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复杂多样的客户需求,保险行业在全球范围内正经历深刻的变革,老百姓不再满足于简单的事后赔付,而是期待更前置的风险防控、更及时的响应速度、更全面的服务内容。在此背景下,保险业正在探索从 " 事后赔付 " 向 " 全流程风险管理 " 转型的可行之路。
" 保险业的转变带来新的时代使命,我们作为保险人,要从简单的保险赔付积极走出去。" 在 10 月 27 日举行的 " 平安大讲堂 · ‘防救赔用’保险新范式 " 活动上,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许闲表示,保险要成为服务民生和服务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和托底。
他进一步解释道,保险的最终价值在于切实回应社会需求。随着我国保险业从 " 规模扩张 " 迈向 " 质量提升 ",保险发展更偏重保障归位、风险共治,不再是单纯的 " 事后补偿工具 ",而是通过 " 事前防控、事中干预、事后赔付 " 的全链条服务,减少社会总风险成本。
2024 年 9 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提升保险业服务民生保障水平,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覆盖广泛、公平可得、保费合理、保障有效的保险服务。
在此背景下,保险业积极创新保险产品与服务。以中国平安为例,在境内出行保险领域实现创新突破。数据显示,今年以来," 平安行 " 已保障客户 4290 万人,理赔案件超 3500 起,提供超 400 次救援服务。
" 要变革保险在客户心中的地位,以及保险本身的作用,要提高经营质量,转变产品,把‘赌客户不出险’变成‘帮客户少出险’。" 平安集团品牌宣传部副总经理高巍华在活动现场表示,要把对风险的赔付变为对客户全面风险管理,重视客户在买到保单那一刻整个风险生命周期的管理,而不仅仅局限于出险后保险公司才介入。
每日经济新闻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