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前天
首次!我国太阳能电池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据科技日报,通过串联宽、窄带隙钙钛矿子电池构筑的全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兼备高效率和低成本等优点,是下一代光伏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

这是南京大学等单位研制的光电转化效率 30.1% 全钙钛矿叠层光伏电池。(受访者供图)

10 月 28 日,记者从南京大学获悉,该校助理教授林仁兴、教授谭海仁团队设计了一种基于偶极钝化策略制备的全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该电池经国际权威机构日本电气安全和环境技术实验室认证后发现,光电转换效率高达 30.1%,这是多晶薄膜太阳能电池光电转化效率首次超过 30%,该结果被收录到《太阳能电池效率表》。相关成果 10 月 28 日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

此次研究中科研人员发现,钙钛矿吸光层和空穴传输层之间的界面,是载流子损耗较多的区域。团队为此设计出一种偶极钝化层,它就像城市里的单行道,一头连着钙钛矿吸光层,一头连着空穴传输层,驱使载流子向空穴传输层运动。

太赫兹辐射探测诊断结果清晰揭示了偶极钝化策略在促进电荷传输、抑制损耗等方面的微观机制。实验数据显示,经钝化处理的钙钛矿薄膜,总载流子迁移率提升 68% 以上,载流子扩散长度延长近 30%。

论文的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南京大学助理教授林仁兴表示,该钝化策略加速了新型钙钛矿光伏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的进程,对光伏技术构建 " 平价电网 " 具有重要推进作用。

与此同时,10 月 28 日,据上海交通大学微信公众号消息,近日,《Nature》在线发表了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赵一新教授团队题为 "A matrix-confined molecular layer for perovskite photovoltaic modules"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创新性地提出一种 " 基质限域分子层 " 型空穴传输层构型新概念,突破了传统自组装单分子层(SAM)型空穴传输层体系中面临的分子聚集、堆叠和结晶的本征限制,创制了分子适用性广、工艺推广性高的电荷传输层新技术路径,解决了基于自组装电荷传输层的钙钛矿光伏模组制备过程中面临的薄膜不均匀、界面不稳定难题。

最终,通过与宁德时代 21C 创新实验室合作,该研究成功实现光电转换效率超过 20% 的 1m × 2m 大尺寸钙钛矿光伏模组,创造了当前该领域的世界纪录。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科技日报、上海交通大学微信公众号

每日经济新闻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光伏 上海交通大学 南京大学 界面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