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功胜表示,国际金融组织和中央银行等金融管理部门对稳定币的发展普遍持审慎态度。此前,在华盛顿召开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年会上,稳定币及其可能产生的金融风险成为各国财长、央行行长讨论最多的话题之一,比较普遍的观点主要集中在,稳定币作为一种金融活动,现阶段无法有效满足客户身份识别、反洗钱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放大了全球金融监管的漏洞,如洗钱、违规跨境转移资金、恐怖融资等,市场炒作投机的氛围浓厚,增加了全球金融系统的脆弱性,并对一些欠发达经济体的货币主权产生冲击。
2017 年以来,人民银行会同相关部门先后发布了多项防范和处置境内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政策文件,目前这些政策文件仍然有效。潘功胜透露,下一步,人民银行将会同执法部门继续打击境内虚拟货币的经营和炒作,维护经济金融秩序。另一方面,潘功胜也表示了人民银行将密切跟踪、动态评估境外稳定币的发展。
潘功胜明确指出,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之后,国际社会对危机的成因和教训进行深刻反思,认识到单体金融机构稳健并不代表金融系统的整体稳健,需要弥补微观审慎监管的不足,加强宏观审慎政策应对,防范金融风险的顺周期积累以及跨机构、跨市场、跨部门和跨境传染。
货币政策、宏观审慎管理、微观审慎监管在工具形式上有一些交叉,同时又各有侧重、相互补充。货币政策主要针对宏观经济和总需求管理;微观审慎监管主要关注单体金融机构的稳健运行;宏观审慎管理则维护金融体系整体稳定,阻断或弱化金融体系的顺周期自我强化和风险跨机构、跨市场传染。
在数字人民币方面,潘功胜表示,人民银行将进一步优化数字人民币管理体系,研究优化数字人民币在货币层次之中的定位,支持更多商业银行成为数字人民币业务运营机构。
据介绍,人民银行已经在上海设立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负责数字人民币跨境合作和使用;在北京设立数字人民币运营管理中心,负责数字人民币系统的建设、运行和维护,促进数字人民币发展,助力首都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建设。
在征信业务方面,潘功胜表示,人民银行研究实施支持个人修复信用的政策措施。
近年来,受新冠疫情等不可抗力影响,一些个人发生了债务逾期,相关信用记录可能仍持续影响着其相关经济生活。为帮助个人加快修复信用记录,同时发挥违约信用记录的约束效力,人民银行正在研究实施一次性的个人信用救济政策,对于疫情以来违约在一定金额以下且已归还贷款的个人违约信息,将在征信系统中不予展示。这项措施将在履行相关的程序后,由人民银行会同金融机构进行必要的技术准备,计划在明年初执行。
公开资料显示,人民银行运营的征信系统是一项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对企业和个人的金融违约行为进行记录,并供金融机构在开展业务时进行查询和风险评估。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违约记录在征信系统中的存续期为 5 年。
来源:元宇宙与人工智能三十人论坛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