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卡夫亨氏,中国消费者可能并不熟悉,但公司旗下的亨氏番茄沙司等产品早已出现在不少中国家庭的餐桌上。这家巨头进入中国市场已经超过 40 年,旗下品牌超 20 个,涉及调味品、奶酪等多个品类,卡夫亨氏还在 2010 年收购了中国的调味品品牌 " 味事达 "。
近年来,卡夫亨氏的日子并不好过,去年净销售额出现了 3% 的同比下滑,股价更是一路下跌。在 " 自救 " 路上,卡夫亨氏今年抛出了两大消息,一是宣布计提 93 亿美元的非现金减值,二是计划在 2026 年下半年将公司 " 一分为二 "。
一时间,上述消息引发市场热议,尤其是其中牵涉到了 " 股神 " 巴菲特:一是因为巴菲特旗下公司作为卡夫亨氏的股东,也进行了巨额减值计提;二是因为卡夫与亨氏在十年前的并购由巴菲特等推动,如今却要成为一段历史。
在市场关注下,当地时间 10 月 29 日,卡夫亨氏披露了三季报。第三季度,卡夫亨氏净销售额为 62.37 亿美元,同比下降 2.3%,调整后的营业收入为 11.06 亿美元,同比下滑 16.9%,净利润为 6.13 亿美元。净销售额持续下滑,业绩仍然承受压力,与此同时卡夫亨氏也下调了全年的业绩指引。

卡夫亨氏旗下品牌 图片来源:公司官网截图
前三季度净销售额同比下滑 3.5%,下调全年业绩指引
相较于上半年的数据来看,卡夫亨氏净销售额的下滑速度正在收窄,这也导致前三季度卡夫亨氏的净销售额降幅收窄至 3.5%,而上半年的这一数据是 4.2%。
虽然三季度有回暖迹象,但公司管理层对于第四季度的业绩预期并不太乐观,下调了全年的业绩指引:有机净销售额下调至同比下滑 3%~3.5%,此前预期为同比下滑 1.5%~3.5%;按固定汇率调整后营业收入预期下调为同比下滑 10%~12%,此前预期为同比下滑 5%~10%。
卡夫亨氏首席财务官 Andre Maciel 介绍了全年业绩指引下调的原因:" 新兴市场呈现增长放缓的趋势,这主要受印尼市场收入持续下滑影响。同时美国零售业持续承压。"
从财报来看,新兴市场是目前卡夫亨氏增速最快的市场。三季度,新兴市场净销售额为 7.1 亿美元,同比增长 3.8%,而北美市场净销售额同比下滑 3.8%,其他发达市场净销售额则同比增长 1.6%。对比二季度来看,新兴市场第三季度的增速也有所放缓。

图片来源:财报截图
相较于净销售额的小幅下滑,卡夫亨氏前三季度的净亏损达到了 64.96 亿美元。《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这主要源于今年产生了 93 亿美元的非现金减值。
卡夫亨氏的表现,还影响了股东伯克希尔 · 哈撒韦的业绩,其对卡夫亨氏的投资计提了 37.6 亿美元的非暂时性减值损失。熟悉资本市场的都知道,伯克希尔 · 哈撒韦是巴菲特旗下公司,也就是说,卡夫亨氏竟让 " 股神 " 也遭遇了滑铁卢。
从去年开始,卡夫亨氏的净销售额已有多个季度出现同比下滑,去年全年也是同比下滑 3%。除了业绩表现不理想,卡夫亨氏的股价也下跌明显,2015 年刚上市时在 50 美元 / 股以上,截至当地时间今年 10 月 29 日,公司股价已跌到 24.38 美元 / 股。
再回应分拆:" 现阶段我们认为初始方案是合理的 "
更具戏剧性的是,就在上个月,卡夫亨氏官宣计划分拆为两家公司,在 2026 年下半年完成。十年前的一场 " 联姻 " 走向了合久必分。
不过,这次拆分也并非简单回归十年前的状态。计划分拆的两家公司分别为 "Global Taste Elevation Co."(暂定名,意为 " 全球风味提升公司 ")和 "North American Grocery Co."(暂定名,意为 " 北美杂货公司 "),两家公司都拥有卡夫品牌。
不同的是,全球风味提升公司拥有亨氏、味事达等标志性或本土特色品牌,聚焦高潜力品类及区域市场,其 2024 年约 20% 净销售额来自新兴市场;后者则聚焦稳定增长的品类,2024 年约 75% 的净销售额来源于各自品类数一数二的品牌。综合高管对分拆计划的阐释来看,全球风味提升公司追求在不同区域市场实现高速增长,更强调国际运营策略布局,北美杂货公司则追求在限定区域内保证稳定增长。

图片来源:公司官网截图
对于此次分拆的原因,Andre Maciel 在三季报财报电话会上再度强调,此举首先是为了聚焦核心业务。
将一家年净销售额超 250 亿美元的企业分拆为两家公司,这背后涉及到的环节极为复杂,在卡夫亨氏将上述计划官宣后,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
在三季报财报电话会上,有分析师问及此次分拆是否有变化,Andre Maciel 回应:" 现在,我们正开展全面的底层调研工作,相关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如果后续发现某些调整能为股东创造更大价值,我们随时会作出调整。但现阶段我们认为初始方案是合理的,因为此前已进行了充分考量。"
回过头来看,十年前的一场 " 联姻 " 成就了一个食品巨头,规模效应显著,而十年后的 " 一分为二 " 则更多考虑到庞大体系下的管理复杂性。实际上,不仅仅是卡夫亨氏,全球其他快消品巨头在近两三年内都提出了 " 聚焦核心业务 " 的战略方针,通过裁员、分拆、出售等方式 " 瘦身 "。更大的企业规模,在当前的背景下反而成为了 " 拖累 "。而 " 瘦身 " 究竟是削弱了竞争力,还是能够更快速前进,这也是市场所关注的重点。
每日经济新闻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