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一句话形容 AI 人才的身价:
没有最高,只有更高
Meta 为挖人开出的巨额薪酬
又一次冲破天花板

AI 巨佬携 15 亿美金杀回 Meta!
小扎也终于招到了他最想要的一位
01
20 亿美元?AI 大佬终究 " 服了软 "
今年 8 月,科技圈还在议论一场堪称 " 硅谷史诗级挖角 ": Meta 开出高达 15 亿美元的天价薪酬包,想请回一位 " 曾出走的大神 " ——结果被拒了。
这件事也让当事人 Andrew Tulloch 成为全网火出圈的 AI 界 " 最硬骨头 "。

而时隔两月,这位 AI 大佬居然 " 点头 " 了?
前不久,据 WSJ 报道,Thinking Machines 证实——联合创始人之一、明星 AI 研究员,同时被媒体誉为 "PyTorch 大神 "、" 澳大利亚科技巨星 " 的Andrew Tulloch 发布一封内部信,正式官宣离职,加盟 Meta。

cr.WSJ
Tulloch 不仅是 Thinking Machines Lab 联创,还是首席架构师。Thinking Machines 一位发言人在声明中表示:" 出于个人原因,Tulloch 决定寻求一条不同的发展道路 "。
时隔两月,难道打动这位 AI 巨佬的,真的仅仅是时间?本次 Meta 开出的薪酬尚未公开,但有网友猜测,他这次态度 180 度大转变,极有可能拿到了 20 亿美元的薪酬。

cr.X
在此之前,他曾在老东家 Meta 干了 11 年;2023 年加入 OpenAI,重点参与了 GPT-4o、GPT-4.5 预训练,o 系列推理的研发。
就这样辗转于最顶尖硅谷 AI 大厂的 Andrew Tulloch 究竟是何等人物,竟让小扎不惜砸下 20 亿美金也要收入麾下?
如果你关注过 AI 圈,八成见过他的名字。
Tulloch 是现实版的 " 别人家的孩子 "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他从学生时代起成绩就一直非常优秀。
他于 2007 年毕业于珀斯著名私立学校 Christ Church Grammar,当年他的大学入学成绩(TER,即 Tertiary Entrance Rank)高达 99.95,属于全州顶尖水平。

2011 年,Tulloch 以一等荣誉和大学奖章从悉尼大学毕业,获得高等数学方向的理学学士学位,并成为当年理学院 GPA 最高的学生。


cr.LinkedIn
本科期间,他曾在高盛担任量化分析师,参与 FICC 产品结构设计和算法交易的相关工作。
本科毕业后,Tulloch 先是在 Facebook(现 Meta)工作了一年半,之后前往剑桥大学攻读数学统计硕士,并以 Distinction(即最高等级)的成绩毕业。
毕业后,他继续留在 Meta 任职开始专注于大规模机器智能方向的研究,也参与构建支撑 Meta 早期自然语言处理和计算机视觉工作的 AI 框架 PyTorch,这一干就是 11 年之久,期间也晋升为杰出工程师。(这也是 "PyTorch 大神 " 称号的由来)
对此,Meta 前高管 Mike Vernal 曾评价他是 " 一个绝对公认的超级 AI 天才 "。
2023 年,Tulloch 加入了 OpenAI,深度参与了 GPT-4o、GPT-4.5 的预训练、推理系统开发。截止目前,Google Scholar 上他的论文总引用次数为 8516,还与许多人熟知的 AI 大佬,比如 Lepton AI 创始人贾扬青、AI 大神何恺明合作发表过多篇论文。

cr.Google Scholar
2024 年 2 月,Tulloch 选择了从 OpenAI 离职,与 OpenAI 前 CTO Mira Murati 合伙创业,并带走了 20 多位前 OpenAI 员工成立了 Thinking Machines Lab,担任联合创始人。
在一众技术人才加持之下,这家 AI 公司增长势头迅猛,7 月已完成 20 亿美元融资,估值高达 120 亿美元。

顺手帮大家查了下,Thinking Machine Lab 官网目前放出了三个在招岗位,而下面的 "Software Engineer, Product" 是唯一一个没有强制要求工作经验的岗位,薪资更是开到了最高 35 万美刀一年,可见公司发展前景好到起飞!


cr.Thinking Machine Lab
插播一句,像 OpenAI、Google、Microsoft 等科技大厂都有不少面向应届生的 AI/SWE 相关岗位正在开放中,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添加小助理获取最新岗位信息汇总 ~

这样的增速势态很快让这家初创公司吸引 Meta 的注意。今年 8 月,Meta 先是想要直接收购 Thinking Machines Lab,遭到创始人拒绝后,退而求其次,转向 " 挖人战略 "。
Meta 团队陆续联系了这家初创公司大约 50 名员工中的十几位,最想挖的,就是 Tulloch。这才有了后来 15 亿美元挖角被拒的种种故事。据悉,当时开出的 15 亿美元的薪酬包,包含高额奖金和股票,分六年发放。
Tulloch 的具体职位和薪酬目前尚未披露,但可以确定的是:这一次,小扎终于可以意满离,因为挖到了最想要的人。
02
这一位,绝不会是最后一个天价 AI 巨星 ......
论招人的本事,还得服 Meta。
今年上半年开始,Meta 小扎从未停下挖角的脚步,丝毫不掩要称霸 AI 领域的雄心壮志。如果现在把硅谷所有 AI 公司分为两类——被 Meta 挖过的,和即将被 Meta 挖的。
说到底,还是因为目前硅谷最稀缺最贵的 " 资源 ",正是 AI 人才。
放眼整个硅谷,OpenAI 前 CEO Sam Altman 2023 年曾在社交媒体提及业内一条长期准则,即最优秀的软件工程师专业水平可能是一般工程师水平的 10 倍,而在人工智能领域,最优秀研究员的专业水平可能是研究员平均水平的一万倍。
OpenAI 的顶级研究员普遍年薪超过 1000 万美元。
谷歌旗下的 DeepMind 为顶尖研究人员提供的年薪包高达 2000 万美元,并会特别发放非周期性股权激励,同时将部分股票行权周期从常规的 4 年缩短至 3 年。
OpenAI 联合创始人、前首席科学家 Ilya Sutskever 创立的安全超级智能公司 Safety Superintelligence 为了从老东家挖人,开出了 200 万美元奖金和总额至少 2000 万美元的股票作为条件。
而在所有 AI 人才中,华人科学家成为一支强有力的精尖力量,正在改写硅谷科技格局。
最好的例子,就是 2023 年马斯克创办的 xAI,创始团队的 12 人中,有 5 位是华人科学家:

今年 6 月 Meta 成立了 " 超级智能实验室 ",整个团队 44 个核心成员中,有超过一半是华人,小扎更是不惜重金招兵买马,组建的 "AI 梦之队 " 中,华人学者超半数:

7 月,Meta 又从 Apple 挖走了华裔基础模型负责人庞若鸣(Ruoming Pang),年薪高达 2 亿美元。

statista 曾在 2022 年统计过 Meta 技术部门和非技术部门中各大族裔的占比,技术部门中亚裔占比最高,达到了 55.8%:

cr. statista
甚至不止一次在外媒上因华人员工日常工作 " 说太多中文 " 而被吐槽。
Nvidia 老总黄仁勋,前不久更是直聘了清华校友朱邦华和焦剑涛:

黄仁勋与 95 后清华校友朱邦华
美国保尔森基金会智库 MacroPolo 从 2020 年起追踪全球各国 AI 人才的分布和流动。
最新报告显示,在美国排名前 20% 的顶级 AI 研究机构中,华人研究人员的比例已从 27% 跃升至 38%,超过了美国本土研究人员的 37%。中国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 AI 研究人才输出国

cr.Macropolo
" 华人科学家正在接管硅谷 "正在成为事实。
03
硅谷敞开的大门,留学生如何闯入?
2025 年,科技圈裁员大幅减少的同时,AI 发展对华人的欢迎也给了所有向往硅谷的新人一颗定心丸。

cr. layoffs.fyi
科技圈招聘逻辑的改变,传统技术人员的过剩和对人工智能专业人员的需求可能会成为一个共同的主题:传统岗位在优化调整,为机器学习、AI 等前沿技术岗位腾出发展空间。
你会发现越来越多科技大厂开放的 Software Engineer 岗位,逐渐多出了类似 ML/AI 这样的后缀。
比如Apple正在开放美国地区 Machine Learning/AI Internship 岗位

Microsoft也正在开放 Software Engineer: AI/ML Intern 岗位,高达 50% 的 work-from-home 时间,并开出了最高 $12,030 的月薪(换算年薪为 $144,360)。


字节跳动 ByteDance也开放了针对本科生及研究生的 2026 全职校招岗位

相比起传统的 SWE 岗位,机器学习(ML)/ 人工智能(AI)方向的 SWE 更加强调将业务需求转化为数学模型,通过算法解决复杂问题。这些岗位大多数都要求 " 需要扎实的 Python/Java 编程能力,精通 TensorFlow/PyTorch 框架,熟悉数据预处理、特征工程和模型调优 "。

更浅显地说,ML/AI 工程师和传统 SWE 的核心区别在于工作内容和思维方式。
传统 SWE 更关注执行层的系统搭建和功能实现
他们根据明确的需求写代码,比如开发购物车功能或聊天软件。工作流程清晰:设计架构→写代码→测试→上线。需要掌握多种编程语言(如 Java/Go)和系统设计能力,确保程序稳定高效运行。
ML/AI 工程师主要和数据与模型打交道
在掌握传统 SWE 技能的基础上,他们还要把业务问题(比如推荐商品或识别图像)变成数学问题,通过清洗数据、训练模型来让机器 " 学会 " 解决问题。就像教孩子认图:先整理图片(数据清洗),教他识别特征(特征工程),反复练习直到准确(模型训练)。他们必须懂数学(尤其是概率统计),常用 Python 和工具如 TensorFlow。
还有更多 AI 时代热门的岗位以及工作内容和招聘要求,WST 为大家整理了一份文档,需要的同学可以添加小助理获取。

过去几年,就算你不是尖子生,但只要你毕业于名校,依旧可以收到多个工作类型、地点、薪水和雇主都很有吸引力的工作邀请。但现在的情况是,很多 GPA 高达 4.0 的优秀毕业生,连一个 Offer 也拿不到。
低年级项目是超车的好机会
对于想要留美上岸科技大厂的留学生们来说,2025 年的机会是比 2024 年多,但相比繁盛时期依旧更少,但门槛却因为 AI 的强势加入而水涨船高,想要丝滑上岸也需要经历一番苦战。简言之,大一大二打基础阶段则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这里就不得不提许多海外顶级公司都会开放针对低年级学生的早期项目,既能快速了解行业状况,感受企业氛围,又可以了解公司内部的招聘流程,进而加速求职过程。
别以为低年级项目只是咨询 / 金融行业的专属,基本上我们熟悉的几个科技大厂都会开放低年级项目申请。有的是针对大一大二学生,而有的项目已经将年龄卷到了高中毕业生。
Nvidia Ignite Program
Duolingo Thrive Program
Microsoft Explore Program
Uber STAR 项目
Lyft Early Talent Program
Google STEP 项目(大一、大二学生可申请);Summer of Code(面向高中毕业生的实习)
Palantir Sophomore internship;Meritocracy Fellowship(面向高中毕业生的实习)
Meta University 项目
Amazon Propel Program
Salesforce、LinkedIn、Amex、Micron、Dropbox 、Capital One 等公司也有相关低年级项目申请。
如果你不知道去哪申请这些科技岗位的低年级项目,WST 为大家整理好了一份软件工程师、人工智能等相关岗位的低年级项目汇总,添加小助理获取 excel 哦 ~

内推是拿 Offer 的关键
为什么很多 CS 专业 GPA 4.0 的同学投了数百份简历却杳无音信?
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在市场环境不太乐观的情况下,很多公司发布了 " 幽灵岗位 ",即虚假招聘信息,这些岗位包括已经被内部人员占据的岗位,或仅为满足法律需求而发布的岗位。
说白了就是,你投了简历也不会得到任何回复,你海投简历的效果≈ 0.
这时候 Networking 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千万不要觉得科技行业就不需要人脉搭建。如果有内推的话,HR 会在 1-2 周内的时间联系你下一步面试的时间,而如果是海投的同学,可能要等更久。
WST 成功学员 Fin 就分享过他在上岸字节跳动人工智能岗前的 Networking 的经历:
不经过正规化和魔鬼式的训练,何谈年薪百万?
备战 2026 求职季
报名 VIP 项目,扫描下方二维码
联系 WST 团队咨询项目 ~~


声明:所有学员斩获的高薪岗位实习 / 全职 offer,均是通过 WST 的求职项目达到自身实力过硬,符合公司录用标准的前提下通过官方校招渠道,自行申请所获得。
▼点击这里,更多求职资讯尽在 WST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