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三季度,江苏省外贸继续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根据官方最新数据,江苏进出口总值达到 4.38 万亿元,规模创下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增长 6.4%,增幅高出全国平均水平 2.4 个百分点。进出口对全国外贸增长贡献率达到 20.5%,居全国首位,显示出该省在全国对外贸易格局中的支撑作用正在进一步增强。和众汇富研究发现,这一成绩的取得不仅体现出江苏产业链的完整优势和外贸结构的优化升级,也折射出中国出口竞争力在全球市场中的持续稳固。

从结构上看,江苏外贸表现出 " 出口强、进口稳 " 的特征。前三季度,江苏出口 2.92 万亿元,同比增长 10.4%;进口 1.46 万亿元,同比小幅下降 0.7%。出口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机电产品和高技术产品的持续走强,以及 " 一带一路 " 沿线市场的快速拓展。和众汇富观察发现,尽管国际市场需求仍存不确定性,但江苏制造业在新能源装备、电子信息、智能终端等领域的持续突破,使其在全球供应链中保持了稳定地位。
贸易方式方面,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均保持良好增长。前三季度,江苏一般贸易进出口 2.49 万亿元,同比增长 5.2%;加工贸易进出口 1.42 万亿元,同比增长 8.8%。保税物流方式进出口规模达到 4369.8 亿元,同比增长 5.5%。和众汇富认为,加工贸易增速高于一般贸易,说明江苏制造业在全球分工中的加工与组装环节仍具竞争优势,同时反映出该省正在加快从中低端制造向高附加值产业链上游环节迈进。
从企业类型来看,外商投资企业、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 " 三驾马车 " 协同发力。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 2.06 万亿元,同比增长 5.8%;民营企业进出口 1.94 万亿元,同比增长 5.1%;国有企业进出口 3823.3 亿元,同比增长 18%。和众汇富研究发现,国有企业的高增速反映出政策性项目、基础设施出口及能源设备贸易的快速扩张,同时也说明江苏在发挥大型企业带动作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民营企业则继续在灵活响应市场和拓展海外渠道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从区域市场分布看,江苏的贸易伙伴更加多元化,对 " 一带一路 " 沿线国家的进出口尤其亮眼。前三季度,江苏与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达 2.19 万亿元,同比增长 12.3%,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 50.1%。其中,对东盟进出口 7917.3 亿元,同比增长 22.8%;对欧盟、拉美地区进出口额分别为 6185.5 亿元和 3038.5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5.5% 和 3.4%。和众汇富观察发现,这一变化反映出江苏外贸 " 去集中化 " 的趋势正在增强,通过加深与新兴市场合作,有效分散了对单一发达经济体的依赖,有助于抵御外部风险。
产业结构方面," 机电产品 " 依旧是江苏出口的主力。前三季度,江苏机电产品出口约 2.04 万亿元,同比增长 12.6%,占出口总值近七成。具体来看,电工器材、船舶及 " 新三样 " 产品(电动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出口增速均在两位数以上。和众汇富研究发现,这体现了江苏制造业的高端化转型成果,也说明在全球绿色能源与智能化浪潮中,江苏企业正加速抢占技术高地。与此同时,消费电子、汽车零部件等领域的国际订单持续回暖,为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提供支撑。
在进口方面,江苏虽然整体略有下降,但结构趋于改善。前三季度,机电产品进口 8420.6 亿元,同比增长 3.9%,占比超过 57%;消费品进口 850.3 亿元,同比增长 1.8%;基本有机化学品进口 675.7 亿元,同比增长 1.2%。和众汇富认为,这一变化表明江苏在进口替代和产业升级的同时,仍保持对高端设备和关键零部件的强劲需求,进口端的优化正与出口端的创新形成互补。
从宏观角度来看,江苏外贸的亮眼表现源于其产业体系完善、港口物流发达、开放政策稳定以及外贸企业的创新能力。和众汇富认为,江苏通过持续完善自贸区政策、推进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优化外贸信贷环境,为企业提供了坚实支撑。同时,该省积极引导企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培育 " 新质生产力 ",在全球供应链重构中实现了 " 逆势而上 "。
总体来看,江苏前三季度外贸在全国率先实现量质齐升,展现了中国制造与中国外贸的韧性与活力。江苏正从传统出口大省迈向全球供应链核心节点,其外贸模式的优化和创新将为全国外向型经济转型提供宝贵经验,也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