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林的夜空下,第三届亚洲青年运动会田径赛场的计时器让 16 岁的冰城少年朱天赐两次泪洒赛场。

北京时间 10 月 26 日凌晨,哈三中田径队主教练许增仁的手机骤然响起,电话那头传来爱徒朱天赐带着哭腔的声音:" 教练,我 200 米没跑好…… " 朱天赐刚刚在亚青会男子 200 米决赛中,以 0.03 秒的微弱差距惜败韩国选手,遗憾地与奖牌失之交臂。
10 月 27 日凌晨的电话里,朱天赐噙着泪水,声音中满是激动:" 教练,我们以 0.02 秒绝杀斯里兰卡队,拿到冠军了!"
从个人赛失利时失落哽咽,到异程接力夺冠后喜极而泣,这名就读于哈三中群力校区高二 26 班的学生,仅用 24 小时便完成了从遗憾到辉煌的逆袭。而这两通跨越国界的 " 泪目对话 ",不仅记录下 16 岁冰城少年在赛场上的起伏,更蕴含着比金牌更为动人的成长力量。
200 米决赛中暑 0.03 秒失金,
电话中落泪
哈尔滨与巴林近 30 ℃的温差,让朱天赐身体出现不适,饮食难以适应也直接影响了他的训练状态。这使得男子 200 米决赛成为朱天赐本届亚青会最为痛心的 " 遗憾时刻 "。当天白天气温 36 ℃,体感温度超过 40 ℃,尽管朱天赐在预赛中跑出小组第一的成绩,但跑完后他便呕吐不止,出现了中暑症状。晚上,赛场气温 28 ℃,体感温度超 30 ℃,他在前 190 米一直保持领先,然而最后 10 米被对手反超,最终以 21.96 秒的成绩获得第四名,仅以 0.03 秒的微弱差距惜败韩国选手,与奖牌擦肩而过。

"21.96 秒比我平时训练的最佳成绩慢了 0.46 秒 "" 冲过终点线看到成绩时,我脑子一片空白 ",朱天赐赛后坦言。教练许增仁告诉记者,巴林和哈尔滨有 5 个多小时的时差。26 日凌晨,他一直紧握着手机观看比赛直播。在天赐进行 200 米决赛时,他激动得喊不出声," 天赐冲上去,冲上去 " 的话就卡在嗓子眼儿里,憋得他喘不上气。" 第四,天赐最后踉跄了,太紧张了 " ……还没等许增仁缓过神来,天赐带着哭腔的声音便从电话里传来," 教练,当时我就想着拼了,没放松下来…… " 未能达到预期发挥,让天赐情绪崩溃。

" 只有顶尖运动员才可能在赛场上放松下来,这很难啊,心态稍有波动都做不到 "" 别想太多,运动生涯还长,挫折让你尝到失败的滋味,才能更珍惜训练,未来取得更好的成绩,让未来留遗憾的概率更小 "" 亚洲第四,已经很厉害了 "" 既然事情已经发生,我们就接受,做好下一步,明天你还有接力第三棒的任务,好好完成 " ……在教练的安慰与鼓励下,天赐的情绪逐渐平静下来。
接力赛外道反超,
0.02 秒绝杀夺冠泪洒赛场
北京时间 10 月 27 日凌晨,在男子异程接力决赛中,中国队处于最外赛道。朱天赐作为第三棒 ( 300 米专项 ) 选手,从第八道抢道至第四位,凭借出色的步幅优势超越两名选手,位列第二,为团队反超奠定了基础。最终,中国队第四棒杨嘉以 0.02 秒的微弱优势绝杀斯里兰卡队,中国队成功夺冠。

" 当赛场响起‘ China First ’的播报时,我和队友都激动得落泪。我们还按照赛前设计好的动作在领奖台上跳跃,赛后更是身披国旗在赛场上奔跑庆祝,我还听到台上有人喊‘中国队,中国队’。"28 日晚,刚下飞机的朱天赐与记者分享着夺冠后的喜悦。" 接过接力棒的那一刻,我就只有一个念头:拼了。比赛前夜我还梦到自己身披国旗,让国歌在赛场奏响的画面。当梦想成真的那一刻,眼泪就不由自主地流下来了。我们四个人当天都激动疯了,一宿没睡!" 从电话里,记者完全能感受到朱天赐的激动之情。这场逆转夺冠,不仅是他对自己的救赎,更是团队协作的最佳证明。

两次全国赛第四入选国家队,
为国出征
朱天赐的父母都是省田径队的教练,作为体育世家,家人一直希望他投身体育事业。朱天赐说:" 小时候我没什么运动天赋,学习成绩还行,从小学到初中成绩一直排在班里前十名左右,父母都打算让我走学业这条路了。" 初中时,他就读于哈 35 中,初二时,他的运动天赋突然显现,100 米跑 11 秒 4、200 米跑 22 秒 88,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水平,不仅斩获哈尔滨市运会冠军,还将黑龙江省比赛金牌收入囊中,成为省内青少年田径赛场上的新星。

2024 年,朱天赐以体育特长生测试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哈三中。入学时身高 1 米 83 的他,最初专攻 100 米短跑,但许教练认为他的体形和耐力特点更适合 200 米、400 米项目。经过 2025 年初冬训期间的专项转换,他的运动潜力得到进一步激发,成绩实现了跨越式提升。目前,他 100 米的最好成绩达到 10 秒 8、200 米训练最佳成绩为 21 秒 58,400 米更是具备亚青赛冠军水平,还以 47.84 秒的成绩打破了黑龙江省少年纪录。

朱天赐的亚青会之旅,从一开始就充满了 " 逆袭 " 的色彩。 他凭借 2025 年 8 月的全国 U18 田径锦标赛 200 米全国第四和首届青年运动会 200 米全国第四,成功进入国家队初选名单。最终,由于前三名选手年龄超限,而他是 2009 年后出生的选手中成绩排名第一,从 90 余名候选选手中脱颖而出,获得亚青赛参赛资格。
2025 年 9 月,朱天赐和教练许增仁前往北体国家训练基地进行为期 10 天的赛前集训。每天需完成 1.5 小时的训练,每周还要参与 2 - 3 次接力专项配合练习。" 想到能代表国家出征,就开心 " 天赐说道。亚青会男子异程接力采用 100 米 + 200 米 + 300 米 + 400 米的赛制,朱天赐与福建的赖建光、浙江的林晓海、广东的杨嘉临时组队。尽管赛前仅配合训练了十余天,但他们在亚青会上一举夺冠,为国争光。

剑指青奥会逐梦名校,
体育学习两不误
28 日晚,朱天赐已返回北京,30 日早上回到哈尔滨,结束了本届亚青会的征程。然而,他的运动梦想才刚刚开启新的篇章。他告诉记者,自己已明确将 2026 年青奥会选拔作为下一阶段目标,同时计划通过全国中学生运动会 200 米项目,争取获得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高水平运动员资格。
这位 " 亚洲冠军 " 目前也面临着学业上的挑战。" 体育教会我坚持,学习也一样,我不会放弃任何一个目标。" 朱天赐表示。" 他从来不是天赋最顶尖的,但一定是最能拼的。" 哈三中体育教研组主任王妍说,朱天赐入学后的常规训练时间是每天 19:00 - 21:00. 一周七天仅周一休息,他还会利用这天补习数学," 他从未抱怨过兼顾训练与学业的辛苦 "。

从哈三中的训练跑道到亚洲的竞技赛场,朱天赐凭借一场逆袭夺冠,书写了一份青春的热血答卷。而这份答卷的背后,是日复一日的坚持、永不言弃的韧劲,以及在遗憾中重新站起的勇气。这或许比金牌更令人动容,也更能照亮无数追梦人的前行道路。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
记者:张巍
图片、视频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马云鹏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