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蒋波
来源 | 韩成功、王东
国庆后的泰山本已过了旅游旺季,但因一场储能盛会再次热闹起来。
10 月 16 — 18 日,2025 新型储能泰山发展大会暨储能产业与技术展览会(以下简称 " 泰安储能展 ")在山东泰安举行。
大会以 " 推动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共创能源绿色转型新格局 " 为主题,吸引了包括能源央企、山东地方国企以及储能民营企业等百余家企业参展。活动通过主论坛、平行论坛、项目观摩等多种形式,深入探讨储能技术的前沿趋势,共享产业发展的时代机遇,共绘合作共赢的美丽蓝图。

自从中国 "3060" 双碳目标提出以来,山东作为用能大省和产能大省,逐步走出了独特的绿色升级之路,风电光伏装机量在全国遥遥领先。依托丰富的风光资源以及良好的政策支持,山东的储能产业发展也独具特色。
泰安储能展的举办,是山东新能源产业大发展的生动注脚,也是泰安 " 储能之都 " 建设中的一张亮丽名片。在泰安储能展期间,华夏能源网(公众号 hxny3060)现场感受了山东新能源产业的火热、泰安发展储能的澎湃动能,并与多家知名企业负责人做了深度交流。
山海绿色底蕴深厚,奠定新能源产业坚实根基

山东是名副其实的新能源装机大省。" 十四五 " 以来,山东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以年均 25% 的速度快速增长,2024 年 6 月,成为东部沿海首个新能源装机突破 1 亿千瓦的省份。同时,山东还是连续多年的光伏第一大省,截至今年 6 月底,山东累计并网光伏装机高达 9118.4 万千瓦。
与新能源装机规模高速增长相配套,山东也在大力发展储能产业。据山东省政府新闻发布会公布的数据:截至今年 5 月,山东全省新型储能在运规模 808.5 万千瓦,较 2022 年底翻了两番,连续 3 年位居全国前列。山东的规划发展是,力争今年底全省新型储能规模突破 1000 万千瓦。
对于山东新型储能的大发展,水发绿色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 水发绿能 ")董事长孔德振持乐观态度,他向华夏能源网表示," 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必须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风电和光伏属于不稳定电源,储能则是不稳定电源和稳定电源之间的调频器和服务器,也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环节,能够实现清洁能源的最大高效利用。"

水发绿能董事长孔德振接受华夏能源网采访
山东储能产业实现高速发展,具备其独特优势。山东铁投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 铁投能源集团 ")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张风利认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一是政策与市场双驱动。国家 " 双碳 " 目标有力推动能源结构转型,为储能产业提供了坚实的政策支撑;山东作为经济强省和能源消费大省,电力需求极为旺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超过 51%,且电力市场机制完备成熟,独立储能电站等商业化模式更是率先落地实施,形成 " 政策定方向、市场注活力 " 的发展格局。
二是产业协同与场景应用双融合。山东有关省属企业聚焦主责主业,积极借助 " 能源 +" 模式整合资源,有力推动储能与交通、园区、基建等场景实现深度耦合,为储能发展提供了多元化的发展空间。
三是技术与资本双支撑。山东具备扎实稳固的新能源产业基础,同时,省属企业拥有专业化的产业技术整合能力,有力推动了抽水蓄能、独立储能电站等大型项目的落地实施;凭借多元化的投资运作模式,为项目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形成了 " 技术筑基、资本加速 " 的突出优势。
作为沿海大省,山东也在充分利用海洋资源推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山东半岛坐拥全国 1/6 海岸线,海域面积 16 万平方公里,海洋能源资源极其丰富,开发潜力巨大。
在泰安储能展上,山东华特拓疆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 华特拓疆 ")首席科学家刘延俊告诉华夏能源网:波浪能是海洋能中最主要的能源之一,波浪能的能量密度较高,相比风电和光伏,波浪能的发电时间更长。风电一年发电约 2500 小时,光伏约 1500 到 2000 小时,而波浪能一年可以发电 8000 小时以上,一年中 90% 以上的时间都可以发电。
对于海洋能的发展前景,刘延俊表示:"21 世纪是海洋的世纪,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海洋开发的前景非常广阔。从 2024 年开始,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已经制定了相关政策,大型国有企业也在积极准备。我们预计未来几年将是海洋可再生能源的示范应用阶段,随后将进入全面开发阶段。"
多种储能协调并进," 储能之都 " 动能强劲
早在 2021 年,泰安就提出了建设千万千瓦级 " 储能之都 " 的目标;2022 年,泰安市能源局发布《2022 年全市能源工作指导意见》,首次在官方文件中提出建设 " 储能之都 "。
经过 4 年的发展,如今,泰安已初步构建起多元互补的储能产业体系。作为山东储能产业发展的 " 排头兵 ",泰安走出了独具特色的储能产业发展之路。
" 依托独特的资源禀赋,泰安已逐步形成以抽水蓄能为主体、压缩空气储能为亮点、电化学储能与其他新型储能协调并进的产业格局,全市新能源装机容量达到 696.8 万千瓦。" 泰安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二级巡视员徐兆兵在泰安储能展上表示。
在抽水蓄能方面,华夏能源网注意到,早在 2007 年 6 月,泰山抽水蓄能电站一期四台机组就已全面投运。这是山东省首座大型抽水蓄能电站,由此也拉开了泰安投建抽水蓄能的序幕。
" 山东的抽水蓄能项目在选址上展现了优越的经济性,部分抽水蓄能项目自然资源优质,与同类型项目比成本上有很大优势。" 张风利表示," 另外,虽然电化学储能成本也在不断降低,但是抽蓄项目长时大规模的调峰能力是目前普通电化学储能项目所不具备的,这对于高速发展的新能源来说,是重要的调节载体,可长期支撑山东地区经济圈建设向纵深推进。"
张风利介绍,山东铁投集团已自主开发 1.2GW 抽水蓄能项目,项目正在快速推进中;同时也正积极在全国拓展布局各类优质项目。

铁投能源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张风利接受华夏能源网采访
除了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是泰安储能产业的另一大特色。在大会上,徐兆兵特别提到," 在盐穴储能领域,从 10 兆瓦的先行先试,到 350 兆瓦、660 兆瓦的迭代升级,泰安创下了多个全国第一。"
泰安肥城,是国内最大井矿盐生产基地。长期采盐形成的 46 对、超 2000 万立方米的地下盐穴,曾经是当地的 " 生态负担 "。但盐穴正是压气储能的理想载体。当前,泰安正在 " 变废为宝 ",全力打造千万吨级制盐基地、千兆瓦级盐穴储能基地、百亿级储能装备制造基地。预计到 2025 年,全市盐穴储能规模达到 150 万千瓦;到 2030 年将达到 300 万千瓦。
" 与抽水蓄能相比,压缩空气储能的审批流程和建设周期更快。依托肥城市丰富的地下盐穴资源,公司计划在当地投建 2 × 300MW、总容量 3.6GWh 的压缩空气长时储能项目。" 孔德振告诉华夏能源网说。
据孔德振介绍,该项目于去年 8 月签约,位于肥城市经济开发区盐穴储能产业园内,总投资 29.4 亿元。项目采用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自主研发的 300MW 先进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系统额定设计效率 72.1%。
名企聚势赋能齐鲁大地,共绘清洁发展新画卷
山东及泰安储能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当地政府的推动,更离不开储能企业的积极参与。
华夏能源网注意到,在泰安储能展上,参展参会的企业不仅有能源央国企巨头,还有众多山东本土国企和民营储能企业。这些企业将自身的业务、资源优势与新能源行业相结合,在山东这片的土地上,描绘出了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美丽画卷。
水发绿能是水发集团旗下三级公司。水发集团成立于 2009 年 11 月,总部位于济南,是山东省政府批准组建的全省骨干水利工程投融资平台,2017 年 9 月由山东省水利厅划归山东省国资委统一监管。目前,集团业务涵盖水利水务、现代农业、清洁能源三大板块,并旨在打造一个 " 水农结合、能源赋能、具有全国重要影响力的综合性水利水务企业集团 "。
" 当前国内的制造业已经非常‘卷’,国企如果再布局储能设备制造环节是没有优势的。" 孔德振向华夏能源网表示," 水发集团更大的优势在储能资源整合、资源调配以及后续的技术研发上。另外,对于负荷端用电企业的电价调配、功率的调整,集团也比较擅长。"
据介绍,自国家 " 双碳 " 目标提出以来,水发集团抢抓清洁能源产业发展机遇。截止目前,集团清洁能源总容量超 700 万千瓦。其中,风电、光伏 645 万千瓦,已装机运营 215 万千瓦,位居国内五大地方清洁能源企业行列。
铁投能源集团是山东铁投集团全资子公司,2025 年 4 月 7 日成立,注册资本 100 亿元,致力于构建涵盖风、光、核、储的多元化能源体系,承担着交能融合发展、打造绿色能源产业的使命。成立以来,铁投能源集团致力于打造成为 " 千亿资产、百亿收入、省内头部、国内领先 " 的新型能源产业投资运营商。
张风利向华夏能源网表示," 铁投能源集团的核心优势在于储备了丰富的可开发资源,各类能源资源业态丰富,能够支撑公司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尤其是在山东区域,山东铁投集团作为铁路用电大户,投资建设新能源优势明显。
据介绍,铁投能源集团立足山东、布局全国,通过自主开发与合作并购,基本形成了光伏、风电、核能、换电重卡、抽水蓄能等相互支撑、协同发展的业务格局。目前综合装机量 3GW,业务覆盖全国 10 个省(区、市),储备项目容量规模超 10GW。

华特拓疆首席科学家刘延俊接受华夏能源网采访
华特拓疆是山东华特控股集团控股的国资企业,公司依托山东大学的雄厚技术积累,以能源类技术装备为主业。目前,公司技术团队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重大科研任务,研发了 " 漂浮振荡浮子式波浪能发电装置 "、" 横轴转子水轮机波浪能发电装置 "、" 全封闭偏心摆式波浪能发电装置 "、" 集成海上平台的一体化波浪能发电装置 " 四类海洋波浪能发电装备。
刘延俊表示:" 我们在波浪能技术上已经解决了卡脖子问题,设备已经实现了全部国产化,技术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随后将进入全面产业化阶段。我们将努力把先进的海洋能技术落地好、转化好,为山东新能源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贡献力量。"

END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