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 前天
禹王生物的国产鱼油,卖的比斯维诗还要贵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文 | 源媒汇,作者 | 胡青木,编辑 | 苏淮

全球最大的食品级精制鱼油供应商,欲冲刺资本市场。

来自山东德州的禹王生物营养有限公司(下称 " 禹王生物 "),近日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根据招股书披露,以 2024 年食品级精制鱼油及其制品销量计,禹王生物全球市场份额达到 8.1%,位居行业首位。

禹王生物此次赴港 IPO,被视为其全球化战略的关键一步。随着健康消费升级带动高纯度鱼油需求增长,这家拥有 30 余年技术积淀的中国企业,欲借助资本市场,进一步扩大其在全球功能性脂质市场的影响力。

然而,亮眼的 " 全球最大 " 光环之下,禹王生物过度依赖第三方贸易的销售模式、骤降的毛利率以及潜在的供应链风险,又为其资本市场征程埋下了不确定性。

两代人的积累

禹王生物的前身,可以追溯到 1979 年成立的禹城蛋白厂。该厂最初以大豆组织蛋白起家,旨在利用大豆解决当时民众的营养健康问题。

上世纪 80 年代初,创始人刘锡潜与科研团队合作,成功研发出 α - 氰基丙烯酸,也就是后来家喻户晓的 "502" 胶粘剂。这一技术成果,不仅为企业积累了早期发展亟需的研发经验与原始资本,更斩获国家发明奖,成为德州市首个获此国家级殊荣的项目。

时间来到 90 年代,禹王生物站在了发展的十字路口,一次关键抉择为其后来的赛道布局埋下伏笔。

1994 年,企业主动求变,与美国国际天然药物公司携手成立中美禹王制药(即本次赴港上市的境内核心运营主体),正式跨界切入食品级鱼油领域。同年,首款标志性产品 " 忘不了 " 牌 DHA 鱼油软胶囊应运而生,并凭借对健脑益智需求的精准定位迅速风靡市场,成为一代消费者的深刻记忆,也让禹王生物在竞争激烈的鱼油赛道上稳稳扎根。

进入 21 世纪,禹王生物开启了 " 技术深耕 + 全球布局 " 的双线发展战略。2005 年,产品首次出口加拿大,正式进军国际市场,此后逐步渗透美国、欧洲等核心区域,成为多家国际膳食补充剂品牌的幕后供应商。

2015 年,禹王生物的核心主体禹王制药正式被移交到刘锡潜长子刘汝萃手中,逐步完成了向第二代的交接。

到了 2016 年,线上渠道的布局成为发展的重要抓手,刘汝萃成立全资终端营销子公司——山东禹王营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专门负责品牌终端业务及电商渠道拓展,标志着企业正式发力线上市场。

刘汝萃全面主导公司战略后,其在巩固行业地位的同时,也在积极推进资本化进程。

2025 年 4 月,禹王生物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控股公司,通过系列重组,将核心经营实体禹王制药注入境外架构,为上市铺路。同年 8 月,禹王生物引入美国健康品牌 Bayland Health 旗下的 Velantra 作为战略投资者,既充实了资本实力,也为拓展境外市场搭建了桥梁。

在健康消费升级与多元化市场拓展的多重驱动下,2022 至 2024 年期间,禹王生物的营收与净利润保持持续高速增长态势,营收规模从 5.34 亿元稳步攀升至 8.32 亿元,净利润从 0.67 亿元增长至 1.25 亿元,三年间两大核心业绩指标均实现显著提升,充分彰显了其在鱼油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与市场拓展能力。

值得关注的是,在品牌溢价与产品力的支撑下,禹王生物的 " 忘不了 " 鱼油及电商平台新品 " 小禹甄纯 " 鱼油系列,每日摄入成本已超越国际知名品牌 " 斯维诗 "。

源媒汇结合各产品在电商平台的售价、规格及用法用量综合计算后得出," 忘不了 " 鱼油每日摄入成本达 6.53 元," 小禹甄纯 " 鱼油为 3.83 元,而斯维诗同类产品仅为 2.69 元。

尽管禹王生物旗下两款产品单瓶价格看似不高,但按每日摄入成本计算,却远超国际大牌。而即便在如此 " 贵 " 的定价策略下,禹王生物在 2025 年还是遭遇了毛利率的大幅下滑。

成本不稳定

招股书显示,禹王生物的毛利率在 2025 年上半年出现了显著收缩。

具体来看,精制鱼油业务作为公司的传统核心板块,毛利率持续下滑,且在 2025 年上半年出现加速恶化的态势:2022 年为 21.8%,2023 年微升至 23.0%,2024 年收缩至 18.2%,2025 年上半年直接跌至 8.3%,近乎 " 腰斩 ";另一核心业务膳食补充剂制品(含鱼油软胶囊)的毛利率同样承压,2025 年上半年降至 24.7%,较往年约 29% 的水平减少了近 5 个百分点。

毛利率下滑的直接原因,源于全球鱼油原料价格的剧烈波动。而这一冲击,又因禹王生物供应链的结构性短板被进一步放大。

禹王生物的生产成本中,原材料成本占比常年高达 85% 以上,其中核心原料毛鱼油严重依赖从秘鲁等南美国家进口,供应链脆弱性凸显。毛鱼油价格受海洋渔业资源(厄尔尼诺等极端气候影响显著)、秘鲁捕鱼配额政策、全球供需关系等多重因素扰动,波动频繁且幅度较大。

例如,2023 年至 2024 年,受南美洲捕捞配额收紧及健康产品需求激增影响,毛鱼油成本单价一度冲高。而作为下游加工企业,禹王生物的成本传导存在滞后性,短期内难以通过终端提价完全覆盖原料成本增幅,直接挤压了毛利率空间。

针对毛鱼油原料价格波动、公司是否已建立相应的风险管控机制等问题,源媒汇日前向禹王生物官网披露的邮箱发送了问询邮件,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除原料成本外,市场竞争加剧与产品结构调整的叠加效应,也对毛利率形成了间接冲击。近年来,全球鱼油市场需求持续扩容,吸引众多国内外企业入局,如挪威高端营养品牌 "NYO3"、国内新华制药旗下品牌 " 福雅安 " 等,行业竞争从 " 技术壁垒战 " 逐渐转向 " 价格与渠道战 "。

2025 年上半年,禹王生物的产品结构虽出现显著调整——低毛利率的精制鱼油业务营收占比降至 30% 以下,高毛利率的鱼油软胶囊和膳食补充剂产品营收占比提升至 70% 以上,但终端产品自身毛利率却随之降低。

这意味着,高毛利产品占比提升的结构性利好,未能完全抵消原材料价格波动带来的全域性利空,反映出成本压力已几乎贯穿公司所有业务线。

依赖第三方贸易公司

禹王生物作为鱼油行业龙头,其销售却严重依赖第三方贸易公司的渠道模式。

招股书披露,禹王生物近年来超过 50% 的营收来自第三方贸易公司,形成典型的 " 贸易商主导型 " 销售结构。

这种模式的形成,源于企业发展初期的现实选择。作为以生产加工为核心优势的企业,禹王生物在海外市场拓展中缺乏直接触达终端客户的能力,第三方贸易公司凭借其全球化的客户与成熟的分销网络,成为企业快速打开国际市场的 " 捷径 "。

招股书显示,2025 年上半年,禹王生物的海外收入占比约为 55%。其客户集中度有所上升,前五大客户的销售收入占比从 2024 年末的 18% 提升至 22.7%。在这五大客户中,贸易商占两席,其中最大的贸易商客户 I 贡献了总营收的 8.7%。

截图来源于公司公告

更严峻的是,大客户集中度过高,加剧了议价能力失衡——核心贸易商凭借其订单规模优势,在价格谈判中占据主导地位。2025 年上半年,禹王生物核心产品鱼油软胶囊的平均售价,由 2024 年末时的每百万粒 13.6 万元降至 9.9 万元,进一步压缩了本就受原料成本挤压的利润空间。

同时,贸易商作为 " 中间环节 ",使得企业与终端市场形成 " 信息隔断 "。禹王生物既无法通过大客户直接掌握消费者需求变化,也难以借助贸易商渠道建立自身品牌认知度,只能被动接受贸易商的定价与订单调整。这也是其虽有高纯度产品,却在终端品牌销量上难以突破的重要原因之一。

以斯维诗为代表的国际头部品牌,早已通过 " 直营主导 + 渠道管控 " 的策略,规避被大客户 " 拿捏 " 的风险,构建起自主可控的全渠道体系。

斯维诗在天猫、京东、抖音等核心电商平台均开设官方旗舰店,这不仅确保了终端价格的统一性和品牌形象的一致性,更重要的是使公司能够直接获取消费者数据,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在线下,斯维诗选择与大型连锁药店等优质伙伴进行深度合作,将渠道伙伴转化为共同运营市场的盟友。

健合集团 2025 年半年报显示,旗下斯维诗贡献了集团成人营养及护理用品板块 70% 的销售额,其中以品牌自营为核心的跨境电商渠道占比高达 81.5%,充分体现了其在直营渠道布局上的深度与力度。

总的来看,禹王生物鱼油卖的贵,是市场对其产品品质的认可;但赚得少,则深刻揭示了其商业模式的内在问题。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生物 资本市场 山东 供应商 美国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