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鸣财经 前天
企查查的悲情业务:毛利率高达 90%,但是平均 100 个用户里面都凑不出 1 个愿意充会员的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这是鹿鸣财经第 610 篇原创文章

作者:金德路

如果要查询一家公司或老板的信息,你会用哪个平台?

目前,国内商业数据查询市场基本形成 " 三查一宝 " 格局(企查查、天眼查、爱企查、启信宝)。

这几家企业的产品功能高度雷同,无论是数据源还是基础功能,大同小异。

最近,其中的一家(企查查)正式向上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拟登陆主板市场。

首次公开经营业绩后,财务数据便引发市场热议,2025 年上半年企业毛利率高达 90.74%,逼近茅台,逼近软件行业的毛利率天花板。

作为上交所受理的首个数据服务商申报企业,企查查的上市进程也成为观察数据要素商业化的典型样本。

高毛利率如何实现?又面临何种困境?

毛利率超 90%,数据变现的

" 完美生意 "

企查查的商业模式,核心在于 " 数据即服务 "。

这些数据,一般都来自于政府公开渠道的消息;比如中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中国裁判文书网、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等数据源网站的公开信息。

企查查再通过自身的算法、算力进行清洗、聚合、包装处理,最终形成标准化的信息产品。

这种模式最大的魅力在于其极低的边际成本。一旦完成数据采集、清洗、结构化的技术体系搭建,服务新增用户的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从企查查招股书看,2022 年至 2024 年,公司营业收入从 5.18 亿元增长至 7.08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 16.89%。

来源:企业财报

更关键的是其持续攀升的毛利率,2022 年至 2025 年上半年,分别为 87.24%、88.51%、88.81% 和 90.74%。

超 90% 的毛利率,不管放在各行业,都是很 " 炸裂 "。

不过,按理说高毛利并不等同于高利润;因为行业同质化严重,壁垒较低,因此企查查需要在研发与营销等方面持续投入,以提升竞争力。

但或许是出于上市考虑,企查查要尽可能把利润和现金流做漂亮一些,因此开始极致的缩减费用。

数据显示,2024 年,企查查的销售费用率从 2022 年的 25.37% 降至 15.88%;研发费用率也从 18.02% 持续降至 16.56%;于此同时,竞争对手合合信息的销售费用率和研发费用率分别为 29.8% 和 27.2%。

在极致的费用控制下,2024 年企查查净利润达 3.17 亿元,净利率达 44.7%;对比之下,合合信息净利率不到 30%。

对企查查而言,现阶段想要 " 求稳 " 这并没有问题,但研发与市场投入力度持续减弱,这是否会影响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格局?而资本市场,也不仅看当下,还要看未来。

C端市场见顶,B端市场难入

从企业营收结构看,目前企查查业务面向 B 端和 C 端用户,其中 C 端是主要的营收来源,占比超七成。

但是眼下,企查查的 C 端业务,正陷入一个典型的 " 叫好不叫座 " 的增长困境。

这一瓶颈并非由单一因素造成,而是一个由付费意愿低迷、增长动能衰竭和提价策略失灵交织形成的结构性难题。

来源:企业官网

首先,最核心的矛盾在于极低的用户付费意愿。

招股书显示,2024 年企查查的付费用户为 104.80 万,这与 1.51 亿的注册用户形成鲜明对比。意味着,每 100 个注册用户中,愿意为其付费的不到 1 个人。

付费转化率也呈现下滑趋势,从 2022 年的 1.02% 持续下滑至 2024 年的 0.75%。

这意味着,绝大多数用户仅将企查查视为一个偶尔使用的、可有可无的信息查询工具,而非日常工作与决策中不可或缺的专业服务。而当产品的使用频率和需求刚性不足时,用户为其买单的动力自然薄弱。

其次,是用户增长的 " 数量 " 与 " 质量 " 严重背离,表明增长动能正在衰竭。

招股书显示,2024 年,企查查的注册用户数保持了 20.5% 增长,但付费用户数的增速却急剧放缓至 2.6%。二者巨大剪刀差,表明新增用户大多为低活跃度、低付费意愿的 " 泛用户 ",而非核心目标客户。

与此同时,老用户的忠诚度也出现松动,续费率长期在 56% 的低位徘徊并呈现下降趋势。在企查查、天眼查等平台功能高度同质化的市场里,用户切换成本极低,一旦对手发起价格战或推出优惠,企查查便面临用户随时可能 " 用脚投票 " 的流失风险。

来源:招股书

最后,是试图通过 " 涨价 " 来提升收入的路径也被证明此路不通。

事实表明,企查查也采取过提价策略,但收效甚微。在 2022 年将 VIP 年费从 360 元提升至 388 元后,其从每位付费用户身上获得的平均收入(ARPPU)增幅在 2023 年仅为 3.4%,而到了 2024 年,更是骤降至 0.3%。

这或许表明,在当前的服务水准下,用户对价格的敏感度非常高,企查查并不具备强大的定价权。强行提价不仅难以驱动收入增长,反而可能进一步抑制本就脆弱的付费意愿,加速付费用户的流失。

总结起来,企查查 C 端业务的困境是一个闭环式的恶性循环:产品粘性与不可替代性不足,导致用户付费意愿低下;付费用户增长停滞,使得企业试图通过提价来挖掘存量价值;而提价行为又在同质化竞争下遭遇阻力,无法有效提振收入,反而可能加剧用户流失。

C 端用户见顶,企查查可以把更多业务放在 B 端吗?

答案是可以,但依旧很难。

与 C 端用户相比,B 端客户的合同金额大、服务周期长。数据显示,2022 年至 2024 年,企查查专业版收入分别为 1.06 亿元、1.3 亿元和 1.64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 24.38%,略高于 C 端增速。

但问题在于,2025 年上半年,企查查其 B 端收入占比仅 23.89%,对营收贡献小,且近六成来自中小企业轻量化服务,缺乏高黏性标杆客户。

对于企查查而言,B 端市场需要的是深度定制化服务和行业解决方案,这与企查查擅长的标准化产品思维完全不同。而且 B 端客户采购决策周期长,企查查需要建立更强的销售和服务团队。

因此,企查查的困境很明显,C 端市场见顶,B 端拓展缓慢;而企业 " 缩支出、保利润 " 的策略,或许会让业务困境更难找到出口。

关于准确性与安全合规挑战

财务表现与业务拓展背后,一系列涉及数据准确性与安全合规的案例与隐患,也揭示出企查查其商业模式面临的另一深层危机。

首先,数据准确性是企查查这类征信机构的立身之本,但现实情况不容乐观,最直接地体现在其对企业与高管信息的错误关联上。

比如,据媒体报道,2024 年,成都某光学公司因企查查平台错误展示其不存在的诉讼与行政处罚记录,导致一项重要商业合作被迫中止。随后该公司通过公证取证并发送律师函成功促使平台删除不实信息。

其次,在数据准确性危机之外,企查查在数据安全与合规治理方面同样面临严峻挑战。

一方面,监管处罚标志着合规红线的收紧。2025 年 10 月,中国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以 " 违反征信业务管理规定 " 为由,对企查查处以 1 万元罚款,其相关业务负责人亦被处以 300 元个人罚款。这笔象征意义大于经济意义的罚单,精准命中了企查查作为备案征信机构的制度软肋。

另一方面,法律诉讼的规模进一步印证其合规治理的不足。企查查企业信用报告显示,其近年因名誉权纠纷、侵权责任纠纷等涉及多起诉讼,平台记录的立案信息高达 151 条。这些争议背后,反映的是企业在数据采集、处理与展示环节的系统性合规缺陷。

企查查在招股说明书中坦承,若监管政策对企业信用信息处理提出更严格要求," 可能对持续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

此外,根据黑猫投诉平台,搜索 " 企查查 ",相关的用户投诉量高达 6505 条,消费者的投诉主要涉及 " 诱导消费 "、" 不退款 "、" 数据不准 "、" 乱扣费 " 等等。

而随着数据合规要求的持续强化与实践的逐步细化,企查查以数据聚合与分析为核心的商业模式,也正面临来自用户、法律等各层面的考验。

小结

总的来说,企查查 IPO 背后,一方面是 90% 以上高毛利水平,但一方面是用户转化见顶、研发收缩、监管利剑高悬;一方面有人说这样的商业模式是 " 躺赚 ",但背后其实更多的是焦虑与局限。

- END -

鹿鸣财经 | 原创平台

洞悉互联网 只玩最真实的

「往期推荐」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企查查 利率 上交所 国家知识产权局 招股书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