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 前天
“压箱底”变“顶流”?在大理开非遗盲盒!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旅行地图上,云南大理自带光环。

文旅热带来文博热。闹市区里,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博物馆不收门票,大门向每个人敞开。

今年夏天日均超 2200 人次的接待量,让全馆 30 余名工作人员忙得不可开交,请来志愿者当外援。

" 大理是全国唯一的白族自治州,非遗‘富矿’。" 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博物馆副馆长李珍明是土生土长大理人。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构成民族文化 " 聚宝盆 ",使许多古老习俗免受外界影响,较为完整地保存下来;同时,茶马古道、南方丝绸之路贯穿其间,连起中外古今。" 既封闭又开放 " 的特性,让大理的人文既能保鲜,又可更新。

大理的文脉保护进入新阶段。" 当地博物馆在强内功后,走向更广泛的‘社会化’。" 在当地文化工作者王峥嵘看来,文化不是一套固定规则,而是通过人们的日常实践,不断被再生产、再诠释和改变的过程。" 每次参观、与展品互动、与他人交流,都在‘实践’历史文化,也都参与着文明的塑造。"

今年,州博物馆还在策划请非遗传承人捐赠作品,由州博物馆永久收藏,择期集中展示。与民间的联系,与非遗、文旅的结合,将引来更多人参观、理解、认可。李珍明想要的更多:" 我们的目标从接待参观者变为创造难忘的文化体验,让游客觉得不虚此行,甚至为了这个博物馆都值得来一次大理。"

采访扎染的时候,在周城的街巷,记者遇见赶集的嬷嬷。她们身着白族传统服饰,并非为了节庆或表演,只是日复一日的寻常打扮。发髻整齐,围腰、头饰、绣花鞋,每一样都妥帖而端庄——这身装扮已与她们的呼吸融为一体。

导游穿着它讲解风土,游客兴致勃勃地试穿、旅拍,在镜头前展开披肩,扬起裙摆。

有人穿出风霜、故事,有人穿出新鲜、时尚。

王峥嵘说,在大理,有一种文化上的循环:它既被观看,也在观看;既被诠释,也在诠释;既被传承,更在创新。在这片土地上,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群中,激起回响、引发热爱、继续生长。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大理 博物馆 云南 丝绸之路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