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声Pro 前天
短剧婆婆进化论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声 Pro,作者:何婧,监制:张一童,题图来自:AI 生成

婆婆化身 " 掌公主 ",为保护儿媳狂扇儿子巴掌,观众却在评论区齐呼 " 过瘾 "。最近,短剧《回到 70 年代霸道婆婆带我飞》中的角色婆婆 " 杜月梅 " 出圈了,在红果,《回到 70 年代霸道婆婆带我飞》位居推荐榜第一。

" 穿书媳妇 + 重生婆婆 " 的创新设定让观众们越看越上头,剧中的婆婆杜月梅一改传统形象,从恶婆婆变身 " 护女狂魔 ",与儿媳联手护家。

从早期霸总短剧中激发矛盾以提供爽感的脸谱化 " 恶婆婆 ",到中老年短剧中 " 受气隐忍的善良婆婆 ",再到如今成为叙事核心、与儿媳组成同盟的 " 神队友 ",短剧中婆婆的形象经历了多次迭代。

婆婆形象的变化是短剧内容创新和价值表达升级的一个具体方向,这种变化下,随着受众数量和圈层的不断扩大,观众对短剧的核心诉求也从 " 单纯情绪宣泄 " 走向 " 深度情感共鸣 "。

考虑到演员在短剧生态中重要性的不断提高,以婆婆为代表,更多角色类型叙事的拓宽,也为演员生态带来新的变量。

新型婆媳关系

《回到 70 年代霸道婆婆带我飞》的走红,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 " 反套路 " 的叙事创新。不同于此前短剧常见的婆媳对立设定,这部短剧采用了罕见的 " 婆媳双女主 " 设定。

女主姜南溪穿越成自己看的小说中的恶毒女配,而婆婆杜月梅则获得重生,并发现大儿媳竟是被丈夫调包的亲生女儿,而自己视若珍宝的二儿子却并非自己所生,于是两人联手改写人生。

这种设计让婆媳关系不再是单一的谁欺负谁,而是充满互动感的同盟者。

婆婆杜月梅也是讨论度最高的角色,在她身上能够看到一种极致的反差感。杜月梅打破了传统的 " 恶婆婆 " 或是 " 苦情 " 的刻板角色设定,通过角色动机的转变,变成知晓真相后全力补偿女儿的 " 护女狂魔 ",婆媳从对立走向联合,形成同盟共同去对抗敌人。

在解决问题时,杜月梅信奉 " 能动手绝不哔哔 ",对反派角色进行直接痛快的物理打击,比如大量的扇耳光和用鞋底抽,并用大量的特写镜头塑造出这样一个 " 动手能力超强 " 的 " 掌公主 ",呈现出极强的喜剧效果和爽感。

同时杜月梅也有着细腻的情感内核,她的核心驱动力是对女儿的爱。当杜月梅重生后,她看儿媳姜南溪的眼神,既激动又心疼,有忏悔也有宠溺,当她红着眼说出 " 南溪,妈终于找到你了 " 时,姜南溪本能地往后躲,而她一把将姜南溪搂进怀里,这个人物后续一系列行为的动机就成立了。

杜月梅作为这部短剧的 " 戏眼 ",她与姜南溪的联盟,将传统的 " 婆媳对立 " 叙事革新为 " 母女联手 " 的反套路剧情。此外,剧中另一位配角孙翠红以 " 我是个传统的女人 " 为口头禅,最终却因信奉这套规范而走向悲剧,这与杜月梅的觉醒和反抗形成了鲜明对比,共同深化了作品对特定时代背景下女性处境与命运的思考。

" 又癫又爽!这才是我想看的婆媳关系 "、" 笑点密集,完全没有糟心的剧情 ",社交媒体上,观众也纷纷上头这种设定,剧中 " 婆婆 + 儿媳 " 联手对抗 " 渣男 + 公公 " 的阵营划分,打破了传统家庭剧的叙事框架,创造了新的观剧体验。

婆婆的变迁

我们观察到,如今越来越多短剧开始打破角色的刻板印象,营造 " 反套路 " 叙事。譬如传统短剧中的婆婆的角色,此前多被塑造为脸谱化的反派。

这类形象长期存在的背后,是制作方对传统婆媳冲突这一流量密码的依赖。随着短剧市场的不断成熟,用户需求正在发生明显变化。一方面,中老年观众群体不断扩大,他们渴望在剧中看到自己的影子,而不仅仅是作为年轻主角的陪衬或对立面。另一方面,年轻观众也对永远不变的 " 恶婆婆 " 设定产生审美疲劳,期待更具新意的关系呈现。

在短剧《盛夏芬德拉》中,婆婆的角色是一个开明的形象,而在此前的姊妹篇《深情诱引》中的同一个角色,却是阻碍男女主关系的角色定位。

" 老太重生 " 题材的兴起正是角色变化的证明。如《极品老太重生,带着儿媳奔小康》中的婆婆角色,在前一世是标准的恶婆婆,在发现出轨的是自己儿子后,经历了重生,这一世她决定站在儿媳这边 ,摆摊卖红薯给儿媳买房,两人相处得情同母女,虽然没有金手指,却用朴素的情感打动观众。《穿书后,我成了婆婆的心尖宠》中婆婆因前世儿媳优待自己,重生后也决定回报儿媳,两人一起守护家庭。

2024 年下半年以来,中老年短剧迎来大爆发,像《闪婚老伴是豪门》、刘晓庆主演的《萌宝助攻:五十岁婚宠》这样的 " 老年甜宠 ",到最近的《回到 70 年代霸道婆婆带我飞》《十八岁太奶奶驾到,重整家族荣耀》这种 " 爽剧 ",创作焦点明显向中老年角色倾斜。

这类作品精准击中了中老年用户的核心痛点:付出被子女看到、为子女解决问题。值得注意的是,新型婆婆形象的魅力不仅来自 " 暴力护短 " 的外在表现,更源于其情感共鸣的内在价值。

短剧评论区的用户评论很能说明问题,许多年轻观众表示:" 这样的婆婆请给我来一打,而中老年观众则感慨:" 现实中的婆婆们,都应该早日领悟为自己而活的道理。"

短剧中婆婆形象的演变,不仅是角色设定的创新,更是整个行业向精品化迈进的一个缩影。随着短剧与文旅、AI、实体经济等领域的结合日益深入,其承载的社会功能也日益丰富,这必然要求内容创作跳出套路化叙事,转向更具深度的角色塑造和情感表达。

短剧的世界里,婆婆们正在经历一场无声的革命。当《回到 70 年代霸道婆婆带我飞》中,婆婆月梅泪光闪烁地对儿媳说出 " 你不喜欢谁,妈去给你打他,你不想做的事情,妈去替你做 " 时,一条连接不同世代的情感纽带已然成型。

弹幕上飘过无数 " 泪目 " 和 " 羡慕 " ——这不仅是对剧情的回应,更是当代观众对家庭关系的一种集体愿望投射。

中老年演员的新机遇

在传统短剧中,婆婆类角色往往功能单一,表演模式固定于 " 刁难 "、" 指责 "、" 干涉 " 等有限维度。随着 " 婆婆爽剧 "、" 老太重生 " 等题材的出现,短剧中婆婆形象逐渐多元化,也给中老年演员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表演空间,得以展现更为丰富的情感层次和可能性。

《回到 70 年代霸道婆婆带我飞》中的婆婆杜月梅就是典型例子。这一角色需要同时展现多重性格特质:重生前的悔恨、发现真相后的愤怒、对女儿的极度宠溺、对反派的零容忍态度,演员需要在不同状态间自如切换,比传统恶婆婆的单一维度挑战大得多。

这一点《回到 70 年代霸道婆婆带我飞》的女主马晓伟深有感触,这是她跟杜月梅的扮演者李敏的第二次合作,两次合作的角色反差颇大," 一搭的时候李敏老师饰演的是一个非常温柔贤惠的妈妈形象,上次是我的角色保护她,这次二搭是她反过来保护我,在她身上真的能看到演员的可塑性。"

杜月梅的扮演者李敏其实是科班出身的演员,她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有着多年的话剧舞台经验。

《回到 70 年代霸道婆婆带我飞》的女配孙翠红,虽然在剧中的角色功能是搞笑,但这个人物同样有着复杂性。她人到中年,同时在跟比自己儿子还小的男二谈恋爱,孙翠红那句常说的 " 我是个传统的女人 " 也是一种自我洗脑。她信奉传统,却又无法遵循传统,最后在 " 保大保小 " 的抉择中死于难产。

这种复杂的角色对演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演员不仅需要演出喜剧效果,也要把人物的悲剧性演出来。在这个人物临死时再次说起那句 " 我是个传统的女人时 ",评论区却笑不出来了," 以前听她说很好笑,到临死的时候再说这句话,一下子给我整哭了 "。马晓伟也透露," 在拍这场戏时,导演就在监视器那边哭。"

如今越来越多专业演员开始加入短剧,《极品老太重生,带着儿媳奔小康》中婆婆的扮演者白晶晶,此前也出演过《臧海传》《折腰》等长剧集,有超过 10 年的演出经验。

中老年演员价值的重估还体现在角色分量的提升上。在《回到 70 年代霸道婆婆带我飞》中,婆婆已是实际上的 " 第一主角 ",其风头甚至盖过了男女主。社交媒体上,有关 " 婆婆扇耳光合集 "、" 婆婆金句 " 等内容广泛传播,观众甚至评价 " 男女主感情戏太少但好磕,不过最爽的还是看婆婆虐渣 "。

随着短剧精品化趋势加速,制作方对演员演技的要求也水涨船高。《家里家外》《大冲运》等具有现实主义质感或复杂场景的短剧,需要演员能够驾驭更为细腻的情感变化和复杂的人物关系。这对习惯了快节奏的短剧演员提出了新挑战,也为实力派演员创造了机会。

从行业生态看,短剧市场可能正在形成类似传统影视的演员分层:既有负责引流、适合出演年轻主角的 " 流量型 " 演员;也需要能够撑起复杂角色、保障剧作品质的中老年 " 戏骨 ",这种分化健康且必要,有助于满足不同圈层观众的观剧需求。

短剧中婆婆形象的演变,不仅是角色设定的创新,更是整个行业向精品化迈进的一个缩影,这必然要求内容创作跳出套路化叙事,转向更具深度的角色塑造和情感表达。

婆婆形象的 " 进化 " 只是一个开始。随着短剧行业的持续发展,我们有理由期待更多传统配角获得新的演绎空间,而中老年演员也将迎来属于她们的 " 黄金时代 "。毕竟,当短剧能够为好演员提供好角色时,这个行业才真正走向了成熟。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ai 微信公众号 物理 找到你 光和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