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 前天
北大教授朱良志新著,在园林里读懂中国人的生命哲学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中式园林的秩序,朱良志 著,浦睿文化 | 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

本书是北京大学教授朱良志的中国园林美学研究之作,以 " 美丽的无秩序 " 为核心,结合历代诗歌、散文、笔记等文献资料,详解造景、借景、气脉、曲径通幽等概念,生动阐释了古代造园家的艺术理念,以及中国人的生命哲学。

中式园林的创造不仅是要建造居所,更是要建造一个与天地宇宙晤谈的世界。在散漫无序中,营造一个寄托生命之思的世界,一片袒露真实性灵、彰显自然本性的澄明之地。

>>内文选读

引子  美丽的无秩序

意大利传教士马国贤(Matteo Ripa,1682 — 1746)在清宫当了 13 年画师,他在一封写给本国同事的信中说:" 我在这里见到的畅春园和其他一些乡间别墅,与我们在欧洲常见的有很大不同。我们的建筑排斥自然,常常将山丘铲去,将湖泊填平,将树木砍掉,做出敞朗的空间,道路修得笔直,花很多钱来造豪华的喷泉,花木修得整整齐齐。中国所做的正好相反,他们重视模仿自然,在我所见到的很多花园中,一般都有人为堆起的山丘,高低不平,有小径从中间穿过,有些是直的,而大多数是弯弯曲曲的。" 在清宫传教并担任艺术导师的法国人王致诚(Attiret,P. Jean-Denis,1702 — 1768)也谈到过类似看法。王致诚来中国时,正是北京西郊五园渐次形成的时期,他所发现的中国园林的最重要特色,就是对自然的崇尚。他在给巴黎朋友的信中说:这些园林溪涧蜿蜒," 自山谷出,往赴他谷,不若欧陆林荫宽道平直,而是以曲折迂回之小径通之,并有小巧亭台、叠石假山石洞点缀于曲径侧旁。每一处谷涧境皆独辟,或因地制宜,或随建筑形制而布局迥异 "。

欧洲园林和中式园林营造方式不同,根源在于不同的文化和哲学。西方哲学强调人是自然的主人,重视对称、整齐、几何排列等。他们更愿意看到人工痕迹,更愿意体现出人的理性秩序。中国人则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艺术创造必须遵循顺应自然的法则,因为自然是园林营造的根本尺度,中式园林千方百计将人为痕迹藏起来,生怕痕迹露出就会产生人与自然的冲突,中式园林喜欢的是 " 美丽的无秩序 "。

西方园林设计者多是建筑学家,中式园林创造的是 " 天然图画 ",设计者多是画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园林似是经大自然之手创造的美妙画卷。人们效法自然,而不是模仿自然,要得自然之 " 天趣 ",体现出自然的内在节奏。寂寂小亭,闲闲花草,曲曲细径,溶溶绿水,水中有红鱼三四尾,悠然自得,远处有烟霭腾挪,若静若动——自然之趣映现其间,人们由此获得审美愉悦。

苏州拙政园。图源:视觉中国

中式园林重 " 野趣 "," 野趣 " 就是天然的趣味。陈从周先生(1918 — 2000)曾说:" 童寯老人曾谓拙政园‘藓苔蔽路,而山池天然,丹青淡剥,反觉逸趣横生’,真小颓风范,丘壑独存,此言园林苍古之境,有胜藻饰。而苏州留园华瞻,如七宝楼台拆下不成片段,故稍损易见败状。" 园林虽多建在城市,造园者想让你领略的却是乡野趣味,让人从喧嚣中走出,在那幽雅宁静的处所,静静体味世界的意味和节奏。

曲径通幽是中国园林的特点之一。它多用曲线,很少用直线,一湾流水,小丘耸然,灌木丛生,绿草满径,别有风味。人们走进这样的园林,常常见到一片丛林,建筑掩映在密林中,曲曲的小路不知通向何方。沿着小路往前走,似乎要走到尽头,突然打开一个广阔的世界,让人不由得产生一阵惊喜。中国人造园,似乎在造 " 曲 ",无一笔不曲,无一笔不藏,径越伸越曲,廊越回越深,曲中增加了含蓄,曲中也包含着层深。

来到苏州拙政园,巨大的芭蕉树后面,是白色的墙壁,墙壁上方做出宛转优柔的形状,像云彩飘动,那是云墙,粉墙黛瓦在青山绿水间勾出一条逶迤的曲线,有一种特别的美感。曲折的回廊沿溪而建,长廊每隔一段,着有小亭,小亭伸入水中,亭子上方如鸟翼展翅欲飞,给静止的画面加入飞动之势。园子里的花木也多有婉曲姿态:高高的柳树,将它柔美的纤条垂落到水面,数百年的古树,展露出它虬曲的老枝,还有数不清的龙爪槐,缠绕的藤蔓,古拙苍莽的寒梅,等等,无不在渲染着这曲曲展开的世界。这里有一种慢节奏,这里有一种细盘桓。

拙政园的落日。图源:视觉中国

中式园林从总体上看是散漫的,似乎没有多少秩序可以追寻。计成(1582 —?)说,掇山之关键,在 " 散漫理之,可得佳境 "。他说制作冰裂纹铺地,要 " 意随人活 ",去除人工雕琢的痕迹,自然延伸。园林营造被说成 " 叠山理水 "。山水的营造,如果露出 " 刻意 " 的痕迹,便被视为有匠气—— " 直是石工而已 ",会受到批评。

中式园林并不是要创造一个体现强烈秩序感的空间,而是要营造一个安顿人心的世界。如郑板桥(1693 — 1766)所说:" 十笏茅斋,一方天井,修竹数竿,石笋数尺。其地无多,其费亦无多也。而风中雨中有声,日中月中有影,诗中酒中有情,闲中闷中有伴。非唯我爱竹石,即竹石亦爱我也。彼千金万金造园亭,或游宦四方,终其身不能归享,而吾辈欲游名山大川,又一时不得即往,何如一室小景,有情有味,历久弥新乎!对此画,构此境,何难敛之则退藏于密,亦复放之可弥六合也。" 人们到园林里来是为了避开尘世的烦恼,自由地呼吸,在独处中享受宁静,寄托人的生命之思。

中式园林追求野趣,用散漫的方法营造,虽无秩序,却有独特美感。怎样看待这 " 美丽的无秩序 "?这本小书便是由此展开的讨论。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中国人 艺术 北京 巴黎 欧陆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