右收入来自其他 AI 视觉模块。报告期内,该业务的销售收入分别为 2080 万元、520 万元、4710 万元和 190 万元,占各期间总收入的 9.3%、4.4%、9.0% 和 2.3%。
由于多光谱 AI 大模型服务收入占比提升较快,而该业务毛利率要明显高于其他业务,海清智元的毛利率水平受到业务组合的变动出现先升后降的趋势。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分别为 22.6%、12.2%、18.8% 和 32.9%。2023 年公司毛利率同比下滑 10.4 个百分点后又出现提升。
由于主营产品在 2023 年出现了销售价格的下调,该年度海清智元的收入同比减少 47.9%。不过由于多光谱 AI 大模型的后续销售表现强劲叠加客户群扩大,2024 年、2025 年 1-3 月,公司收入同比增长 346.4%、283.6%。报告期内,海清智元实现收入分别为 2.25 亿元、1.17 亿元、5.23 亿元和 8242.0 万元。
净利润方面,海清智元在 2024 年扭亏为盈,并于 2025 年 1-3 月仍保持盈利。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期内利润分别为 -493.0 万元、-1841.3 万元和 4041.2 万元和 1414.4 万元,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 -268.3 万元、-1817.1 万元、4294.4 万元和 1626.0 万元,净利率分别为 -2.2%、-15.7%、7.7% 和 17.2%,经调整净利润率分别为 -1.2%、-15.5%、8.2% 和 19.8%。
2
现金流波动为负,存货及应收账款大增
有关于 2022 年、2023 年亏损,海清智元归因于下游部分产品的需求减少及宏观经济处于疲弱状态。
除了外部因素,海清智元自成立以来一直保持着一定的研发投入,公司重点进行大模型及 AI 芯片的开发。而高位的各项经营成本也使公司的经营能力面临考验。
报告期内,海清智元的研发开支分别为 1976.5 万元、1108.4 万元、2515.1 万元和 465.8 万元,分别占各期间总收入的 8.8%、9.5%、4.8% 及 5.7%;一般及行政开支分别为 1951.6 万元、1187.4 万元、1304.0 万元和 477.0 万元,分别占期间总收入的 8.7%、10.1%、2.5% 和 5.8%;销售及营销开支分别为 1925.3 万元、1603.5 万元、1647.0 万元和 312.0 万元,分别占期间总收入的 8.6%、13.7%、3.2% 和 3.8%。
报告期各期末,海清智元的资产净值分别为 1.8 亿元、1.61 亿元、2.34 亿元和 2.61 亿元。2023 年公司的资产净值同比减少 10.12%。
截至报告期各期末,海清智元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 -1306.1 万元、6957.1 万元、-649.1 万元和 -6358.9 万元,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分别为 8621.8 万元、3711.5 万元、5670.5 万元和 3520.4 万元。
除了经营现金流有所承压外,海清智元的存货及应收账款水平也在营收规模扩大的同时持续攀升。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的存货分别为 4587.7 万元、5596.7 万元、3157.7 万元和 2.07 亿元,存货周转天数分别为 120 天、201 天、44 天及 206 天;贸易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分别为 2187.3 万元、1981.7 万元、1.46 亿元和 1.33 亿元,贸易应收款项周转天数分别为 29 天、68 天、60 天及 159 天。
天使投资人、资深人工智能专家郭涛表示:前瞻性备货为匹配预期订单增长,如中标重大项目或签订框架协议,提前储备原材料及半成品以避免产能瓶颈;长生产周期特性下,多光谱 AI 设备因光学组件、芯片模组等复杂部件加工流程繁琐,从投料到成品需数周至数月,期间库存自然累积。销售季节性波动导致下游验收集中于年末或特定节点,前期发货未及时结转成本推高账面存货。供应链不确定性如国际物流拥堵、关税变动及关键元器件交期延长,促使企业增加安全库存以保障韧性。产品结构变化如高附加值新品量产初期良品率低、返工修复导致在制品增加,或定制化比例上升使通用物料替代性减弱,均会推高备料冗余度。
其他财务数据方面,报告期各期,公司的合同负债分别为 176.5 万元、2128.0 万元、2028.0 万元和 1.18 亿元,贸易应付账款及应付票据分别为 1044.7 万元、4506.0 万元、7955.7 万元和 8712.7 万元,应计费用及其他应付款项分别为 1197.1 万元、1004.4 万元、2351.6 万元和 1241.6 万元。
偿债能力方面,报告期各期末,公司的流动比率分别为 1.7、2.0、1.9 和 1.6,速动比率分别为 1.4、1.4、1.7 和 0.9,公司短期偿债能力有所下降。
3
上下游集中度较高,曾计划递表 A 股
海清智元的下游客户主要包括:AI 硬件设备制造商、行业解解决方案集成商及大型企业客户。外界注意到,公司存在明显的上下游集中度均较高的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来自五大客户的收入分别为 9455.6 万元、4488.8 万元、3.09 亿元和 5340.7 万元,占当期收入的 42.1%、38.3%、59.0% 及 64.8%;同期来自上游五大供应商的采购额分别为 5328.1 万元、5465.2 万元、2.54 亿元和 2.02 亿元,占同期采购总额的 36.1%、54.2%、66.4% 及 89.3%。
郭涛指出,核心客户采购波动或转向竞争方将直接冲击营收稳定性,关键供应商断供或提价则威胁成本控制与交付能力,双重挤压盈利空间。议价权失衡下,公司易陷入低价竞争陷阱,利润遭头部客户挤压,同时对少数供应商缺乏议价能力,难以转嫁成本压力,毛利率持续承压。长期依赖单一供需体系将弱化技术自主性与需求响应灵活性,尤其在 AI 等快速迭代领域,创新迭代受阻制约竞争力提升。此外,集中交易易引发关联交易质疑,需强化信息披露以证公平性,监管关注度上升带来合规与治理挑战,潜在法律及声誉风险不容忽视。
在选择递表港交所前,2021 年,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持续扩大及为扩大投资者基础,公司开始在中国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准备工作。就该计划而言,海清智元与公司 A 股上市计划的拟任财务顾问签订合作协议,自 2021 年 3 月 18 日起为期 3 年。
海清智元在招股书中表示,公司并未就有关 A 股上市计划订立任何正式的辅导协议,亦未向中国证监会或其任关于向各地方办事处提交 A 股上市辅导备案申请的通知。因此,并未启动或进行任何正式的辅导程序,亦未向任何中国证券交易所提交 A 股上市申请。拟进行的 A 股上市并未推进,且相关准备工作随后终止。
2020 年,海清智元与浙商创投牵头的 A 轮投资者订立增资协议,投资方包括韬略新能源、凯盈八号、凯盈九号,合计出资 4000 万元。2021 年海清智元与高新投牵头的 B 轮融资投资者签订增资协议,B 轮投资者合计出资 1 亿元。2024 年,海清支援分别与 C 轮投资者及 C+ 轮投资者订立增资协议,其中 C 轮融资代价 6000 万元,C+ 轮融代价 1000 万元。2025 年,海清智元的 D 轮融资,融资方为值得九号,代价 5000 万元。
此次 IPO,海清智元计划将募集资金主要用于增强研发能力及加大产品开发投入;扩大产能;战略性投资 / 收购;加大业务扩张力度及加速全球市场渗透;一般营运资金提供资金及用作一般企业用途。

而从产能消化的角度看,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海清智元深圳生产基地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 31%、24%、87% 和 36%。2024 年公司产能利用率出现明显提升后又在 2025 年前三个月出现大幅下滑,若大幅扩产后,公司的产能是否会出现 " 消化不良 " 值得关注。
此外,招股书还披露,报告期内,公司社会保险供款的不足分别约为 400 万元、350 万元、270 万元及 50 万元,住房公积金的不足分别约为 180 万元、110 万元、130 万元及 30 万元。(港湾财经出品)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