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嘉善的水乡古镇中,白墙黛瓦、流水小桥营造出一种时光缓释的宁静氛围。就在这样的古意与静谧中,AAC 瑞声科技日前在此举办了一场名为 " 想象例外 " 的感知技术峰会。没有传统的 " 器件参数比拼 ",而是向硬件体验新维度的探索。展现了 AI 时代智能终端场景如何带来革新,从新感官主义的角度,让 AAC inside 的数字信号拥有物理世界的温度。
价值链再造:元件厂向感知系统提供商转型
有些朋友可能对于瑞声科技不是那么熟悉,但实际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数码产品,很多都有着瑞声科技的身影:从手机马达、扬声器,到如今车载音响,瑞声科技正用自己的技术,慢慢改变着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的感知。
如果我们把消费电子硬件比作一个人,那声学、触觉、光学、传感器这些模块就像是 " 神经末梢 "。而这次活动让我们知道,瑞声正努力从 " 末梢制造者 " 升级为 " 中枢体验架构师 "。瑞声致力于感知体验解决方案——涵盖声学、光学、触觉、传感器及半导体、精密制造等。
长期以来,瑞声为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智能汽车、AR/VR 设备提供扬声器、微型振动马达、MEMS 麦克风等关键元件。然而,面临元件市场利润趋缓、供应链竞争加剧、同质化严重的环境,瑞声选择 " 往上走一层楼 ":不再单纯生产零件,而是提供 " 感知整合方案 " ——即在声、触、光、传感这些维度建立更为复杂的交互系统,从而提升整体体验的 " 附加值 "。
这一战略转变也体现在了这次活动之中,不再只展示新马达或新扬声器,而是展示 " 你所能感觉到 " 的系统体验。从高音单元、光学麦克风,到振动反馈合一模块、场景化应用,瑞声正在构建 " 从感知传感器到用户感知闭环 " 的能力。这对于一个长期被视为 " 元件供应商 " 的企业而言,是一次定位再造。
产品聚焦:三大感知模块揭示技术走向
AI 驱动的智能终端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语音助手,而是跨入 " 多感官 +AI 驱动 " 的演进周期,行业开始深入到视觉、听觉、触觉三大核心感知系统,构建会 " 看、听、感知 " 的 AI 终端产品。所以,在此次峰会上,瑞声科技展示几款非常有意思的产品模块,它们既体现了技术深度,也预示出瑞声下一步的市场切入点。
在声学领域,瑞声展示了一款 MEMS 高音单元。其核心优势在于:更清澈的高频细节、更快的响应速度、更小体积。若能大规模量产并向耳机市场渗透,意味着在 TWS 乃至头戴式耳机市场,用户对 " 高频解析力 " 的期待将被进一步拉高。
还有行业首发的同轴扬声器 2.0,相比上一代,同轴扬声器 2.0 采用高低音共用磁路和自密封单体整机围腔设计,在结构、材料、算法层面全面升级,最终实现低频再升级,高频优势进一步释放的悦耳动听之声。
在触觉领域,瑞声科技打造了物理 AI 世界的 " 触觉语言 "。极具亮点的超薄侧键方案和 Combo Ultra 声学马达二合一产品,也是在活动期间亮相。目前业界常规电容按键缺乏局部振感、难以精准、及时模拟物理按键反馈的问题。而瑞声科技的超薄侧键方案,能够实现媲美机械快门按键半按对焦、重按拍照、长按连拍的使用体验,为用户提供更接近真实的物理反馈。此外,侧键方案也可根据客户需求定制化开发游戏肩键功能。
振动马达+扬声器合一模块就更有意思了,瑞声将振动模块与扬声器整合,释放手机内部空间、提升模块整合效率。对于手机厂商而言,这不仅意味着更薄、更轻机身有空间可能,也为振动反馈、声场表现、触觉体验的提升打开新的路径。
在光学领域,瑞声科技依托 WLG 技术的高度集成,行业首创非球面、棱镜与球面三合一一体成型方案,带来了影像体验上的显著提升。瑞声的方案在应用到小米 17 Pro Max 之后,带来了很好的用户口碑。
另外还有光学麦克风,就更有一点黑科技的意味了。它可以实现专业录音棚级别 80dB 超距离拾音,对于未来的 AI Agent 来说,这就是它们的顺风耳。在通话、语音助手、音频录制场景中,手机或可实现远场拾音、更低噪声、更强抗干扰。这将成为智能手机、车载系统、会议系统中的加分项。
在折叠屏领域,特别是小折叠的细分领域,针对用户对铰链小角度无法悬停等一系列问题,瑞声科技这次也是带来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方案—— AutoFlip,具备单手轻松操控、任意角度悬停、智能记忆拍照角度、一秒变回手动模式的诸多优势,实现了多项行业首创功能。
这些模块看似是硬件 " 零件 ",但它们的意义在于:构建 " 声、触、传感、光 " 四维交互的基础;而这种基础正是未来智能终端、车载交互、AR 设备所共需的。
XR、具身智能、车载场景,更多场景下的技术落地
而除了这些常规的消费电子领域之外,在这次活动上,瑞声科技也展示了其对于 XR、具身智能、车载领域的一些独到见解和思考。
在 XR 领域,瑞声科技与 Dispelix 携手推出了 25 度视场角单层彩色光波导镜片。该产品可适配市面上大多数光机模组,加速 AR 眼镜的普及;亮度支持全天候佩戴,用户获得清晰明亮的 AR 视觉。更关键的是,瑞声科技全彩光引擎还实现了极致的小型化,能够凭借不足绿豆大的体积,为用户带来了影院级全彩显示,这让我们对于未来的 XR 产品有了更大的期待。
另外还有当下热门的具身智能、AI 等先进制造领域,瑞声科技如今同样也是行业领军的水平。在这次峰会上,瑞声科技带来全栈自研的灵巧手解决方案。整套系统涵盖了电机系统、传动系统、控制系统三大关键技术,展现了瑞声科技面向未来技术的一些思考。
当然,还有车载方案,如今汽车作为增量场景,有着极为庞大的市场,而瑞声科技多年前就已经进入了车载声学模块领域,比如音响系统、微型扬声器、振动板等。此次峰会期间,也是以《科技与美学:重构车载声学新体验》圆桌论坛的形式,以极氪 9X 为例,展示了瑞声科技是如何来思考车载场景下,如何去提升消费者的体验。
其实,无论是手机、耳机等消费电子场景,还是具身智能、汽车等场景,在这些应用场景中,核心逻辑都非常相似:元件不再只完成 " 发声 "" 振动 "" 检测 " 本身,而是参与 " 感知—响应—体验 " 的完整链条。用户不只是听见或振得起,而是 " 感到 " 环境、交互、情境的变化。
结语
在那一天的水乡小镇里,当古桥边流淌的水声与展厅内静默运转的技术产生对比时,我忽然有种预感:我们正在硬件设备的下一层次里行走,不只是 " 看得见 "" 听得见 ",而是 " 感受得到 "。而瑞声,正试图在这条路上,承担起 " 感知体验 " 供应商这一角色。你下次拿起手机,听一段音乐、滑动一个界面、坐进一辆车,它可能不仅是你的耳朵、手、眼的协作,而是一个被默默优化的 " 感知系统 " ——而这背后,瑞声的名字或许比你想象得更靠近未来。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