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科技 10 月 30 日消息,据媒体报道,今年 9 月,四川省内电力现货价格曾出现全天负电价的现象,其中出清最高价格为 -0.034 元 / 度,最低价格为 -0.05 元 / 度,引发各界的热议。
而这并非个例,据悉此前此前负电价已在山东、浙江、内蒙古等多地发生。
2024 年 " 五一 " 期间,山东电力现货市场就曾出现连续 22 小时负电价。
而到了 2025 年,负电价出现范围有所扩大。
1 月,浙江首次出现负电价,浙江电力现货市场连续两日报出 -0.2 元 / 度的最低电价,成为中国第二个具有现货负电价的现货市场。
4 月,内蒙古首次出现负电价,蒙西电网电力现货市场日出清最低价为 -0.004 元 / 度。

据悉,现货市场出清价格通过竞价排序产生,当某特定时段电力供给大于需求时,就可能产生负电价。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有专家表示:" 负电价不等于负电费 "。
专家解释称,在高比例中长期合约的约束下,发电企业的大部分电量以提前确定的价格进行结算,锁定了大部分收益。
即使现货市场出现负电价,发电企业仅需承担剩余小部分电量的亏损,整体收益仍能保持稳定甚至实现盈利。
由于有高比例中长期合约的保障,在结算层面不会出现发电主体真的 " 付费发电 " 的情况,至多是让出了一部分发电利润。
因此,在新能源发电量较高时,尽管在批发市场存在负电价,但是无法传导至参与零售市场的广大用户处,无法引导他们消纳过剩的电力。
这个现象也导致了即便负电价的频率已经很高,但是其带来的低价用能社会福利并没有充分传递给广大的终端用户群体。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