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弹财观 前天
大明电子IPO:汽车电子“隐形冠军”养成记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2025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提升,智能驾驶技术加速普及,整车电子化程度前所未有地提高。在新一轮产业重构中,主机厂前赴后继投入巨资研发平台、科技公司跨界入场、地方政府争相补贴、资本市场持续加注,整个行业呈现出 " 军备竞赛 " 式的狂飙突进。

在中国汽车产业链中,藏着这样一家企业:重庆大明汽车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 大明电子 "),早已深度嵌入主流车企的供应链体系,成为重要的底层支撑。公开资料显示,大明电子历经三十余年的深耕,拥有 166 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 16 项,产品覆盖驾驶辅助、座舱中控、智能光电等五大系统,客户名单涵盖比亚迪、长安、上汽、吉利等头部车企。

10 月 16 日,大明电子正式启动沪市主板发行,拟募集资金约 4 亿元。招股书显示,2022 年至 2024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17.13 亿元、21.47 亿元和 27.27 亿元。照此测算,大明电子近三年的复合增速超过 26%。

此时,这家深耕汽车电子的 " 小巨人 ",走到了资本市场的聚光灯下。

1

一场跨越三十年的

产业跃迁

大明电子的成长轨迹,是中国制造业迈向核心技术自主化的缩影。

招股书显示,大明电子的前身华夏无线电厂,成立于 1989 年,起初主要从事电视机电源开关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彼时,中国彩电产业正处于爆发期,但核心元器件依然依赖进口。大明电子迅速切入市场,积累了早期的制造经验和客户资源。

1993 年,凭借在电源开关领域的经验和技术积累,大明电子成功开发出车载收放机音量电位器,正式进入汽车电子领域。

自此,大明电子专注于汽车电子电器控制系统配套领域,迈入发展快车道。2005 年前后,随着中国汽车市场进入高速发展期,外资品牌加速本土化布局,对国产二级供应商提出了更高要求。大明电子抓住机遇,展开技术攻关。经过多年发展,大明电子形成了汽车电子电器控制系统全方位技术体系,并逐渐发展成为集全产品系列、多应用领域于一体的汽车车身电子电器控制系统综合解决方案供应商。

招股书显示,截至 2024 年末,大明电子产品已覆盖驾驶辅助、座舱中控、智能光电、门窗控制、座椅调节系统等五大系统。以营收占比接近三成的驾驶辅助系统为例,大明电子拥有仪表板控制总成、组合控制总成、方向盘控制总成及电子驻车总成等产品。

可以看到,大明电子在三十余年中完成了三次关键转型:第一次是从家电配件向汽车电子部件转型;第二次是从单一元器件向功能模块集成转型,提升产品附加值;第三次是从传统燃油车配套向新能源汽车系统延伸,提前卡位电动化赛道。

更为关键的是,三次转型,大明电子都踏准节奏,快速成为行业的佼佼者。

2

技术与客户 " 双轮驱动 ",

带来稳定性增长

汽车电子行业具有典型的高准入门槛特征。一款零部件要进入整车厂供应链,需经过少则一年多则三年的认证周期,且需要经过严格的认证流程。同时,一旦定点,合作关系往往较为稳定。

大明电子的核心竞争力,正是其 " 技术 + 客户 " 的双重锁定机制。

技术层面,大明电子形成了 " 核心工艺 + 同步研发 " 的双重优势。一方面,依托多年积累的产线设计、模具开发、结构设计、制造工艺、算法开发和智能应用等经验,大明电子实现了关键工序的自主可控,并形成了多项核心技术。

另一方面,作为国内少数具备汽车全车电子电器控制系统研发和规模化生产能力的企业之一,大明电子拥有较强的同步开发能力、试验验证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

长期以来,大明电子在行业内已具备较高的市场知名度,得到了主要整车厂商、知名一线零部件供应商的认可。

在此背后,是大明电子对研发的重视。招股书数据显示,2022-2024 年度、2025 年 1-6 月较上年同期,公司研发费用均有所上升。

更值得注意的是其客户结构。2024 年,大明电子前五大客户分别为长安汽车、一汽集团、比亚迪、上汽集团和赛力斯,合计销售收入占比达 58.24%。这五家均为国内自主品牌头部车企,且均为新能源转型的领先者。

结合 2024 年五家车企发布的销量数据及行业数据,其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国新能源汽车总销量的 62%。这意味着,作为与五家企业有着长期稳定合作的大明电子,也将水涨船高。

不仅如此,大明电子还进入了部分合资品牌供应链。如与长安马自达、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东风日产、一汽丰田、长安福特、北京奔驰、捷豹路虎等合资整车厂商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并已成功进入福特汽车、丰田汽车、斯堪尼亚等知名外资品牌供应链体系。

多元化客户结构,反过来又是其技术迭代的催化剂。不同车企对功能定义、接口协议、软件逻辑的要求各异,倒逼大明电子建立灵活的开发体系。面对差异化需求,大明电子形成了 " 平台化架构 + 定制化适配 " 的开发模式,以响应不同客户的需求。

这种 " 需求洞察 + 技术突破 + 产品迭代 " 的闭环,带来了财务上的稳定性。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大明电子扣非净利润分别为 1.43 亿元、1.96 亿元和 2.79 亿元,即使在 2023 年车市价格战最为激烈的时期,公司净利润仍保持了正增长。

产品层面的抗周期属性同样明显。无论燃油车还是新能源车,车身电子控制系统都是整车功能实现的基础。车窗升降、灯光控制、门锁联动等功能都属于刚性需求,不会因智能化升级而被替代,还会因电子化程度提高而增加模块数量。并且,随着电子电气架构向集中式演进,域控制器对底层执行单元的响应速度和通信稳定性要求更高,进一步强化了优质二级供应商的地位。这对于技术、产品、服务过硬的大明电子而言,是新的机遇。

3

" 新四化 " 重塑供应链

汽车产业 " 新四化 "(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浪潮,正在深刻改变汽车零部件行业的竞争格局。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预测,全球汽车电子占整车价值比重预计将由 2020 年的 34.32% 上升到 2030 年的约 50%。随着汽车电子设备成本占比增加、电气化部件普及率提高及汽车智能化、低碳化发展等多重因素,汽车电子市场增长迅速。Statista 预测,2028 年全球汽车电子市场规模有望从 2020 年的 2179 亿美元增至 4003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约 8%。

在这场变革中,本土供应链的崛起已成为不可逆的趋势。

一方面,整车厂出于供应链安全考量,正主动推动核心部件国产替代。尤其是在不确定性加剧、芯片短缺频发的背景下,主机厂更倾向于扶持具备快速响应能力和定制化服务优势的供应商。

另一方面,国内企业在成本控制、本土化服务、敏捷开发等方面具备天然优势。一项行业调研显示,同等性能条件下,国产汽车电子模块价格普遍比外资低。如比亚迪半导体自研的 SiC 模块成本比国际低 15%~20%。零跑汽车自研的 CTC 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将续航能力提升 10%,并降低 15% 的结构件成本。对于大明电子而言,同样如此。

此次大明电子 IPO 募集资金 4 亿元中,3 亿元将投向 " 重庆新建厂区项目(二期)",拟新建生产车间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生产布局,形成年产 1263.70 万套车身电子电器控制系统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

产能扩张背后,是大明电子对经营业绩的积极预测。

招股书显示,根据大明电子目前的经营状况、市场环境及在手订单等情况,经初步测算,预计其 2025 年 1 — 9 月可实现营业收入为 21.47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19.73%;预计可实现归属股东的净利润为 2.03 亿元,较上年度同期增长 5.68%,实现稳中有升。

而这,是未来大明电子更稳健增长的基石,也是其抓住 " 新四化 " 历史机遇的关键。

4

写在最后

在市场和用户习惯了 " 颠覆 "" 重构 "" 弯道超车 " 的当下,大众似乎已经忘了制造业的本质是积累——技术的积累、信任的积累。

大明电子用三十余年时间,成长为一个覆盖全球主流车企的车身电子龙头。它的发展史也告诉外界:强大的生命力,往往来源于那些扎根于产业土壤的企业。

眼下,中国汽车供应链正面临价值重估的重要节点。过去,市场更关注整车品牌的市值波动,而忽视了那些藏在幕后、支撑起整个产业运转的 " 隐形冠军 "。如今,随着国产替代深化、出海进程加快,一批具备核心技术、稳定客户资源和良好现金流的细分龙头开始进入投资者视野。

大明电子的 IPO,或许只是一个开始。但同时也表明,资本市场已经找到重新发现 " 中国制造 " 深层价值的重要信号。

© 投稿专线   微信:cyzqx2013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招股书 资本市场 供应商 渗透率 元和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