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条绿线引发的危机 /AI 制图
手工劳动 / 兽妹
手工编辑 / 角叔
出品 / 独角兽观察
10 月 16 日,OPPO 年度旗舰 Find X9 系列如期发布,作为品牌三十周年的献礼之作,其承载着 OPPO 冲击高端市场、挽回市场份额的厚望。
然而,在新机亮相前后,社交平台上关于 OPPO 手机 " 绿线门 " 的投诉与吐槽集中爆发,从高端 Find 系列到中端 Reno 系列,再到子品牌一加多款机型,均被曝出屏幕出现无外力损伤的绿色竖线," 屏幕绿线引发 OPPO 中年危机 " 的话题还一度冲上了热搜。
10 月 24 日,OPPO 紧急回应,推出 "4 年内免费换屏、超 4 年优惠换屏 " 政策试图平息风波。
这场新机与危机的 " 撞车 ",让三十而立的 OPPO 陷入信任与市场的双重考验,流年不利的 OPPO 如何走出水逆,重拾用户信任?
01
绿线门爆发
这次 " 绿线门 " 的爆发并非偶然,而是长期潜伏后的集中显现。
早在 2024 年,社交平台就已有 OPPO 用户反映屏幕出现绿线,但今年下半年以来,投诉量呈几何级增长,且恰好与 Find X9 系列发布周期重合。
媒体引用比较多的小红书博主 @燕 Da 侠的整理,在 165 款 OPPO 机型中,约 30 款成为绿线 " 重灾区 ",涵盖 2019 至 2023 年发布的主流产品:OPPO Find X2、X3、X5 系列,Reno 5、6、9 系列,以及一加 8、9、10、11 和 Ace 系列等。
这些机型多采用三星提供的屏幕,其中 Find X3、X5 系列搭载的三星 E4 屏幕被指存在质量缺陷。Counterpoint 数据显示,2025 年第三季度全球采用该屏幕的设备故障率同比激增 47%。
从技术层面看,OLED 屏幕出现绿线并非个例,通常与硬件故障直接相关,如驱动电路损坏、信号传输线路故障,或受高温、电池鼓包挤压、水汽腐蚀等环境因素影响,软件问题也可能间接诱发。
但 OPPO 的特殊性在于问题的集中性与时间规律性——多数故障发生在使用近四年时,部分用户甚至刚过质保期一天就出现绿线,这让消费者质疑产品存在设计缺陷。
用户投诉显示,绿线多在充电时突发,Find N3 用户反映使用不到一年即出现内屏绿线,Reno 12 用户则控诉充电时绿线突然显现,且重启、检修均无法消除。
比屏幕故障更让用户不满的是售后的混乱。有用户提及 OPPO 曾有 " 激活未满四年免费换屏 " 的政策,但实际执行中障碍重重。

有用户被售后要求出示发票与保修卡," 手机用了三年多,发票早就丢了,这明明是品控问题,凭什么要消费者买单?OPPO 旗舰机的寿命就只有三四年吗?"
面对汹涌舆情,OPPO 手机在 10 月 24 日作出回应,宣布对购机 4 年内的问题设备提供免费换屏服务,超 4 年设备享受优惠换屏政策。
这一政策较此前的质保标准有所放宽,但与一加在印度推行的 " 绿线问题终身保修 " 形成鲜明对比,又引发了 " 中外双标 " 的新争议。
02
流年不利
今年是 OPPO 成立三十周年,这家曾稳居行业头部的手机厂商,在 " 而立之年 " 却有些流年不利。
年初,OPPO 在其最为看重的东南亚市场遭遇了一次合规危机。今年 1 月,泰国用户发现 OPPO 及 realme 手机预装的 "Fineasy" 贷款应用未经授权即可访问个人信息,且无法自行卸载,涉嫌违反泰国《个人数据保护法》。
尽管 OPPO 泰国迅速致歉并通过系统更新移除应用,但事件引发了当地监管介入,品牌声誉受损。要知道,OPPO 此前在泰国市场表现强劲,2024 年以 330 万台出货量、19.4% 的份额位居第一,此次事件直接动摇了当地消费者的付费意愿。
国内市场,OPPO 的市场份额在激烈竞争中呈现下降趋势。IDC 数据显示 OPPO 在前两个季度仍稳居第三,第三季度 OPPO 出货量 990 万台,虽然较去年同期增长 0.4%,但 14.5% 的份额使其首次被挤出前三,落在了第五。全球市场表现同样乏力,一季度还位列全球第四的 OPPO,到三季度已跌出前五,归入 " 其他 " 类别。
这一下滑态势与行业竞争加剧密切相关:vivo 以 1180 万台重回第一,华为凭借 Mate 70 系列斩获 15.2% 份额,苹果、小米也凭借新品保持优势,头部厂商差距持续收窄。
在这场手机厂商的 " 大乱斗 " 中,oppo 原本指望借着这次旗舰手机发布,去抢占市场份额,却又遭遇了 " 绿线门 " 的当头一棒。
相伴数据下滑的还有 OPPO 的高端化战略受阻。
多年来,OPPO 一直试图向上突破高端市场,撕掉下沉市场标签,但始终未能建立核心竞争力。曾经引以为傲的 VOOC 闪充技术,随着百瓦快充的普及已失去差异化优势;投入数百亿的 " 马里亚纳 " 芯片自研计划因技术积累不足,于 2023 年终止。在折叠屏赛道,OPPO 起步较晚,铰链与系统优化落后于三星、华为。
反观竞争对手,华为靠麒麟芯片回归重夺高端市场,小米以折叠屏站稳 4000 元以上价位,OPPO 高端机型 Find X8 系列虽然口碑尚可,销量却未能突破,高端化进程陷入停滞。
有一个数据可以参考,OPPO 手机复购率是 45%,在安卓阵营里位居第一,表现尚可,但与华为高端机型、苹果手机用户复购率超过 80% 的数据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03
如何走出水逆?
面对 " 绿线门 " 与市场份额排名下降的困境,OPPO 的破局之路并非无迹可寻。
屏幕绿线问题确有行业共性,苹果 iPhone X 曾在 2017 年爆发类似危机,三星、小米、vivo 等品牌在社交平台上也有相关投诉,且三星 E4 屏幕的质量缺陷是重要诱因,如果从这个角度看,唯独 OPPO 手机成为绿线门的主角,确实有些冤。
在 oppo 绿线门爆发后,也有一些声音出现,暗戳戳暗示这波舆情有背后推手,并且引用消费保数据排名,OPPO 在手机投诉量仅排第六,占比 4.23%,并非行业最高。
但对 OPPO 来说,这些场外因素并不能掩盖 OPPO 自身的问题。即便存在外部助推,大量用户遭遇屏幕故障与售后难题是不争的事实;" 印度终身保修、国内四年保修 " 的差异对待,触碰消费者的公平诉求底线,这也是舆情升级的诱因。
此前苹果处理 " 绿线门 " 时,虽未公开致歉却迅速推出免费换机服务,最终未影响销量,这为 OPPO 提供了借鉴:应对危机的关键在于真诚解决问题,而非纠结外部因素。
真诚是永远的必杀技,尤其对于把 " 本分 " 作为企业价值观的 OPPO 而言,走出水逆的核心在于回归用户价值,以 " 内功 " 修复信任裂痕。
就如 OPPO 创始人陈明永在演讲中提到:" 当面临外在的压力和诱惑,要做出判断、采取行动时,能够把这种外在的东西摒弃掉,回到事物的本来面目去思考,把握住应该做的事情。"
OPPO 当前应该做的事是优化售后政策的落地执行,消除 " 纸面政策 " 与实际服务的差距。目前的 "4 年免费换屏 " 政策虽有进步,但仍需简化凭证要求——可以通过激活时间联网核查替代发票、保修卡,取消不合理的检测费用,确保所有符合条件的用户都能享受服务。
对于超 4 年的老用户,除优惠换屏外,可推出以旧换新补贴等增值服务,进一步安抚情绪。更重要的是,应推动国内外售后政策的统一,消除 " 双标 " 争议,重拾用户信任。
其次,品控体系的升级是长远破局的关键。OPPO 需正视屏幕供应链问题,与供应商协商质量追责,同时加快自研屏幕技术的落地—— Find X9 发布会上提及的 " 砸 10 亿联合面板厂自研屏幕产线 " 需尽快兑现,从源头降低故障风险。
在品控检测上,应针对 OLED 屏幕的特性优化测试标准,增加高温、潮湿等环境下的耐久性测试,避免类似问题重复出现。此外,需梳理产品规划,解决 Reno 系列与一加的内耗问题,集中资源打造核心单品,重塑产品力。
技术创新的深耕则决定了 OPPO 能否真正实现高端突破。终止芯片项目的教训表明,核心技术的积累无法一蹴而就,OPPO 需摒弃 " 浅尝辄止 " 的心态,在 AI、影像、折叠屏等领域持续投入。
一条绿线,划在了 OPPO 的屏幕上,也划在了品牌与用户的信任之间。在智能手机存量竞争的下半场,技术创新决定上限,而品控与服务决定下限。
对于三十岁的 OPPO 而言,这场 " 水逆 " 既是危机,也是转机 —— 若能以 " 绿线门 " 为契机,补齐品控短板、统一售后标准、深耕核心技术,这家曾缔造过 " 充电五分钟,通话 2 小时 " 行业标杆的企业,仍有机会穿越周期,重回行业前列。
毕竟,用户的信任从来不是靠公关话术赢回的,而是靠每一次可靠的产品体验与负责任的售后响应积累的。(完)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