豹变 前天
直播间巨变,东方甄选率先「换赛道」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一场产品革命

「核心提示」

当直播电商仍深陷流量博弈的红海,行业竞争停留在话术内卷与流量争夺的浅层逻辑时,东方甄选正悄然掀起一场从 " 流量依赖 " 到 " 产品为王 " 的深层变革。

10 月 28 日,新东方发布了最新财报,东方甄选的战略转向,在这份财报中浮现清晰脉络——聚焦健康高品质的自营品矩阵,以品类扩容、技术创新筑牢供给根基,让自营品逐步渗透家庭消费场景,成为市场认可的核心增长引擎。

财务表现同样印证着转型正在生效。有投资者按照新东方财报中非控股权益及持股比例推算,东方甄选 2026 财年一季度盈利超 1 亿元。

8 月末东方甄选公布的年报也显示,2025 财年剔除资产处置影响后,公司有 30% 的净溢利同比增幅,其中自营品 38.1 亿的年度 GMV 成为破局关键。

历经 " 小作文事件 " 后的行业唱衰与业务阵痛,东方甄选正卸下顶级流量的光环,在直播间之外书写全新增长剧本。这场脱离流量依赖的 " 产品革命 ",究竟如何重构电商竞争的底层逻辑?答案藏在其对产品力的极致打磨与战略深耕中。

直播间外的隐藏 " 副本 "

事实上,这轮业绩发布前,今年 8 月东方甄选已经经历过一波股价飙升,市值最高突破了 500 亿港元。

当时,距离头部主播董宇辉离职已经整一年,在这场昂贵的 " 分手 " 之后,公司一度面临市场质疑,认为没有超头的直播机构将走向黯然。

然而,8 月财报中给出了相反的答案,2025 年财年,自营产品成为增长点,SKU 比上一年同期增加近 50%,对应的自营品营收来到 35 亿,占总营收的 80%。

不过,从流量驱动到产品驱动,在外界的解读中,多少都带有点 " 被迫 " 转型,背水一战的意思。

实际上,这背后是一个被长期忽略的真相:东方甄选从诞生之初,就是一家产品驱动公司,而非 MCN 机构。

早在 2022 年 4 月底,东方甄选还未凭借知识直播出圈时,第一款自营产品金枕榴莲已经上线。在 2021 年底转型电商的首场抖音直播中,礼盒装平石头苹果、柞水木耳、嵩泰茶香猪肉等产品 ...... 已显露出俞敏洪对于产品品质的坚持。

他在个人公号上写:" 最初东方甄选确定卖农产品 …… 是为了使基层老百姓的产品好卖一点,收入增加一点。同时让消费者能够得到更好更多的产品。"

今年 8 月,东方甄选 2025 财年投资者业绩交流会上,俞敏洪也再次提到," 从第一天起,我们就明确了‘产品为王’的核心逻辑 "。

只是," 产品为王 " 的路起步艰难。

早期供应链尚未成熟,产品定价偏高,直播间反响平平,在当时各种主打 " 全网最低价 " 的直播间里,消费者没有意愿为这些尚未打开知名度,且价格不占优势的农产品买单,同时产品定位也尚不明晰。像金枕榴莲这样的自营品,上架后鲜少有人问津。

但侧面也说明,东方甄选初心并非单纯追求流量,而是希望通过产品品质建立品牌信任。

2022 年 6 月,东方甄选直播间依靠双语知识型直播走红,自营产品被更多人看到。外界更多将这一阶段东方甄选的成功定义为流量加持,但能将流量沉淀下离不开过硬的产品。

主播是放大器,产品是基石,只是过去头部主播的光环,一度掩盖了产品的底色。

到如今,财报揭开了东方甄选的 B 面:只有以产品为根基,才可能穿越流量周期。过去三年多东方甄选在直播间外默默构建的产品体系开始发力,到今年 5 月,其自营产品数量已攀升至 732 款,同比增加近 50%,并涌现出多个爆款。

315 晚会后仅 3 个月推出的卫生巾新品,其实在内部孵化近一年,经过 20 多版调整后,上线两天售罄 18 万单;自营益生菌上市 5 个月登顶抖音儿童益生菌榜单;生鲜食品中的烤肠,累计销量达 2.6 亿根。

8 月公布的 2025 财年财报中,东方甄选大部分营收仍来自抖音,但自营品却成为决定销量的关键。如今,抖音直播间橱窗中,销量前十的产品中多数为自营款。

同时,更多订单向东方甄选 APP 靠拢,来自东方甄选 APP 的 GMV 占比,由 2024 财年的 8.4% 提升至 15.7%。这说明背后的下单链路正在改变——用户不再是蹲直播间,而是在 APP 端搜索 " 东方甄选卫生巾 "" 东方甄选虾仁 " 直接下单。

回过头来看,早在 2022 年 8 月俞敏洪就在个人公众号上写到," 我们不关注一时的热闹,更加关注长远的发展 "," 基于外部平台的商业模式有强烈脆弱性 ",强调公司开始做农业和生活用品产业链以及供应链的布局。

也是在那个月,东方甄选上线了独立 APP。

这些直播间外的支柱渐渐丰满,让东方甄选的真正策略浮上台前。今年 8 月,俞敏洪首次明确提出 " 三角形战略 " ——即以 " 产品会员体系 " 为核心,以 "APP 自有平台 "" 抖音直播团队 " 为两大支撑,构建长期竞争力。

2025 财年中,东方甄选自营产品 GMV 实现 38.1 亿元,占比达 43%,相较于 2024 财年的 40%,提高了三个百分点。东方甄选 APP 付费会员订阅数达到 26.43 万人。

这也意味着,东方甄选的故事,从来不是 " 告别顶流之后的被迫转型 ",而是一场 " 产品驱动 " 的长征。当行业仍在追逐流量的潮起潮落时,它已悄然将竞争壁垒从 " 直播间的话术 " 转向 " 产品的底气 "。

学做 " 线上山姆 ",打三场战役

在浙江嘉兴的一家蚕丝工厂,东方甄选的主播没有站在精心布置的直播间里,而是穿梭在丝绸生产线之间。镜头跟随他们的脚步,记录下从精选双宫茧到手工拉制桑蚕丝被的全过程。

此类溯源直播,东方甄选在 2024 年举办了 145 场。从滨州的家纺工厂到山东东营的虾养殖场,镜头所及之处,每一场溯源都带来了更直观的消费者触达。用户看到的不只是商品,而是背后的生产细节、品控标准。

俞敏洪口中的以 " 产品会员体系 " 为核心,让不少人觉得东方甄选越来越像 " 线上山姆 "。

提到山姆,没人会否认它的成功。作为零售商超巨头,它靠 " 少而精 " 的选品和爆款逻辑,让麻薯、烤鸡、进口牛肉成了 " 网红代名词 ",甚至吸引盒马、家乐福等同行纷纷模仿它的 " 精选模式 "。然而成为 " 山姆 " 并不容易,原因很简单:拨开产品表象,学习山姆需要的从一套从产品、供应链到会员体系的系统性升级。

显然,人人都想成为山姆,但在复制山姆的路上,东方甄选还有选品、供应链、会员体系建设三场硬仗要打。

众所周知,山姆有一套严苛的选品体系,逻辑在于 " 少而精 "。门店 SKU 常年控制在 4000 个左右,其中自营品占比近三成,每一款都要经过 " 全球溯源 + 多轮品控 "。比如进口牛肉,会追溯到澳洲、新西兰的具体牧场,要求牧场记录牛的饲养周期。

东方甄选在选品上正朝着这个方向走,但与山姆相比,其自营 SKU 数量仅有 700 多个,数量较少,同时受限于供应链规模,个别产品价格尚未压缩到最低。

好在东方甄选在选品细节上足够用心,拿自营国产大虾来说,团队与山东养殖场合作,从虾苗到出厂经历 5 次检测,要求活虾出塘前 30 小时不投喂,确保虾线干净无腥味。

但是 " 少而精 " 的精选路线,本质是为了集中火力在单个爆品上,通过巨量订单拿到更优采购价这一点,东方甄选还在追赶山姆的路上。

选品的底气,终究要靠供应链托底。山姆能做到 " 全球好货低价卖 ",核心是通过极致供应链降低产品价格,省去中间批发商环节。

东方甄选也在啃供应链这块 " 硬骨头 ",在全国 10 个核心城市布局 40 个仓库。为了保证生鲜品质,它还针对性优化生产技术。

以冻虾为例,为解决解冻后水分过多的问题,东方甄选升级了活虾速冻技术,将解冻后的水分损耗率控制在 5% 以内。

要摆脱对外部平台的依赖,形成会员经济闭环,建立私域流量池是关键。为此东方甄选推出了自营 APP,并在 2023 年上线 199 元年费的会员服务——这一年费虽低于山姆,但与其免费洗车、齿科护理等多元化专属权益相比,东方甄选的会员权益略显单一。

此外,东方甄选的会员规模远小于山姆,且与后者 "900 万会员贡献 70% 营收 " 的成熟运营模式存在显著差距。不过,为了增加用户粘性,未来,东方甄选计划通过每晚半小时的 " 俞敏洪知识分享 " 等活动,邀请文化名人等定期连麦,让 APP 有机会成为产品、内容与用户的超级入口。

显然成为另一个 " 山姆 " 并不容易,而且与流量电商的轻资产相比,东方甄选建产地仓、搭冷链、捋顺供应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短期内或会面临较大的成本压力。但长远来看,这种重资产投入,才能形成 " 供应链 - 产品 - 会员 " 的正向循环,为长期主义打好地基。

一场 " 负重 " 的远征

当流量红利见顶,直播电商的终局不再是 " 谁更会卖货 ",而是 " 谁更懂产品 "。

东方甄选走的这条路,也迎来越来越多的同行。从李佳琦所属的美 ONE 推出自有品牌 " 所有女生 ",到三只羊上线 " 小杨臻选 "APP,再到辛选布局产地仓、推进 " 去个人 IP 化 ",几乎所有头部机构都在尝试从 " 轻资产的流量生意 " 走向 " 重资产的产品实业 "。

然而,这条转型之路远非更换货盘那样简单。它至少面临三重考验:

其一,是逻辑重构之难。

机构必须彻底打破对流量的路径依赖,将资源从投流买量转向产品研发与供应链深耕。三只羊虽早早推出自营 APP,但受限于自营产品的数量只有 40 多个,至今个别自营产品销量仅 2 位数,可见用户心智仍牢牢绑定在直播间内,尚处于转型期的摸索当中。

其二,是品控体系之重。

从 " 带货者 " 转变为 " 产品负责人 ",意味着要对质量承担终极责任。辛选曾多次因品控问题陷入争议,说明从供应链到质检的全流程管理,是转型路上最易 " 爆雷 " 的一环。

其三,是用户认知之困。

如何让消费者从 " 认主播 " 转变为 " 认品牌 ",是真正的挑战。美 ONE 推出 " 所有女生 " 品牌,正是试图将用户对李佳琦的信任,迁移至一个更稳定的品牌符号上。

在这条众多玩家探索却难见突破的路上,东方甄选为了走得扎实一些,没有急于扩品,而是用两年时间把自营 SKU 从百余款做到 700 多款,重点落在了品控;也没有把 APP 当成 " 带货工具 ",而是通过自营产品吸引会员,在粉丝中形成自发地分享。

从近两年的业绩来看,东方甄选并未形成短期内的爆发式增长,却在流量波动时稳住了基本盘。小作文事件后,毛利率由 2024 财年的 25.9% 提升至 2025 财年的 32%。

其实,从 2018 年 " 直播元年 " 至今,直播电商已经走过了流量红利期,行业正在从追逐流量的 " 快 ",步入经营产品的 " 慢 "。

极致低价、情绪驱动的竞争,只会让商家的利润越来越薄。置身其中的玩家,过度依赖流量,只会愈加被动。想寻求可持续发展,必须从 " 销售驱动 " 转向 " 产品驱动 ",形成 " 产品 - 供应链 - 用户 " 的系统循环。

有意思的是,在东方甄选刚开始爆火时,俞敏洪在公号里写下:" 我们的原计划,不是爆发,而是循序渐进。"

他是带着反思的," 爆红有点像火山爆发一样。火山爆发会带来两个结果:一个是破坏性的,甚至带来毁灭。但也是建设性的。火山爆发后在火山灰所覆盖的地方,种植出来的庄稼和粮食都会蓬勃生长。"

是破坏性,也是建设性,如今 " 流量火山 " 已过,如何让万物蓬勃生长,东方甄选仍然行走在这场远征中。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东方甄选 俞敏洪 新东方 作文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