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余年来,关于中西文化艺术的新旧之争与体用之辩一直未曾停歇,其间也涌现出诸多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与观点,但以视觉艺术的方法观念和人类文化格局的宏观视野,深入思考与真切呈现中西文化交融状态的学术研究与艺术创作,却在浩如烟海的相关文本和艺术作品中并不常见。客观说来,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现当代中国艺术在国际文化语境中整体状态的波澜不惊。直至我见到艺术家徐冬冬的画作后,被他作品里扑面而来的文化圆融感与视觉冲击力所打动,更为他在早期少年天才的诗画探索与多年海外创作生活后,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赤诚热爱与创新传承,感到由衷的赞赏和慨叹。

我印象中的徐冬冬先生,身上兼具一位艺术家的热忱与感奋,和一名知识分子的省思与自觉。在他的作品中,艺术家的才性与胆魄、激情与诗意,以一种奇妙、传神而引人入胜的方式化合在一起。在其长期深耕创作的系列组画《二十四节气 · 七十二候》中,徐冬冬创造性地将中国传统哲学中基本的 " 气 " 的概念与形制引入作品,通过色彩媒介在纸上的肌理褶皱,与中国久远二十四节气的自然信息风貌相连通。在形而上的思想观念与形而下的媒介材料之间,我们惊异地发现,虽为抽象绘画,他的作品不同于波洛克 " 行动画派 " 抽象表现主义的偶发性与制作性,而是在文化根底层面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二者融于一体的 " 自动输出 ",这使其作品图像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架上绘画范畴,而在独具东方文化底色的水墨艺术特征的同时,兼具了行为艺术、装置艺术的张力与当代性。或者我们可以说,他通过艺术创作的实践,敏锐地发现与揭示了二十四节气所蕴含的宇宙观、世界观、生命观,及其生发出的艺术观、社会观、文化观,对于当下世界文化的重要启示和普适意义。
自 1987 年他的同名个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到 2025 年他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抽象绘画学术展,38 年间徐冬冬对于中西文化、天人关系的思考从未间断,愈发执着与深入。在他看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化走向将会产生 " 新型文化 ",其正来自于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与西方先进科技文化的会通。而打破中西文化二元对立与 " 西方冲击——中国回应 " 模式,以抽象与意象之间的视觉图像,经由中国意象绘画结合欧洲印象派绘画的风格路径而走入抽象表达,对于 " 天人合一 " 理论与 " 和合文化 " 作出新的文化阐释,成为他贯通始终的探研方向。站在中国融入世界格局中形成的新型文化的坐标点上,他创见性地建构阐发 " 中国抽象绘画 " 的概念,一方面寻找中华文化源头的抽象概念,将西方科技文化的抽象逻辑思维中国化,从中国本土哲学思想和文化传统中生长出具有现代性的抽象范式,由此通达中国自有的 " 现代 " 之路;另一方面将中国古老 " 天人合一 " 智慧蕴含的 " 利他 " 精神,作为其中国抽象绘画理论体系的基础,并致力于将其升华运用到经济社会发展的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宏观视域,力求为中国科技、中国经济的创造力与引领力提供文化原动力。

《周易 · 系辞下》言:" 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 如今,伏羲创制卦象取法自然的过程,特别是自然天象与 " 地之宜 " 的意象,在徐冬冬的艺术作品中得到了最为直观、富有跨文化意识的生动呈现。我相信,这种深闳的思考与探究,不仅源自于艺术家个体对传统诗性的集体智慧的发掘,更来自于他长达半个世纪的艺术问道,以及对自然、自我的参悟与表达。我更相信,在跨文化交流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进程中,我们所需要和期待的,正是徐冬冬这样的艺术家。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