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竞争加剧之下的无人机霸主攻防战。
文|北野
稳坐无人机市场王座十年,大疆终于再次起身 " 挥剑 "。
今年国庆假期刚结束,向来以价格稳定著称的大疆罕见地发起了一场大降价,范围与力度之大堪称前所未有,覆盖大疆手持云台相机、无人机、运动相机、全景相机等多个品类的明星产品。
其中,最受关注的 " 拳头 " 产品 Pocket3 云台相机最高优惠 900 元;Action 4 运动相机降超千元;Mini 系列航拍无人机中,Mini4Pro 降幅一度达 1478 元。甚至,连刚发布不到两个月的全景相机、扫地机器人等新品都在降价名单之列。
让不少消费者难以接受的是此次降价来得猝不及防,大疆在 10 月 9 日开始降价的前一天才发布预告消息,就连线下渠道门店也是 " 临时接到通知 "。
" 背刺用户 "、" 消费者维权 " 等话题登上热搜后,大疆线上线下退货政策的差异持续引发热议。尽管其给出回应称这次降价为 " 双 11 常规促销 ",但仓促 " 挥剑 " 背后,却在这位行业霸主身上透露着一股少见的焦虑。
大疆究竟剑指何方,又当掀起怎样的波澜?
" 挥剑 "
作为手持云台相机市场当之无愧的现象级产品,大疆 Osmo Pocket 3 自 2023 年发布以来从不愁卖,甚至直到今年年中仍时处于缺货状态。因此,Pocket 3 的突然降价让不少人感到诧异。
有观点认为,大疆新一代 Osmo Pocket 4 发布在即,老款降价是必然动作,或是为了 Pocket 4 价格上调做铺垫。
" 老款降价能理解,但旗舰产品上市 2 个月降价 1000 多谁能受得了?" 一位大疆产品的十年 " 老粉 " 感受到了被 " 背刺 ",他在 8 月购买了大疆首发的 DJI ROMO P 新品扫地机器人,结果还没用热乎就直降了 1300 元。
他如是说:" 大疆产品的价格在爱好者圈子里是出了名的坚挺,这次降价口子一开,以后品牌溢价估计也会大打折扣了。"
据了解,大疆产品基本很少参加双十一活动,此次应是其史上降价最快最猛的一次促销,无不折射出来自市场变化、产品周期与竞争环境等方面的压力。
同样扎根于深圳的智能影像赛道新锐——影石 Insta360,或是其中的压力源头之一。这家由 90 后创始人刘靖康创办于 2015 年的科技企业,踏着短视频行业早期兴起的红利,手持明星产品 Insta360 One,短短几年就击败三星、理光等海外巨头,成为全景相机全球出货量第一、运动相机出货量第二的品牌。
智能影像赛道是大疆继坐稳无人机王座后的第二战场,其与影石的交锋早在五年前就已开始。彼时,大疆涉足运动相机细分领域,发布首款运动相机 Osmo Action,与 GoPro、影石上演 " 三国杀 " 局面。
相关数据显示,2024 年影石、大疆以及美国的 GoPro 合计占据 78.9% 市场份额。其中,影石的市场份额从 2023 年的 28.4% 增长至 2024 年的 35.6%。同期,GoPro 作为传统国际巨头,市场份额从 38.2% 降至 30.1%。大疆则从 2023 年的 19.1% 降至 2024 年的 13.2%。
去年以来,战火愈演愈烈。影石推出 Insta 360 Flow Pro 赤裸裸对标大疆手持云台相机 Osmo Pocket3。大疆随即反击,直接发起价格战拉影石下水。
今年,双方更是贴身肉搏,互相杀入对方腹地。7 月大疆推出全景相机 Osmo 360,定价比影石 X5 便宜 800 元,直接去抢影石在全景相机领域的 " 饭碗 "。影石不甘示弱,随后公测全景无人机 " 影翎 A1",硬碰大疆稳居多年的无人机市场王座。
据雷锋网报道,大疆创始人汪滔以前坚持 " 不给 KOL 花钱 ",但嗅到威胁后,大疆的市场团队开始疯狂扩编,广告投放规模成倍增长。
除了和影石上演对手戏,消费电子巨头的跨界来袭,也正给赛道头部玩家带来一股紧迫感。日前,有消息称 OPPO、vivo 等手机厂商先后在内部立项手持智能影像设备,有望于 2026 年内发布系列新品。
对于近几年在相机功能 " 大做文章 " 的手机厂商而言,切入手持智能影像赛道有着天然的资源复用优势,再加上手机这一终端连接的光环,势必会对市场造成新的冲击。
由此可见,大疆这次挥起价格利剑的背后,是真的坐不住了。
破壁
实际上,大疆在第二战场起身迎敌之前,早就先一步成为了跨界者。
自今年 5 月进军智能清洁赛道的消息传出后,大疆首款扫地机器人 ROMO 终于在 8 月从空中落地。该系列是集清扫与拖地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基站类型设备,共三款机型,以 4699 元至 7399 元的中高端定价切入市场。
为了这次破壁,大疆布局已久。据相关媒体报道,大疆扫地机器人项目在 2021 年就已立项,立项之初团队只有 6 个人,但每个人都必须拿出一套完整的产品方案,直接和创始人汪滔汇报,目前团队已逾百人。
同样,无人机霸主转战地面清洁有着得天独厚的技术优势。无论是无人机还是扫地机器人,核心技术都依赖于 SLAM(即时定位与地图构建)系统,无人机在三维空间中需要融合的多种传感器完成度,远高于扫地机器人在二维平面上进行路径规划。
这就意味着,大疆能够将无人机领域积累的环境感知、导航算法、控制系统等底层技术,迁移至扫地机器人等领域,通过技术复用降低创新成本。
尽管有着技术复用的优势,大疆扫地机器人还是迟迟得以落地。一方面,碍于汪滔这位掌舵人对产品研发的完美主义;另一方面,面对智能清洁这片红海的围墙,大疆也需要一款锋芒毕露的产品才有望破壁。
根据 IDC(国际数据公司)报告,2025 年一季度,全球智能扫地机器人出货 509.6 万台,同比增长 11.9%;前五名厂商出货已占到整体市场的 63.4%,较去年同期提升 3.5%,分别为石头科技(19.3%)、科沃斯(13.6%)、追觅(11.3%)、小米(9.9%)和 iRobot(9.3%)。
近年来,这条赛道从不缺追赶者和跨界者,不仅涌入了云鲸、石头科技、追觅等行业黑马,还盘踞着美的、海尔等家电巨头。整体来看,头部厂商扫地机器人领域的头部厂商集中度高,硬件技术积累多年,产品打磨度相对成熟,大疆作为后来者,如若仅能做到 " 人有我有 ",很难撼动现有格局。
根据当前的产品反馈,ROMO 扫地机技术层面仍创新性有限,且仍存在漏扫、清洁不净、基站漏水、避障能力弱等扫地机器人常有的痛点问题,需要市场的不断打磨。
从市场层面出发,智能家电市场的残酷程度远超想象,价格战早已成常态。产品创新动力不足的大疆只能被动跟随,ROMO 系列扫地机器人虽然能靠降价换来销量,但却打破大疆一贯的 " 稳价 " 品牌效应,增加了接下来的破壁难度。
裂痕
从手持影像到扫地机器人,大疆近几年的跨界步伐愈发急促,主要压力来自无人机核心业务的增长乏力。早在 2016 年,汪滔就曾表态,无人机市场即将接近饱和。
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中国消费级无人机市场规模的增速从 2020 年的 45% 骤降至 2024 年的 18%。另有报告预测,2025 年中国消费级无人机市场的增速将降至 8%。
过去十年,凭借着技术与渠道双重壁垒构筑的护城河,大疆坐拥全球消费级无人机市场近 70% 的江山,但随之王座临近增长天花板,竞争环境的急剧变化让这位霸主感受到了一丝危机。
为了应对增长挑战,大疆近些年在不断尝试拓展业务边界:一方面通过内部孵化,相继踏足农业无人机、智能影像设备及智能清洁等多条赛道;另一方面对外投资动作频频,触及无人机上下游、AR(增强现实)、生物医疗等领域。
目前看来,得益于 Pocket 3 这一拳头产品的诞生,智能影像赛道最有可能成为大疆长期发力的第二增长曲线。然而,根据去年的全球市场数据反映,传统霸主 GoPro 丢失的市场份额,多半已被影石吃掉,大疆却在失守走下坡路。
按营收利润对比,据光子星球报道,大疆 2024 年营收(包括无人机)800 亿元,净利润 120 亿元。同期,影石创新营收 55.74 亿元,净利润 9.95 亿元,业绩相差不止十倍,大疆的焦虑显得有些 " 反应过度 "。
但从资本市场来衡量,影石市值目前已破千亿元,大疆其在《2024 胡润全球独角兽榜》的估值反在进入 2024 年后降至 800 亿元,相较上年缩水了 450 亿元。资本市场如今更倾向于在前者身上押注。
身后的王座已然出现裂痕,大疆既要守住无人机基本盘,又要开辟多个领域的增长曲线,迫使其不得不走出舒适区。
此次主动发起价格战便是一个明显的转变和挑战。短期来看,降价不仅能够提振销量,还能进一步放大其明星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但长此以往透支消费需求,势必也会迎来品牌价值缩水的反噬。
对于消费者而言,最期待的或许不是降价,而是下一个现象级爆品。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