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陕西 前天
老人长期腹痛 肠内竟藏蛔虫?医生内镜下紧急取出!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近日,一位长期受到腹痛困扰的老年患者来到西安市红会医院南院区消化内科就诊,在进行结肠镜检查时,医生意外发现其结肠内有蛔虫蠕动,通过内镜下微创操作,医生已成功将蛔虫完整取出,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许多人误以为蛔虫病是儿童特有的疾病,但蛔虫病其实并非儿童 " 专利 ",老年人由于免疫力下降、饮食习惯改变等因素,同样存在感染风险。也有不少人认为蛔虫感染已是 " 过去式 ",或仅发生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但实际上,该疾病仍可能出现在日常生活中,尤其对于有生食习惯、饮食卫生意识薄弱的人群,感染风险更高。

感染了蛔虫,身体会发出哪些 " 警报 "?.

蛔虫感染在早期或虫量少时,症状可能不明显。但随着虫体增多,以下信号需警惕:

消化道症状:这是最常见的信号。如反复腹痛(多在肚脐周围)、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有时可在大便中发现虫体。

营养不良症状:蛔虫会抢夺人体营养,可能导致消瘦、贫血、面色发黄、生长发育迟缓(儿童尤为明显)。

神经系统症状:可能出现磨牙、烦躁不安、注意力不集中等。

过敏反应:虫体的代谢物可引起荨麻疹、皮肤瘙痒、发烧等过敏表现。

严重并发症信号:如果蛔虫钻入胆道,会引起剧烈右上腹绞痛(胆道蛔虫症);如果扭结成团堵塞肠道,会导致剧烈腹痛、呕吐、停止排便排气(肠梗阻),这是急症,需立即就医。

小小蛔虫,危害不容小觑

千万别小看蛔虫,它可不是 " 安分 " 的住客。其危害主要体现在:

掠夺营养,影响发育:导致宿主营养不良,对儿童智力与身体发育影响巨大。

引起并发症,危及生命:

· 肠梗阻:大量蛔虫扭结成团,堵塞肠管。

· 胆道蛔虫症:蛔虫钻入胆道,引发剧烈腹痛、黄疸,甚至化脓性胆管炎。

· 胰腺炎、阑尾炎:虫体钻入相应器官引发炎症。

· 肠穿孔:虫体钻破肠壁,导致腹膜炎。

怀疑感染了怎么办?如何治疗?

核心原则:一旦怀疑或出现上述症状,请务必及时就医!切勿自行购买驱虫药服用!

明确诊断

医生通常会通过粪便检查(查找虫卵)来确诊。但可能因取样问题导致漏检,如粪便取样不当、取材时间不当等,还跟虫体在体内的特征有关,当体内感染的虫体为雄性虫体、尚未排卵、排卵较少等时,可能会检查不到寄生虫虫卵。

在某些情况下,如本例患者,可能会通过内镜(胃镜 / 肠镜)在十二指肠、盲肠、乙状结肠、直肠等部位可直接观察到活的虫体,尤其适用于反复腹痛、常规检测阴性患者,还能使用活检钳将虫体夹出送去检验进行判断,为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证据。

血液检查也可能提供辅助信息。

怎么治疗

确诊后,首要方法是服用高效、安全的驱虫药物(如阿苯达唑、甲苯咪唑等)。这些处方药需在医生指导下按疗程服用,根据寄生虫的种类对症服用驱虫药物治疗,才能确保疗效和安全性。

就像本次病例一样,对于在检查中发现的虫体,有时可以采取内镜治疗的方式,直接通过内镜器械将其取出,快速 " 缉拿真凶 "。

04

防大于治:如何将蛔虫 " 拒之体外 "?

预防蛔虫感染,关键是切断" 病从口入 "的途径:

饭前便后要洗手:用流动水和肥皂彻底清洁,尤其是儿童。

瓜果蔬菜洗净熟透:生食的蔬果务必用清水浸泡并冲洗干净;肉类、水产品应彻底煮熟再食用。

不喝生水:保证饮水安全。

管理好粪便:不随地大小便,加强粪便无害化处理。

来源 / 红会医院

相关标签

腹痛 医生 营养不良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