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熟悉我们这些深圳湾一号业主的彦祖亦菲,都知道我们很久没搞耳机了。在欠了一屁股新机评测的时候,还能给 vivo TWS 5 出文,就能知道我们有多喜欢它了——夸张点说句:在这个时点,400 元预算,持之横行天下:4 麦克风、最大 60dB 降噪深度、11mm 振膜、LDAC、三设备连接,399 元。
外观

这一代的宣传图,竟然是紫色站 C 位,所以我们特意抢了紫色版(微薰紫)。


微薰紫实际是淡粉,偏糯粉的样子。
三个配色的耳机本体都是全光面的,喜欢磨砂的话,可以找它亲兄弟 iQOO TWS 5 竞速黄,它的耳机本体是黑色磨砂的。


vivo TWS 5 的外观,老熟悉了,还是典型的 " 豌豆射手 "。
低情商:供应链管理大师的劳模模具;
高情商:这造型是经过多代验证的版本答案。



vivo TWS 5 的做工 OK,耳机盒盖子较为紧致,磁吸力度适中。
音质与降噪

vivo TWS 5 用的是直径 11mm 的第二代陶瓷钨振膜,最高支持 990Kbps 的 LDAC、蓝牙 5.4 LE、LC3、支持三设备连接,宣称游戏全链路延迟最低 42ms,有自适应音频和空间音频。

虽然振膜尺寸没有前代大,但 vivo TWS 5 调得比前代好。音质部分,我们能给它排个中上水平。
vivo TWS 5 依然是拉高两头的取向,高频清亮,低频会加点味精。
听大编制和动次打次都 OK,偏向听流行乐 / 人声的话,建议换 " 清澈人声 " 或手动去拉一下音效曲线。
玄学部分就不多哔哔了,千言万语不如到线下,亲自听一耳朵。
而它的降噪水平,我愿称之为 400 元 无 敌。
除了价格翻倍的 enco X3,800 元以下,我们认为 vivo TWS 5 的降噪难有敌手。

"4 麦克风降噪 ",耳机柄两端各一颗,发声孔内有两颗麦克风↑。单体 4.8 克重,IP54 防护。
官标最大 60dB 降噪深度、平均降噪深度 28dB,宣称可以消除 99% 风噪。
为了测试,我们特意选乘百万级和几千万级交通工具(公交和地铁),用半个月时间,高强度复习数码圈团宠鸡哥、学友和奕迅的名作,偶尔看国威跳舞的时候被迫听听凤舞九天,害,村口水泥依然在,不见当年伙伴来。

实际体验,vivo TWS 5 的最高档降噪,比那些官标最大降噪深度 50、55dB 强一个身位。就像戴上 3M 耳塞,而且高频降噪还更好一点(题外说一句,这么多版本的 3M 耳塞," 早知道还是原道 ",还是最古老的橙色版最甜点,降噪好,还便宜大份)。
如果你在用的,是几年前官标 " 最大降噪深度 40、45dB" 的耳机,那换 vivo TWS 5 之后,就再也不会在车上怀疑自己没开降噪了。
本金耳朵,平时在公交用降噪耳机,都是最低档音量听歌的,而在飞机上用第二档就够用了。以前最低档就听个响,而 vivo TWS 5,甚至还能不少高频细节,Wow Awesome。
另外,电话降噪有明显提升,降风噪的表现也不错(过于自然,差点忘记说了都)。
而代价是,耳压确实会比降噪水平弱的耳机明显。但相同耳压水平,它的降噪确实是强。
操控与日常使用

vivo TWS 5 的触控和滑动识别灵敏(长按间隔设置有点太短,容易误触),默认的 " 嘟嘟 " 提示音反馈清晰且音量正常。
双耳都能滑动调节音量,但没提供滑动切歌等更多的选项,这个比较可惜。

除了用耳健康提醒、三设备连接,还能触发像同声传译之类的功能(中英日韩法泰等语言)↑。
续航方面,关降噪是单体续航 12 小时(配充电盒 48 小时),开降噪 6 小时(配充电盒 24 小时)。
如果不开降噪,不带耳机盒出门,上一天班回家,甚至还有电,恐怖如斯。
总结

499 元的 vivo TWS 5 HiFi 版,主要是有 LHDC 5.0(在天玑 9200、骁龙 8 Gen 1 以上的 vivo/iQOO 机型都支持),支持 LHDC Lossless(类似高通 aptX Loseeless,主要是稳定性更强,但吃适配。它最高 1.4Mbps 码率,但暂时只适配 X300/X300 Pro 两兄弟),其余的音质和续航是几乎一致的。
这么一比,那肯定是闭眼推荐 399 元的 vivo TWS 5 的,一切都是刚刚好。再往上,就得是价格翻倍的 enco X3 了。
而且这是 vivo,正黄旗官网 399 元,海鲜市场 330 出头,还要什么越野山地自行车?

我还记得,半个月前,第一次戴 vivo TWS 5 上街。
在闹市中打开降噪的那一刻,想必我脸上露出了天真的笑容,就像小学的时候,家里面给买了游戏机,中学的时候,牵了心仪女生的手。这降噪,I love it。
结果阿 Sir 还是问我:这就是你抢耳机的原因吗?
淦,这要怎么回答,很急,在线等。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