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接连几家来自武汉的公司迎来 IPO 进展,包括聚芯微电子、长进光子、滨会生物等。
格隆汇获悉,武汉聚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 " 聚芯微电子 ")不久前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由海通国际、中信证券担任联席保荐人。
聚芯微电子是一家智能感知、机器视觉及影像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在智能手机、个人计算机、平板计算机等下游应用不断智能化的浪潮中,公司近几年营收有所增长,2024 年净利润开始转正。
不过,公司也面临国内外厂家的竞争,近几年主要产品的销售均价呈下降趋势,2023 年毛利率有所下滑。
01
阿斯麦前员工创业,小米、华为押注
聚芯微电子成立于 2016 年 1 月,由刘德珩、孔繁晓、詹万幸联合创办,2025 年 9 月改制为股份公司,总部位于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
自成立以来,聚芯微电子已募集资金超过 11 亿元,在 2025 年 6 月的融资中,公司的投后估值约 53 亿元。
公司的主要机构股东包括小米长江、华为哈勃投资、量子跃动、上海兴尚、OPPO 广东移动、湖杉资本、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华业天成资本、太平人寿、达晨财智、湖北国翼、长江资本、武汉高科私募基金等。

融资历史,来源:招股书
截至 2025 年 9 月 21 日,刘德珩通过直接及间接的方式持有聚芯微电子 21.38% 的股权,是公司的控股股东。
刘德珩今年 41 岁,任执行董事、董事会主席兼行政总裁,他先后获得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信息工程学士学位、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电气工程硕士学位。
刘德珩曾在世界领先的光刻机研发和制造公司 ASML 担任应用工程师,随后晋升为高级应用工程师,主要负责产品应用和业务支援团队的项目管理;后在荷兰半导体制造和设计公司 NXP 担任高级国际产品经理。
联合创始人孔繁晓今年 40 岁,为执行董事、副总经理兼营销总监。他曾在华为、Universal Electronics B.V.、远东国际租赁等公司任职。
另一名创始人詹万幸今年 41 岁,为执行董事、总经理、营运总监兼董事会秘书。他此前曾在易程科技任策划管理工程师。
聚芯微电子是智能感知、机器视觉及影像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以 fabless 模式经营。
目前,公司的产品矩阵已涵盖 11 条产品线,包含各类传感器与驱动芯片,其中,8 类产品已实现商业化,3 类产品处于设计导入阶段。
公司的智能感知技术已进入多家头部智能终端、物联网设备制造商的核心供应链。

三种解决方案所涵盖的 11 条产品线,来源:招股书
公司的技术涵盖智能感知算法及系统级解决方案、高集成度数字处理及嵌入式系统、传感器敏感单元的设计和工艺开发能力,以及全栈式模拟 IC 设计能力。
根据灼识咨询的数据,聚芯微电子的光学感知产品、智能音频功放、LRA 驱动芯片产品,报告期内累计出货量分别约 4.95 亿颗、7.65 亿颗、3950 万颗。

公司产品在智能手机中的应用,来源:招股书
02
主要产品的销售均价呈下降趋势,2023 年毛利率下降
聚芯微电子主要通过提供智能感知、机器视觉和影像技术产品实现收入,受下游行业需求增加等因素的影响,近几年聚芯微电子的收入也有所增长。
2022 年、2023 年、2024 年和 2025 年 1-6 月(报告期),公司的收入分别为 1.27 亿元、2.42 亿元、6.67 亿元、4 亿元;净利润分别为 -1.37 亿元、-1.1 亿元、973 万元、2072 万元。

关键财务数据,来源:招股书
聚芯微电子的大部分收入来自智能感知产品,其主要涵盖光学感知、智能音频及振动感知。报告期内,公司来自智能感知产品的收入占比分别为 97.3%、97.7%、86.0%、78.7%。
其中,智能音频的收入占比由 2022 年的 97.2% 下降至 2025 年 1-6 月的 43%,而光学感知产品的收入占比则由 0.1% 提升至 29.6%。

主营业务收入按产品构成情况,来源:招股书
报告期内,聚芯微电子的毛利率分别为 27.6%、23.6%、23.4%、23.3%。
2023 年,公司的整体毛利率明显下降,主要是由于所有业务线在相关期间的相关毛利率均下跌。
从产品价格来看,2022 年,智能音频产品的平均售价为 1.2 元 / 件,2023 年则降至 1 元 / 件,降幅为 16.7%,2024 年进一步降至 0.8 元 / 件。光学感知产品的售价也呈现类似的趋势。

业务线的销量及平均销售价格,来源:招股书
截至 2025 年 6 月底,聚芯微电子的研发团队有 175 人,占员工总数的比重为 60.1%;报告期内,公司的研发开支分别为 9970 万元、8150 万元、7710 万元、3540 万元。
采购端,聚芯微电子的供应商主要包括晶圆代工厂以及封装及测试服务供应商。各报告期,公司向前五大供应商的采购额占比在 90% 左右,面临供应商集中及交易对手风险。
销售端,公司的客户主要包括从事研发、制造及销售智能手机、电子设备及元件的直销客户以及该等行业的经销商,其中大部分来自分销商。报告期内,公司来自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占比分别为 99.7%、90.5%、78.3% 及 81.7%。
其中最大客户贡献的收入分别为 54.3%、25.0%、26.4% 及 28.6%。各报告期第一大客户均是经销商,且均不是同一家。
公司也面临一定的应收账款压力,各报告期末,聚芯微电子的贸易应收款项分别为 2330 万元、4730 万元、1.6 亿元、1.16 亿元,占收入的比重分别为 18.35%、19.55%、23.98%、29%。
2022 年至 2024 年,聚芯微电子的净经营现金流出分别为 5480 万元、1.9 亿元、1.85 亿元,2025 年上半年,公司的净经营现金净流入 9470 万元。
截至 2025 年 6 月底,公司账上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 5.32 亿元。

现金流量表,来源:招股书
03
面临激烈的竞争,在全球光学传感器市场份额为 11.2%
过去十年间,智能设备的核心发展趋势趋于多元化和智能化。从智能手机、个人计算机、平板计算机到智能家电、智能汽车、穿戴设备及机器人,智能设备类型日益丰富多元。
与此同时,随着 AI 技术的应用,这些设备变得更加智能,不仅具备更强的环境感知能力,也在交互方式和用户体验方面不断突破,推动人机交互朝更自然且高效的方向演进。
根据灼识咨询,2024 年全球智能设备出货量达 40 亿台,预计到 2029 年将增长至 52 亿台,复合年增长率为 5.2%。
感知能力对智能设备至关重要,其架起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的桥梁。借助感知能力,智能设备才能 " 看得见 "、" 听得懂 " 和 " 感受得到 ",使其 " 反馈快 " 和 " 反应准 "。
例如,光学感知能力使智能设备对环境光变化作出反应,而声学驱动能力则确保用户获得清晰、实时且精准的声音响应。
智能感知芯片用于智能设备中,对各类环境信息进行采集与反馈,是感知能力的底座。
根据灼识咨询,2024 年智能感知芯片全球出货量达到 273 亿颗,并预期到 2029 年会增长至 389 亿颗,2024 年至 2029 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 7.3%,原因为新兴智能设备的普及和消费者对感知能力越来越高的需求。

全球智能感知芯片出货量,来源:招股书
聚芯微电子在智能感知、机器视觉及影像技术解决方案行业面临激烈竞争,行业内主要参与者包括 ams-OSRAM、原相科技、凌云逻辑、圣邦微电子、格科微、思特威、豪威科技、安森美、汇顶科技、Cirrus Logic 等。
根据灼识咨询,就 2024 年的出货量而言,聚芯微电子于:
全球光学传感器市场排名第三,市场份额为 11.2%;
全球智能音频功放市场排名第三,市场份额为 8.3%;
全球 LRA 驱动芯片市场排名第三,市场份额为 4.1%;
全球 3D ToF 图像传感器市场排名第三,市场份额为 1.6%;
全球影像技术芯片市场排名第七,市场份额为 1.2%。
总体而言,智能感知、机器视觉及影像技术解决方案行业未来将受益于设备智能化的趋势;不过,聚芯微电子也面临国内外厂家的竞争,近几年主要产品的销售均价呈下降趋势,此外,公司第一大客户为经销商,且报告期内每年均不相同,稳定性存疑。
未来,公司能否持续拓展核心大客户、提升市占率,格隆汇将保持关注。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