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叫卢俊 前天
所有民企里,怎么就这家能上岸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2025 年的地产圈,魔幻的事情太多了

增利不增收、新房八五折卖、链家不公布成交价了、各种房企暴雷清算

负面消息成堆,其中却有一个积极的信号:

龙湖这个民企,从债务的泥沼里就快要上岸了

图源:龙湖集团官网

摩根大通在 2025 年 8 月的一份研究报告中予龙湖 " 增持 " 评级

在主要的非国营地产商中,龙湖几乎已经被确认为 " 目前行业动荡中的最后幸存者"

2025 年整年,龙湖都在不断地进行 " 债务突围 "

1 月,龙湖就提前行权回售了 "22 龙湖 01"、"20 龙湖 02" 两支债券,合计 39.775 亿元

3 月 4 日,龙湖如期兑付 "20 龙湖 04" 债券,行权回售金额达 25.02 亿元

至此,龙湖年内累计还债 145 亿元

另一方面,龙湖的融资信用基础也令同行望尘莫及

在 2025 年上半年整个房地产行业上市房企的现金短债比降至 0.88 时,龙湖的现金短债倍数为 1.74

因此,在其他地产民企的平均投资成本约为 5.4% 时,龙湖却能以 3.58% 融资成本借到钱(2025 年 6 月数据)

图源:龙湖集团官网

资本对其的信任和信心可见一斑

龙湖已然成为行业债务迷局中的那个" 例外者 "

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龙湖集团综合借贷总额为 1698.0 亿元,较上年末下降 65.3 亿元;在手现金 446.7 亿元,年内已无到期债券

龙湖集团执行董事及首席财务官赵轶透露,"2025 是龙湖偿债高峰的最后一年 "

图源:每日经济新闻网

在其他房企还在债务里苦苦挣扎的时候

龙湖还真就还完了短期债务,无债一身轻地准备扩大第二曲线的经营

这不禁让人思考一个问题:

为什么龙湖做到了?

更准确地说,为什么只有龙湖做到了?

龙湖成为了唯一成功突围的民营房企

后面隐藏着一个问题:当下房企债务上岸真的有那么难吗?

答案是残酷的:很难

当下全行业都深陷债务泥潭和流动性风险之中

2025 年全年房企到期债务规模高达 5257 亿元,同比增长 8.9%

其中,第三季度单季偿债规模近 1600 亿元,占比近三成,为近年同期峰值

还债压力巨大

而且原本可以通过举新债缓解眼下债务压力,也就是借新还旧的方式不行了

但当下的房地产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融资寒冬

特别是民营房企,几乎被资本无情抛弃

2025 年重点房企的融资规模萎缩明显

更为严峻的是,曾经被寄予厚望的债务重组方案,如今也难以获得资本认可

一位投行人士坦言:" 现在连债转股都没人愿意接盘了,资本对房地产行业已经失去耐心。"

当最后一条生路被堵死,留给大多数房企的,只剩下清算这一条路

但更重要的是,行业的自我造血功能,正在加速衰竭

图源:国家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 年上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 8.5%,这已是该指标连续多个季度保持负增长

土地市场同样寒意逼人,重点城市土地供应量明显收缩

宅地供应计划连续两年同比下降二成

销售额下滑同样严重

2025 年上半年,百强房企累计实现销售操盘金额 16526.8 亿元,同比下降 10.8%

这些都意味着传统的房地产的盈利状况惨淡,且债务危机压力依旧很大

究其根本,还是传统房企开发逻辑彻底失效

" 借债 - 开发 - 销售 - 回款 " 的循环模式,在这个全新的市场环境下举步维艰

更重要的是,供需关系的根本性转变,让购房需求总量持续收缩

卖房成为一件困难的事

即使是能够实现销售的项目,也普遍面临" 增收不增利 " 的尴尬

"短债长投 " 的经营策略风险急剧上升

上半年民企的毛利率极速下滑了 32.1%,亏损也来到了 977 亿元

毛利率的持续下滑,让许多项目即便成功售出,所产生的利润也不足以覆盖高昂的融资成本

卖得越多,亏得越狠;这已成为行业普遍面临的困境

龙湖去年大多数房产也是亏钱售出,才得以保证现金流动的稳定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龙湖能够成功上岸,更显得难能可贵

龙湖能上岸,在于跳出循环

主动选择跳出 " 高负债、高杠杆、高周转 " 陷阱

第一步就是尽量收缩地产开发业务

其负债高,回报周期长、风险大,容易让投资机构脆弱化

所以可以看到过去几年龙湖的拿地十分谨慎

龙湖集团执行董事兼 C1 地产航道总经理张旭忠强调,未来 " 我们将继续严守投资的刻度和纪律,在保证财务安全的前提下择机获取一些新的土地 "

2025 年截至到 9 月底,龙湖只在上海、苏州、重庆、成都等高能级城市共获取仅 6 宗地块

早在 2022 年,当时龙湖就意识到行业调整将会引起公司运营逻辑的根本性变化

于是在当年选择了主动踩刹车,提出 " 通过经营现金流来压降负债 " 战略

所以,龙湖的第二步是:提高经营性业务占比

我们现在常常挂在嘴边的 " 现金为王 ",却是龙湖真正下手的执行动力

可以看到从立下战略之后,龙湖的运营业务和服务业务的收入一直在稳定地上涨

赵轶更进一步表示:" 未来,龙湖集团的融资和债务管理策略,一是保持负债规模稳步有序下降,坚决不展期不逾期;二是将进一步优化融资结构,加大长期债务,控制好短期债务,短债占比在 15% 基础上逐年减少 "

今年上半年,龙湖的经营性收入近 133 亿元,毛利率超过 50%,成为集团利润主要贡献源

其中,龙湖商业租金收入同比增长 4.9%   至 55 亿元,出租率保持 97%   的高位

截至当前,龙湖商业累计开业运营商场达 89 座,覆盖全国 30 座城市

图源:龙湖集团官网

以冠寓为代表的长租资产管理 2025 年上半年实现收入 12.4 亿元

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长租公寓品牌冠寓累计开业 12.7 万间房源

整体出租率 95.6%,盈利能力行业领先

图源:龙湖集团

除此之外,龙湖在地产开发商的能力也以代建和项目管理的方式延续

同时,有效地降低了自持开发的借贷压力

图源:龙湖集团官网

龙湖龙智造作为智能建造的代表,2025 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 7.0 亿元,同比增长 65%

经营性的收入根据摩根大通的计算,在后几年有可能每年直接给龙湖带来百亿级的净利润

龙湖提出的 " 开发 + 运营 + 服务 " 三角的策略似乎在一步步走向稳定和可控

进一步还能产生更持久的动力帮助龙湖在后续发展中稳中求胜

03

三条腿走路的方式核心逻辑是:

调整运营占比;加大对低负债、高盈利、可持续性营收的长效生意运营的投入

以此来摆脱地产开发一锤子买卖的高风险

这显然不是任何一个深陷债务危机的房企想不到的

却是少有房企能做到的

原因还是在于时机

借一个黄宏在春晚上的老梗:" 车撞树上你知道拐啦,汽车撞墙你知道拐了;股票涨起来你知道买了;犯错误判刑了你知道悔改了;大鼻涕流到嘴里你想起来甩了 "

事到临头的转型必然是有延后效应的,有强烈阵痛的;甚至,做不成的

龙湖能转型成功,来源于二十年来始终如一的战略定力超前行业的执行力

早在 2001 年,当所有住宅开发商都在疯狂追逐销售规模时,龙湖却做出了一个当时看来颇为 " 另类 " 的决定:自持商业地产

在那个住宅开发 " 躺着赚钱 " 的年代,投入重资产做商业运营无疑会拖累当期利润

但龙湖管理层顶住压力,坚持 " 与城市共成长 " 的长期主义理念

坚持布局商业项目

重庆龙湖北城天街 图源:龙湖集团官网

正是这份超越周期的格局,为今日龙湖的商业板块埋下了关键伏笔

然而,龙湖在运营性项目的转型并没有停止在商业地产上

时间推进到 2011 年,龙湖物业再次率先启动转型,五年后升级为 " 龙湖智慧服务 "

成功将物业这一传统成本中心转化为利润中心

这一转变不仅开辟了新的收入来源

更重要的是提前布局了未来房地产价值链的核心环节:运营与服务

2016 年," 房住不炒 " 政策基调确立,整个行业仍在观望徘徊时

龙湖已经果断卡位长租公寓赛道,成为最早大规模布局租赁住房的头部房企之一

图源:人民政协网

这一决策在当时依旧备受质疑,但龙湖还是坚持做了

2021 年行业压力巨大的深度调整,当前也进入到了收获期

同时龙湖还在升级战略

将三项重点扩展成五个方向,展现出难得的战略连贯性

龙湖当下的去债领先,甚至能看到未来的持续进步

究其根本,龙湖一直在为未来做打算

龙湖当下比同行们好过一点,正是因为其过去的长期积累,恰恰精准匹配了当下地产行业最迫切的需求

在经济大环境持续承压的背景下,资本市场的偏好已从追逐增长转向重视企业的生存能力

而龙湖凭借其稳健的财务表现和多元的收入结构,成为资金避险的首选

与此同时,随着房地产市场进入买方市场

购房者的关注点也从单纯的居住需求升级为,对居住体验、社区服务等情绪价值的追求

龙湖常年积累的物业服务与智慧生活能力正好满足了这一转变

更有意思的是,龙湖起源于重庆这座地形复杂的山城

也许真的有一点运势所在

这一地理特征意外地塑造了龙湖处理复杂性、综合性城市开发项目的独特基因

重庆龙湖北城天街功能垂直分布

从 2003 年,龙湖就开始探索 TOD 模式等综合性开发项目,依旧是龙湖北城天街

截至 2020 年,龙湖已覆盖 20 余座城市,持有近 70 个 TOD 项目,并作为唯一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参与编制了中国首个 TOD 团体标准

这些在当时看来 " 费力不讨好 " 的尝试

却为今天城市发展从粗放扩张转向精细更新储备了宝贵经验

看着龙湖率先上岸,而多数房企仍在债务深潭中挣扎

我不禁思考:这一次的行业寒冬,淘汰的真的是运气不好的企业吗?

恐怕不是

当潮水退去,我们发现那些能够存活下来的企业,都有着共同的能力

对行业的敏感度、提前布局的决断力、以及坚定执行的恒心

当下的地产行业,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转型考验

这既是对企业执行力的检验,更是对决策层眼光和胆量的极大挑战

龙湖能够成功穿越周期,靠的不是寒冬来临时的应急能力

而是在行业狂热时就能保持清醒,提前五到二十年布局未来的战略远见

很多企业如果还用过去的经验应对全新的市场环境,指望靠着修修补补渡过难关

就算侥幸度过眼前困难,依旧没有发展建立长期布局的能力

那么即使这次没有倒下,下一次危机来临时,恐怕也难以幸免

企业的生存能力,本身就是购房者信心的基石

民企的未来,从来都不是靠运气,而是靠远见和执行力

这既是龙湖给行业最大的启示,也是所有企业都应该补上的一课

在此,也祝愿所有民企都能在这场考验中找到自己的长久生存之道

毕竟,房企的能力和信心也是购房者的信心

民企的稳定,行业的稳定,才能让购房者敢用真金白银投票,下场买房

整个行业才能迎来真正的复苏

以上为正文,来自有漾

这是真叫卢俊公众号的第 6285 篇原创文章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房企 龙湖集团 融资 房地产 债券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