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手机内存是 " 金子 " 做的吗?怎么突然贵得这么离谱!!!
前两天红米 K90 发布,顶配版价格冲上 5000 元档,连雷军都亲自下场解释:" 最近内存涨价实在太多 "。

网友们一算账才发现:去年加 256G 可能只要 300 块,今年直接干到五六百!都说黄金在涨,可这内存的涨幅,怕不是要赶超金价了?

这还真不是某一家厂商搞事情,而是整个行业的 " 集体失控 "。iPhone 17 Pro Max 的 2TB 版本比 1TB 贵出整整 4000 块,安卓阵营这边,从 256G 加到 512G,差价也普遍飙升到 500-600 元。仿佛一夜之间," 存储自由 " 成了奢侈品。
所以问题来了:内存价格到底为啥疯涨成这样了?

如果你最近有换手机的打算,大概率会注意到一个现象:存储容量的差价,变得有点 " 看不懂 "。
以前我们习惯了 " 加容量加一点钱 ",大概加个两三百或者三四百就从 128GB 到 256GB,这是合理的。但今年,这个差价直接翻倍。像安卓旗舰这边,256GB 升到 512GB 差价直接涨至 500 – 600 元,甚至更高。
比如开头提到的红米 K90,标准版 12+256GB 卖 2599 元,12+512GB 卖 3199 元。
这中间就有 600 的差价了。

而再看上一代 K80,12+256GB 是 2499,12+512GB 是 2899。
这中间的差价是 400 块。

升了一代,光内存这就又贵了几百。。。。
用户们肯定有意见了,于是卢伟冰第二天就宣布,K90 标准版 12GB+512GB 版本在首销月内直降 300 元,售价由 3199 元下调至 2899 元。但说白了,这也只是个迫于舆论的限时活动。

其它旗舰新机也是如此,像 OPPO Find X9 系列:标准版 12GB+256GB 是 4399 元;12GB+512GB 是 4999 元。
而 X8 标准版同样版本,一个是 4199,一个是 4699。
一个差价 500,一个差价 600,今年悄悄摸摸就又涨了一张毛爷爷。

甚至 X9 Pro 的 16GB+1TB 涨的更凶,到了 6999。
而去年同等是 6799。

再看苹果这边更离谱—— iPhone 17 Pro Max 的 256GB 升级到 512GB 需加价 2000 元,而 2TB 比 1TB 整整贵出 4000 元,几乎是一台中端安卓机的价。甚至按照当前金价来看,这 2000 就是 2 克黄金,4000 元也相当于 4 克多黄金了。难怪网友吐槽,这内存跟黄金有啥区别。。。。

但金是钱更保值,这样一想升级个内存简直肉疼,感觉现在想买 512G 但不过分追求新芯片的话,真不如做个等等党,瞅准时机入手降价后的老款旗舰!

那么问题来了,手机内存价格到底怎么了?512GB 存储是真配不起了吗?
问题就出在源头。
10 月 23 日,三星、SK 海力士等内存巨头就宣布:第四季度内存和闪存价格最高上调 30%。我们来算笔账,假设去年一颗 24GB 内存芯片成本是 360 块,现在要 470 块;一颗 1TB 闪存芯片去年成本大概 580 块,现在涨到 750 块。
光这两样一起,一套 24GB+1TB 的存储成本就从去年 940 块涨到如今的 1220 块,净增 280 块。但这还仅是芯片本身成本,没算上电路板、封装测试那些乱七八糟的费用。这么一看,厂商压力能不大吗?

而涨价背后,或许是全球 AI 热潮,正在吃掉原本属于我们手机的内存产能。消息称,云服务商和 AI 巨头们正疯狂扫货,把全球内存产能几乎买光了。像亚马逊、微软、OpenAI 这些大公司为了建设 AI 数据中心,包圆了海力士、三星、美光等厂商的大量产能。
而这些给 AI 服务器用的顶级 SSD,和你手机里的闪存芯片,在核心上出自同一条生产线。现在 AI 这个 " 超级大胃王 " 几乎吞掉了大部分高端产能,留给手机的份额自然又少又贵。

结果就是,据说 LPDDR5X 内存的价格在去年秋季以来已经上涨 15%-20%,且交付周期已经拉长到 26-39 周,现在下单甚至要排到明年年底才能拿到。僧多粥少,厂商拿货又难又贵,最终到消费者手里,就只能接受 256G 升 512G 要多花 500 块,甚至以及 24GB+1TB 的消失。
甚至有行业预测,明年这些旗舰机内存价格还要涨 20%-30%。额,我们可能真要告别 " 去年同价换新机 " 的时代了。。。。

说到底,可能因为下半年新机扎堆发布,让咱们对这次涨价的感觉特别强烈。手机内存当然不是金子做的,但今年的行情,它确实在往那个价位靠拢。市场需求上去了,但供应链的产出没跟上,价格自然就被推高了。最后这多出来的成本,还是得由咱们消费者来承担。
这并不是谁的 " 阴谋 ",而是技术发展带来的必然变化。有消息称,这波涨价潮短期内恐不会结束,如果内存价格在明年还不能回稳,电子消费品市场又将进入新一轮价格调整期。
而作为消费者,我们能做的就是改变购买心态,学会按需选择,不要盲目追求高配置。如果如果你有换机计划,今年双 11 可能是未来一年内最好的入手时机。等现有库存清完,后续机型可能更贵。
总之,在内存快变成 " 金子 " 的今天,咱每一分钱都得花在刀刃上。别让选择存储容量,成为换机时最大的负担。
本文由极果用户极果媒体原创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