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 10-28
语言越境,重新定义文学本质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多和田叶子,芥川奖、野间文艺奖、谷崎润一郎奖得主,日德双语写作代表作家,以独特的跨文化视角,捕捉语言与思想共舞的瞬间。

我们每个人的认知,都受自己的母语和原生文化的限制,当我们走出这个限制时,不仅会对世界产生新的认知,还可以反观自己的原生文化。出离母语,就是跳脱出习以为常的认知,用外界的眼光审视自身。在《母语之外的旅行》中,作者以亲身走出母语的旅行为脉络,每一次旅行都是一个章节,生动展现了在不同语言环境下的所遇、所感与所思。

而《和语言漫步的日记》是用日德两种语言写作、游离于母语之外的作家所作的 " 自我观察日记 "。在各地旅行的日子,可谓是和语言一起漫步的日常。与语言相逢、游戏,思考、创造语言,在那里蓦然显露出的是怎样的世界?多和田叶子在本书中,重新发现语言,去感受世界、对话他人、认识自己。

《母语之外的旅行》《和语言漫步的日记》, [ 日 ] 多和田叶子 著,金晓宇 译,上河卓远文化 | 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

>>内文选读:

语言还有更加不可思议的力量

用外语写作 , 并不是要尽量模仿这种语言现在被许多人使用的样子,也不是要简单地模仿被同时代人称为美丽的语言形式;相反,是重在发掘这种语言中潜在的、不被世人所见的表达方式。因此,为了无限接近语言表达的可能性和不可能性,走出母语是一个强有力的策略。当然,走出母语的方法有很多种,走进外语并不是唯一的途径。

……

我感觉日本人在接触和学习外语时,常常不考虑学习的目的和意义。于是 , 就只剩下了 " 好 " 和 " 坏 "。当然,这里面有它的历史原因,特别是英、法等西方语言,在日本社会内部曾被当作划分阶层的工具。这不仅仅是因为,如果英语不好 , 就通不过考试,进不了一流大学。更是因为,直至现在,外语有时仍然被用来制造一种更为模糊的 " 阶层意识 "。前不久我读日本漫画时,还看到这样的文字:" 这家法国餐厅,菜单都是法语的,只接待高级客人。" 似乎学外语、去留学一下子就 " 高级 " 了起来,就和普通人拉开了差距,象征着阶层的跨越。并且,谁的外语 " 好 " 谁的外语 " 差 ", 日本人自己是评价不了的,而是由某个 " 外部的上层权威 " 决定的。这种权威在日本被抽象为一个 " 西方人像 "。这种思维,与其说是家元制度的思维,不如说是殖民地式的思维。因为在家元制中 , 师父姑且还是组织内部的人,是有血有肉的,而不是抽象化的人像。把抽象化的 " 西方人 " 崇拜为权威机关,也就意味着无视具体的西方人个体。实际上,活生生的西方人由土耳其裔德国人、韩国裔德国人、印度裔英国人、越南裔法国人、非洲裔美国人、日裔美国人等各种各样的人组成。如此的多样性," 西方 " 起不了歧视工具的作用。所以,无视具体的西方人,而维持着自己想象中的 " 西方人 " 形象的这种状况,我感觉至今日本依然存在。

走到母语之外 , 也许就是将自己置身于异质的音律之中。所谓 "Exophony" 就是倾听新的交响乐(Symphony)。

人一旦学会了交流,就一味地交流。这也不是什么坏事,但是语言还有更加不可思议的力量。或许,我实际上在寻求一种从意义中解放出来的语言。尝试走出母语之外,不断寻求多元文化交织的世界,或许都是因为,我期待以此到达语言解体不被束缚、语义消亡之前的极限状态。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叶子 外语 日本 和田 考试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