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刀财经 10-28
“红绿cp”火出圈的背后,新茶饮品牌正重塑城市文化消费场景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丨吴瑧

美编丨李成蹊

出品丨牛刀财经(niudaocaijing)

饮品界的红绿 cp 又再次顶峰相见了!

霸王茶姬东方明珠店开业,又和星巴克做邻居。

一直以来,东方明珠都被看做是国内地标建筑物,吸引了大量海内外游客 " 打卡 ",也因此逐渐被视为各大消费品牌展示自身实力的 " 舞台 "。

星巴克、赛百味、肯悦咖啡等知名餐饮消费品牌均在此开设门店。

这一次,霸王茶姬在东方明珠下的星巴克隔壁开了门店,不少网友一边调侃自己磕的红绿 CP 圆满了,一边又在感慨,终于不用羡慕别人逛景点有专属奶茶了。

新茶饮赛道卷成红海,霸王茶姬却能持续上演 " 开店即爆火 " 的戏码,其背后的增长逻辑究竟是什么?

01

借势地域文化,差异化破局

当下,新茶饮行业的竞争重心正发生偏移,已经从 " 多开店 " 转向 " 开好店 "。

这一转变绝非表面调整,而是行业从 " 规模驱动 " 向 " 效率驱动 " 转型的必然结果,标志着行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最近两年来,随着国内文旅市场的爆发式增长,正伴随着一场深刻的消费心理革命。

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旅游市场最新数据显示,2025 年前三季度,国内居民出游人次 49.98 亿,比上年同期增加 7.61 亿,同比增长 18.0%,再创新高。

此外,2024 年文化产业实现营业收入 19.14 万亿元,与 2020 年相比增长 37.7%。

消费者不再只局限于传统自然景观,反而愈发倾向于选择兼具文化属性与体验价值的 " 文旅 + 商业 " 融合场景。尤其具有特殊打卡意义的品牌旗舰店,正成为茶饮行业承接这一趋势的核心载体,实现了商业价值与行业影响力的双重突破。

今年国庆中秋黄金周,国内新式茶饮市场增长势头强劲。受益于 8.88 亿人次的出游热潮与 " 假日经济 " 拉动,新茶饮多家品牌多地门店销量环比实现数倍增长,景区、交通枢纽及热门旅游城市门店成为增长主力,行业消费潜力得到充分释放。

霸王茶姬位于上海、四川、广州等地的多家门店日均杯量超过 2500 杯,其中上海东方明珠店更是成为游客打卡热点。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店、湖北恩施女儿城店、江西上饶婺源婺女洲店等景区门店,环比节前涨幅均超过 300%。

不过,茶饮品牌在景区门店的火爆并非偶然,而是其在同质化竞争中实现差异化突围的战略选择。在新茶饮赛道内卷加剧的背景下,单纯依赖产品创新的壁垒愈发薄弱,品牌转而通过空间场景重构商业逻辑,自然先胜一筹。

游客的核心诉求已从 " 看过 " 转向 " 感受过 ",从 " 拍照打卡 " 升级为 " 记忆留存 ",这种转变直接推动了消费业态的三大升级:从前星巴克独占核心地标,但如今霸王茶姬等新茶饮品牌正与之共生。

在上海东方明珠脚下、洛阳龙门石窟旁的黄金区位,不再是星巴克的专属领地,而是出现霸王茶姬与星巴克 " 红绿相邻 " 的场景,甚至被网友调侃为 " 红绿 CP",这种画面,实则是消费业态迭代、地标需求升级与品牌力逻辑重构的必然结果。

在这背后,其实不光是消费心理的转变,更是 " 谁能定义地标商业价值 " 的话语权转移。

02

扎根本土化,打造品牌标签

麦当劳、星巴克等一众海外品牌多年前进入中国,它们作为一个载体,开启了一场大规模、深层次的文化对话。

它们既传递了美式的消费文化和管理理念,也主动地吸收、适应并融入了中国文化,催生了一种混合的、全球本土化的新文化形态。

这场文化传递,让中国消费者接触到了世界,也让世界级品牌学会了如何在中国生存。它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城市文化、消费习惯和商业生态,是中国改革开放和融入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个生动缩影。

今天,霸王茶姬等茶饮品牌在海外也同样采用了文化融合策略。

今年 1 月,霸王茶姬在新加坡的商业综合体 VivoCity 开设了一家面积超过 375 平方米的旗舰型门店,店内点缀的棕榈树和峇峇娘惹风格(Peranakan)的商品,巧妙融入了当地的地理与文化特色。

2025 年 5 月 9 日,霸王茶姬美国首家门店正式开业,该店设计延续了霸王茶姬一贯的风格,将中国风与现代摩登相结合,更切合当地消费者的品味。

与此同时,霸王茶姬在产品创新方面也同样遵循本地化原则。

2025 年 8 月,霸王茶姬马来西亚市场迎来六周年庆典。借此时机,品牌推出全新产品 " 印山抹青 "(英文名为 Tie Guan Yin Emerald Milk Tea),以文化赋能产品的创新思路引发关注。

这款新品的核心设计亮点在于深度融入马来西亚本土文化元素——传统马来纺织图案 "telepuk" 被巧妙植入包装及产品整体设计中。

为让消费者更直观地感受文化内涵,品牌同步配套了合作展览、限量版包装及主题纪念品等系列活动,使日常茶饮消费成为体验马来民族手工织艺文化价值的重要场景。

值得关注的是," 印山抹青 " 的推出并非独立营销动作,而是霸王茶姬与马来西亚国家纺织博物馆(National Textile Museum)联合打造的系列文化合作活动中的关键一环。

该合作案例获得了本土人士的认可,马来西亚籍人士 Eugene Lee 便在其领英主页发文称赞,认为团队打造出了 " 真实且富有文化温度 " 的本土化合作典范。

在新加坡市场,霸王茶姬推出了融合当地国花兰花与中国名茶碧螺春的特色茶饮。

这一创新不仅精准叩击当地消费者的文化情感共鸣,更成为中新两国茶文化交融互鉴的鲜活符号。

进军北美市场后,品牌转而与大英图书馆展开跨界联名,以伯爵茶为基底开发系列产品,借由文化 IP 的碰撞激活跨文化对话的热潮;而在马来西亚,霸王茶姬凭借对本土消费需求的精准拿捏,推出的 " 谷香焙茶 " 上市仅两周便在主要城市宣告售罄,尽显本土化创新的爆发力。

这样深入本地市场的产品销售策略,不但有助于品牌影响力扩大,也让霸王茶姬在海外市场取得显著增长。

财报数据显示,2025 年第二季度,霸王茶姬海外市场 GMV 达到人民币 2.352 亿元,同比增长 77.4%,环比增长 31.8%。海外市场展现出强劲增长动能,已逐步成为驱动公司整体增长的重要引擎。

凭借 " 第三空间 " 的独特场景构建,星巴克在全球化布局中完成了美式咖啡文化的有效输出,重塑了部分地区消费者对咖啡消费的认知。

霸王茶姬则另辟蹊径,以 " 东方茶饮 " 为出海旗帜,在拓展自身品牌版图的过程中,同步承担起东方茶文化传播者的角色,让海外市场看到了茶饮文化的东方表达。

03

保留精神内核,充当文化翻译官

一个好的品牌,重要的是能够讲出打动消费者的故事,让人们不仅在品尝美味,更是在享受美味。

对于消费者而言,其实一杯奶茶不光在满足味蕾,更是繁忙都市人的精神慰藉。

因此,新茶饮品牌入驻城市地标商业空间,其实也是在深入当地人的消费理念和内心渴望。

对消费者而言,茶饮早已超越单纯的消费品属性,其更在无形中扛起了 " 城市地域文化翻译官 " 的新使命。

这份 " 翻译 " 的巧思,体现在产品的每一处细节:

视觉上,以东方美学为魂勾勒包装与空间设计,让传统意蕴自然流露;

味觉上,以 " 奶与茶 " 的融合为基底打磨平衡口感,适配现代消费需求。

更关键的是,在这一转化过程中,品牌始终坚守文化之 " 神 ",牢牢锚定东方茶文化的精神内核与底蕴;同时大胆重构文化之 " 形 ",让抽象的文化理念借由产品形态、消费场景等具象载体,精准传递给每一位消费者。

其通过精准匹配 Z 世代的悦己需求与社交需求,将日常消费场景升级为文旅打卡符号,既为品牌开辟了新的增长曲线,也为消费市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鲜活样本。

1999 年,星巴克在北京国贸开出第一家门店。2025 年,霸王茶姬正式进驻东方明珠,与星巴克相邻。

在文旅消费与商业体验深度融合的当下,茶饮品牌旗舰店的崛起不仅是行业创新的缩影,更印证了 " 场景浓度决定品牌价值 " 的商业规律。

文章图篇来源:霸王茶姬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霸王茶姬 星巴克 破局 上海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