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前天
61岁女销冠张美芬,卖出1800台新能源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在江苏南通的汽车销售圈,有一位「逆生长」的人物:61 岁的张美芬,每天穿梭在新能源汽车展厅之间,入行 7 年,每个月都是销售冠军。

从纺织厂女工到全职妈妈,从出租车司机到服装店老板,直至如今的新能源汽车销售冠军,她一次次勇敢出发,别人退休的年纪,她还处在事业上升期。面对客户,她用真诚和耐心赢得了信任;面对生活,她以高能量和热情感染了身边许多人。年轻的同事感慨,张姐的人生像一条波澜壮阔的长河。

这是一位 61 岁仍在奔跑的女性的故事。「人生可以走得慢一点,也可以走得长久一点。」张美芬说,不必焦虑社会时钟,年龄也不一定是束缚,「别让年龄定义你,想做什么,就放手去做,时间会回馈每一个付出的人。」

文|江月

编辑|李天宇

从新手到销冠

江苏南通,一家新能源汽车的 4S 店内,灯光明亮,映照在一排排新车的车身上。

穿梭其间的销售员,大多是二十出头的年轻人,他们笑容干净、语气爽朗,不少还是刚毕业的大学生。而在这些面孔中间,一位动作利落、干练的女性格外引人注目——她叫张美芬,今年 61 岁。她在这里做销售已经 7 年了,而且每个月都是销售冠军,从未有人打破她的纪录。

「现在都是年轻人的市场了,没想到我这把年纪,还能卖车。」张美芬笑着对《人物》说,老客户带着孙子孙女进店,孩子叫她「阿姨」,她会很不好意思,赶忙纠正:「别叫我阿姨,叫奶奶。」

张美芬进入这个行业,是在 2018 年。那时,她刚在一家二手车市场做了大半年销售,恰逢老板签下一个新品牌——零跑,她听说这是一家 2015 年成立的年轻公司,主要做智能电动车研发制造。老板判断,新能源汽车的市场还在起步阶段,但未来一定会成为主流。张美芬心里一动,感到是个很好的机会。

那一年,张美芬 53 岁。许多同龄女性已经退居家庭,但她还在职场上打拼。她外向、热情,喜欢与人打交道,觉得销售工作最适合自己。虽然前景未知,但转入零跑做销售,她心里升起一股久违的兴奋:「我喜欢接触新鲜的事物,所以就想试试。」

现实的挑战接踵而来。第一次看到新能源电车陌生的名词,张美芬一头雾水。培训时,她和女儿同龄的年轻同事们坐在一起,明显跟不上节奏。那时,公司只出了两款车型,但参数、配置、技术术语还是很多,张美芬只能一笔一划在本子上记录,「生怕一转身就忘了。」

记忆对她来说是最大的挑战。公司每月都会抽查考核,有一次,店长点名要抽她。她下班后匆匆回家,吃完饭就开始背。那晚的情景特别有趣——外孙女在客厅里背课文,她在房间里背参数。背熟后,她让女儿帮忙抽问。女儿转头对孩子说:「你外婆 60 岁了还在背书,你还有什么不背的?」那一夜,张美芬背到半夜 12 点,凌晨 5 点又起床复习,像学生备考一样认真。

慢慢熟悉后,2019 年年初,张美芬开始独立上岗了。第一次接待客户,她既紧张又兴奋,客户喜欢一款车的外形,但嫌后座进出麻烦,张美芬耐心解释,一边讲解功能,一边陪客户试驾。陪了大半天,对方终于点头订车。张美芬记得特别清楚,那是她的第一笔订单,一辆红色的 S01。

张美芬在检查车辆状况

「万事开头难,现在难关过了。」店长对她说,这是零跑推出的第一款智能纯电动汽车,「你和零跑都开了个好头儿。」

当然还是会遇到难题,但张美芬总能找到解决办法。客户问到超出准备范围的问题时,她不会慌,让对方先坐下来喝点水,趁着这空档,她掏出手机查资料;实在不确定,一个眼神儿,同事便会心领神会地帮她接上话。

团队氛围温暖融洽,让张美芬感到很幸运。同事们喜欢叫她「张姐」,遇到困难总愿意伸手帮忙。这份默契,是时间与真诚换来的。

张美芬说,做销售,真诚比技巧更能打动人心。她的方法很简单——聊家常、谈孩子、问工作,从生活里了解客户的需求。「要先懂人,再懂车。」她说。

她的客户遍布南通周边地区。有一位做生意的客户住在金沙镇,起初对新能源车的续航与质保充满疑虑。张美芬没有避讳,坦率地说:「冬天续航确实会打个折。」客户因此觉得她实在,提出想试驾,但家在十几公里外,张美芬二话不说就开车去接,还往返两次,最终赢得了客户的信任,两人后来还成了朋友,偶尔会互发信息问候。

印象深的,还有一堆如皋的夫妻。丈夫想买车,但妻子态度冷淡。张美芬没有急着谈价格,而是从家庭聊起,倾听他们的处境。他们家里做铝合金门窗生意,债务没有还清,妻子不想再花钱买车。张美芬听完后,建议可以考虑免息贷款。这对夫妻觉得她亲和、务实,考虑了几天后,回了电话,决定下单。

还有张美芬最自豪的一次成交,是在 2021 年。当时零跑推出新车 C11,一位老客户了解到朋友有需要,推荐给了张美芬。没想到谈完后,那名客户是给公司订车,一口气买了 16 辆,「那天真的老开心了,下单都来不及」,张美芬回忆当时的情形,语气充满兴奋,「干了这么多年,那是我最自豪的一天。」

六七年过去,张美芬的客户资料已经厚成一摞——老客户介绍新客户,朋友带朋友,名单多到几千人,每月都有六七个回头客的订单。最多的一天,她卖了 26 辆车。公司年会上,她被请上台分享经验,保持了这么多年的销冠,秘诀是什么?这时候,张美芬又感到有些不好意思了,「好像也没什么,就是实在一点,亲和力多一点。」

张美芬获得销冠的奖牌

「我要出去,要上班」

和张美芬通电话时,很难从她的声音里感受到真实的年龄。她情绪饱满,说话语速快,有条理,还会自然蹦出一些年轻人常用的流行语。

她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南通家庭,父母都在服务行业工作,家境虽然谈不上宽裕,但一家四口的日子也平静安稳。

张美芬上学没有经济压力,但在那个「早点出来挣钱」的年代,她读到初中就走向了社会。父亲建议她去当地最大的纺织厂,是「铁饭碗」,张美芬同意了,在一个天蒙蒙亮的早晨,她搭上第一班公交车去纺织厂报名、体检,成了一名纺织女工。

她的工作和机器绑定在一起——一个人要负责 32 台机器,不停巡检布的质量,每天从上班走到下班,脚底板走得发痛,「机器不停,人也不能停。」

最难熬的是三班倒的作息:早班 6 点、中班 2 点、夜班 10 点,每个班次上 7 天,轮完一圈才休息 1 天。每次上早班,张美芬凌晨 4 点半就要起床,5 点多到厂,感冒头疼都要硬撑着,只有发烧到 38 ℃以上,才有资格请假。日子很苦,但那时候没有「辞职」的概念,张美芬在厂里一干就是 7 年。直到结婚后,她怀孕反应严重,不得不放弃了那份工作。

孩子出生后,她就做了全职妈妈。婆家条件不错,还雇了保姆帮忙,可即便如此,张美芬每天还是围着孩子,出门的次数越来越少,朋友的联络也渐渐中断,「时间一长就厌倦了,心里也压抑。」她回忆说。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 6 年,直到女儿上小学,张美芬 30 岁出头,觉得自己不该就此停在家庭里,「我要出去,要上班。」她对家人说。

正好,张美芬听说有一位朋友在开出租车,不像上班固定时间,看起来自由又灵活,于是她也决定考驾照开出租。这件事在家里引起不小的风波,父母和丈夫都坚决反对——那时候女性很少开出租车,「不安全,又不方便」。可张美芬倔劲儿上来了,「我想做的事,别人反对也没用。」

真的做起来也很辛苦,尤其对女性来说,上厕所得找地儿,还要面对形形色色的客人。

张美芬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拉了逃单的客人。那天夜已很深,丈夫打电话催她回家,她却接到一个去如皋乡下的单子—— 40 多公里的夜路,她想跑完最后一趟再收工。到地方时,四周都是农田,没有路灯,车刚停下,客人推开车门就跑了。

那一瞬间,张美芬愣住了,不敢下车去追,坐在车里发抖。过了半个小时,她才缓过神,开车回了家。丈夫看出她不对劲,问怎么了,她眼泪一下子掉下来:「那单本来可以不跑的,这么远的路,结果拉了个逃单的。」

她原本给自己定下目标——一个月赚 1 万元。但出租车的收入远不如想象,她硬撑了 3 年,身体渐渐吃不消,得了坐骨神经痛,有时候疼得半边脚都不能着地。「坐不能坐,躺不能躺,晚上睡不着觉。」

家庭里的矛盾也在积累。她每天早出晚归,顾不上孩子的教育,和丈夫也聚少离多,「晚上回去他已经睡了,早上走他还没起来。」丈夫忍不住提出,如果继续开出租车,那就分开过日子,孩子由他照顾。

那一刻,张美芬明白那份工作也走到了头。

两个里程碑

在家休息一两年后,张美芬开过服装店,到了 40 岁,她觉得自己好多工作做过了,为了生活也奔跑过了,这一次,她想慢下来了。

她结识了一群朋友,每年都会安排一次旅游,走过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多个亚洲国家。在这段时光里,她学会了享受人生,也尝到了自由的愉悦。直到责任再次将她拉回家庭。

张美芬的父亲病了,患上风湿性关节炎,引发多种并发症,在 70 岁那年去世。随后,母亲查出胃癌晚期,76 岁那年离世了。张美芬照顾了父母最后一程,不久后,女儿怀孕生产,她又投入到照顾女儿和外孙女的生活中,成了「全职外婆」,白天哄睡、洗衣、做饭,夜里要起四次喂奶,3 年几乎没睡过一个整觉。

张美芬抱着外孙女

外孙女 3 岁上幼儿园时,与外界脱节太久的感觉又回来了,张美芬对家人说出心底的渴望:「小孩都大了,我也不要一直待在家里,不管拿多少钱,我要出去上班。」也是这时候,她在朋友的介绍下走进二手车市场,开始卖车。

那会儿她记忆力不错,加上多年在纺织厂打下的细致习惯,她毫不畏惧,很快上手。2018 年底,机缘巧合之下,她陪老板转战新能源,遇见了零跑。

当时,零跑也从「零」起跑不久。2015 年,如今的零跑 CEO 朱江明从大华股份离职并跨界造车,遭到身边几乎所有人的反对。有朋友说,做整车太难,不如做零部件,还有人说成功概率太低,但朱江明认为这事儿没有那么难。他是一位扎实的工程师,也是一位有远见和魄力的企业家,他预见新能源汽车即将迎来风口,48 岁的他没有犹豫,决定造车,并且坚持自主研发核心技术,再次起跑。

2017 年 3 月,零跑汽车智能制造基地在金华市开工,同年 11 月产出第一款车型 S01,一年多后正式上市——张美芬很快就卖出了红色的一辆。

短短两年,张美芬充分感受到百姓对新能源汽车态度的变化,最开始的时候,来店里的人不多,来了也最多只是问问。到 2021 年,来看车的人越来越多了,而且买车的顾客中,年轻人占了大部分,2021 年,零跑推出中型 SUV 的 C11,张美芬又很快签了「一次性卖出 16 辆」的那笔大单。

新能源发展最快的这几年,张美芬跟随着零跑的步伐,从默默无闻做到销冠。截至 2025 年 9 月 25 日,‌零跑已经卖出了 100 万辆汽车‌,成了中国第二家迈入「百万俱乐部」的造车新势力,而张美芬这几年的销售总战绩到了 1800 辆。这无论对零跑还是张美芬,都是新的里程碑。

张美芬恭喜客户交付新车

走出家庭,重新站在了职场的舞台上,张美芬感到了很大的价值。回想起重新出发的那一刻,她其实心里也曾忐忑:53 岁了,自己还能卖车吗?老板会不会嫌年龄大?同事能不能接纳自己?一切未知都让她紧张。但后来事实证明——年龄没有成为限制,反而让她更加生动、坚韧。她的生命再次延展。

60 岁,往上走

如今的张美芬,高能量的一天从清晨 7 点开始。她准时起床,先回复前一天的紧急电话,忙到 8 点半才出门去店里。打卡后,她正式进入工作状态:一天回访最少六七十个客户,遇到紧急情况,最多一天要联系 100 多个客户。下班时间并不固定,如果客户只有下班后才能试驾,她就等待着,有时候也要忙到晚上 10 点多。

张美芬早晨给客户打回访电话

转行成为零跑销售,和当年卖二手车完全不同,给张美芬带来知识刷新的工作挑战。这些年,零跑自研技术,发展迅猛,几乎每年都有新款车型上市,张美芬需要熟记产品的技术点、功能、价值,年纪大了,记忆力下降了,年轻人半小时能记住的内容,她要背上一整天。

她要强想保持销冠的业绩,舍不得休息。朋友请她参加喜宴,她白天在店里,晚上才赶去贺喜。60 岁那年,在她的生日酒席上,朋友们都好奇地问:「都这个年纪了还上班,你是缺钱,还是图什么?」张美芬说:「我不缺钱,我缺的是这份工作。」

她的婆婆打去电话,让她别太累了。丈夫退休在家,也希望她尽快退休。然而,张美芬就是放不下工作。去年,丈夫因甲状腺去上海做手术,她请了两天假,手术结束后便立即回到岗位。丈夫跟她开玩笑,「上班比我重要。」张美芬向丈夫解释内心的感觉,「如果一下子不工作,心里就觉得空落落的,好像丢了什么。」

在同事眼中,张美芬精力充沛,是休息最少的员工。有时候好不容易休一天假,但早上醒来,如果有客户打电话,张美芬还是会开心地跑去门店,陪着试驾。

客户也感受到她的务实和真诚,许多人和她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张美芬记得,有一年冬天,一位老客户到门店,恰好看到她中午在吃冷饭,第二天就特地送来微波炉,她不好意思地推辞,客户却说:「张姐,别客气,咱都像姐弟一样。」

客户和她最初的亲近感也来源于一餐饭。那名客户是个医生,买车那天,忙到下午才到店,张美芬惦记他没吃午饭,特地订了午餐。后来,医生的孩子出生,张美芬在朋友圈看到了,也给孩子送了礼物。对于张美芬来说,卖车这件事,成了她与人建立信任和情感连接的方式。

有个卖手机的年轻客户,被张美芬的实在打动,陆续介绍了 20 多个朋友给她,以至于整个镇上,几乎每条街都停着她卖出去的车。张美芬记得,一次去镇上帮他检查车,结果发现,隔壁和对面门店都是她的客户。车主们招呼她,「张姐,今天来视察啊。」她忍不住笑了,「对啊,特地来看你们。」

卖车让她的世界变大了。走在商场、街头、饭店,总有人打招呼,她喜欢这种被信任、被记住的感觉。虽然也曾打算过退休,但每次想到离开,总觉得舍不得这些客户,「如果不做了,好像离他们远了一步。」

工作也带给张美芬年轻的感觉。

她说,零跑就像是她的「老年大学」,因为业务需要,她学会发抖音、玩微博、上腾讯会议。她和年轻同事处得好,吃饭、K 歌都玩在一起。这让张美芬感到活力,「过了 50 岁,人很容易觉得生活在往下走,可我觉得我还在往上走。」

她的成长与零跑紧紧联系在一起。从最初的 T03、S01,到 C11、C16,再到最新的 B 系列,每一款新车上市,张美芬都有一种「看孩子进步」的自豪感。去年的一天,张美芬骑电瓶车下班,下了点小雨,拐弯时电瓶车打滑,她摔断了一根手指。但第二天,正好赶上零跑九周年发布会,几个客户要确认订车,张美芬绑着石膏就去上班了,「我不能缺席。」她说。

张美芬骑电动车上班

家人了解她的性格,认定的事情必须亲自尝试,也就不再阻拦她。

也正因为这种性格,张美芬每次做选择,都能坚持自己的判断。她的父母早已离世,但他们的宽容与爱留在她身上。「爸妈一辈子没打过我,他们从不苛责我,只是支持。」她说,这份爱与温柔,给了她应对任何困难的底气。

从一个外行,变成一个 61 岁还奔跑在团队前头的人,张美芬用行动证明:人生是一场马拉松,可以走得慢一点,也可以走得长久一点。她打破了社会时钟笼罩在许多人身上的焦虑,也想告诉年轻人,「别让年龄定义你,不要有什么顾虑,也别害怕犯错,想做什么,就放手去做,时间会回馈每一个付出的人。」

张美芬嘴上偶尔会说,「要退休」,但谁都知道,她不会停下。店长开玩笑说,「张姐,你做到 70 岁都行。」张美芬也笑了:「可能真的会。」

张美芬准备出门上班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新能源 新能源汽车 南通 零跑 江苏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