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人对高蛋白有多执着?
9 月底,星巴克在美国和加拿大同步推出了全新 " 高蛋白咖啡 " 系列,包括 Protein Latte(高蛋白拿铁)和 Protein Cold Foam(高蛋白冷奶泡)。
这家以焦糖玛奇朵和南瓜拿铁闻名的连锁咖啡巨头,终于开始卖 " 功能性饮料 " 了。
按官方说法,这是为了 " 满足日益增长的健康饮食与高蛋白需求 "。简单翻译就是,美国人现在连咖啡都得补蛋白。
星巴克这次的 " 高蛋白冷奶泡 ",每杯能额外补充约 15 克蛋白质,可自由搭配咖啡、茶或冷萃。口味选择颇为花哨:香蕉、香草、朱古力、抹茶、焦糖海盐、黑糖,还有季节限定南瓜和山核桃。
高蛋白拿铁使用的是特制高蛋白牛奶(2% 牛奶 + 乳清蛋白),一杯中杯含蛋白质 27 至 36 克——相当于吃下一块牛排。

所有新品都不含人工色素、香料、反式脂肪或高果糖玉米糖浆。
星巴克的全球首席品牌官称,这代表 " 菜单创新的重要一步 ",目的是要把健康功能与快消体验结合,并成为门店永久产品。
在美国,蛋白质已经从健美运动员的 " 粉罐文化 ",变成了日常饮食的主角。
在普通人了解蛋白质的确切功能之前,人们就已经知道它对增强肌肉力量至关重要。历史上,士兵和劳工被鼓励食用以肉类为主的饮食。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从牛奶中分离出来的乳清蛋白开始被用于蛋白粉中作为膳食补充剂,但这些蛋白粉的使用仅限于相对小众的健美运动。
到了最近几年,美国普通人开始担心自己摄入的蛋白质不足。于是半个世纪后,它们从健身房的角落,走进了咖啡店的菜单。
加拿大市场数据也显示,71% 的消费者有意提升蛋白质摄入量,蛋白质已成为主流营养关注点。
所有东西都在蛋白质化。现在,轮到星巴克加入这场全民补蛋白的狂欢。
但在此之前,蛋白咖啡就已经不是新鲜事物了,一些 TikTok 健康类网红已经率先掀起了病毒式的 DIY 蛋白质咖啡潮流。星巴克之前就注意到,有不少顾客会点一杯双份浓缩咖啡,加冰,盛在超大杯中,然后加入香草豆蛋白奶昔。有些顾客甚至还会从家里带上自己喜欢的蛋白奶昔,于是一些蛋白粉公司将产品宣传为这股流行趋势的完美搭配。
一场由算法驱动的营养热潮,就这样从手机屏幕蔓延进星巴克的奶泡里。正在全球各地失去市场的星巴克,也想借此重新夺回份额,便开始向越来越痴迷于蛋白质的顾客树立更健康的形象。它只是顺势而为。
当 " 健康 " 成为一种自我管理的政治正确,人们自然会觉得,多一点蛋白质,就多一点掌控感。
纽约冷萃咖啡公司 Wandering Bear Coffee 的首席执行官马特 · 巴赫曼 ( Matt Bachmann ) 表示:" 蛋白质无疑正成为一种常量营养素。"
根据 Morning Consult 最近的一份报告,半数 Z 世代成年人认为," 高蛋白 " 是健康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报告还发现,72% 的 Z 世代成年人通过社交媒体获取健康信息。在所有美国成年人中,59% 的人明确表示自己遵循高蛋白饮食,因为他们意识到高蛋白质摄入与减肥和增加肌肉相关。
据美国国家营养健康中心与塔夫茨大学研究,约 85% 的美国人蛋白质摄入量已达或超标推荐值(正常成人 RDA 为每公斤体重 0.8 克),实际摄入量常达 1.0-1.5 克 / 公斤。
在美国人眼中,蛋白质不再只是营养素,而是一种信仰。他们对高蛋白产品的需求非常高,推动了高蛋白食品和补充剂市场规模急剧扩张。
2025 年美国蛋白质补充剂市场规模预计达到 108.8 亿美元,至 2032 年预计将翻倍至 225.8 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 11%。
含高蛋白(每份 ≥15 克)的零食和饮料 2024 年销售额达 49 亿美元,占蛋白补充品市场近 70%,同比增长 9.3%。
全美高蛋白食品市场(包括主食、零食、RTD 即饮产品等)2023 年规模约为 179.7 亿美元,预计 2032 年可达 342 亿美元。
大学食堂、健身房里推销 " 蛋白质餐 " 已是日常,社交媒体上也在持续强化蛋白质饮食的正面形象。
曾几何时,美国人的早餐吃得非常放纵:香蕉面包、水果,偶尔还会吃一碗牛奶麦片。但是后来,蛋白质的宣传让许多人彻底放弃他们的传统早餐吃法。
感觉好像每个专家、每个算法、每个播客都在劝人们多吃蛋白质。在一篇报道美国最成功的蛋白棒品牌大卫能量棒的文章里,记者写道:" 它本质上就是一枚裹着金箔的蛋白质飞毛腿导弹。"
但小心别被骗了。社交媒体上的主要观点是美国人蛋白质摄入不足,但这可能完全是谎言。" 美国男性平均蛋白质摄入量超出联邦推荐量 55% 以上,女性平均蛋白质摄入量超出 35% 以上。" 这是《纽约 · 时报》记者、营养学博士爱丽丝 · 卡拉汉的解释。我们的身体无法储存多余的蛋白质。一旦摄入了所需的蛋白质,肝脏就会分解掉多余的蛋白质,转化为热量或储存为脂肪。
许多高蛋白饮品和能量棒,虽然蛋白质含量高,同样富含糖、盐和添加剂。消费者看到 "High Protein" 标签,就以为是健康食物,却忽略了它可能是另一种形式的垃圾食品。

在 10 月 23 日的《每日秀》中,路易斯 · 布莱克(Lewis Black)对美国人对蛋白质的痴迷的吐槽充满了他的标志性 " 火山式愤怒 "。他说,蛋白质被商业炒作成了 " 万能药 ",导致公众盲目跟风,把这种营养素塞进一切不该有的食物里,是美国当代 " 焦虑和商业愚蠢 " 的典型体现。
但最近的另一条消息是,美国人对蛋白粉的热爱可能会慢慢地使他们受到已知的神经毒素铅的毒害。
这是《消费者报告》上周发布的一项关于热门蛋白质补充剂中铅超标的调查的隐含结论。文章称,许多品牌 " 含有令人担忧的有毒重金属含量 ",包括铅:" 在我们分析的产品中,超过三分之二的产品,单份的铅含量超过了《消费者报告》食品安全专家建议的每日安全摄入量,有些甚至高达 10 倍以上。"
在这个 " 蛋白质狂热 " 盛行的国家,这一发现在媒体上迅速传播。不过,因为《消费者报告》以几乎不可能达到的低铅含量作为基准,这就让这个结论比实际情况更可怕。
这或许在提醒人们,无数人参与的这场 " 蛋白质信仰 ",更像是一种包装成健康的焦虑经济。
《消费者报告》可能夸大了蛋白粉中铅的威胁,但确实暴露了一个适用于所有补充剂的重要问题:在美国,它们受到的监管不足。
打着健康旗号的蛋白质热潮,如今已是一门大生意。据估计,2013 年至 2024 年间,声称富含蛋白质的产品数量增长了四倍。
这改变了食品经济,重塑了农业,奶农从奶酪制作过程中提取乳清蛋白,这种曾经被认为是毫无价值的副产品,在 21 世纪初,乳清蛋白约占奶农收入的 3%。而现在,这个数字是过去的三倍。
蛋白质也挽救了创业公司。一篇名为《小型食品实验室助力蛋白质热潮》的文章讲述了 YouBar 的故事。YouBar 成立于 2006 年,最初是一家两人厨房,专门生产蛋白质零食,如今为其他公司生产奶昔、坚果酱和烘焙食品——蛋白质松饼、蛋白质烤面包和蛋白质油条。
" 不管是什么,"YouBar 创始人说," 人们都想在里面加蛋白质。"
那么,星巴克这次,能精准押中人们的焦虑吗?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