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履新启源后,杨大勇提出 " 大单品战略 ",意欲打造年销 20 万的爆品,靠此打响长安启源的品牌反击战。
然而,纵观启源所有产品线才发现一个残酷的现实:车多,爆品却并不多,而最符合其标准的,却是微型车长安 Lumin。屋漏偏逢连夜雨,销量增长的背后,利润的焦虑也浮出了水面。
一方面要解决利润缩水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要苦想新招,叶沛留下的产品结构旧账,已困扰杨大勇一个月。

" 大单品种,年销 20 万起步,你能做到 20 万以上一年就是大单品种,五个大单品种就能干成一个大单品牌。" 在上个月,身份刚完成转变的杨大勇对媒体如是说。字里行间,可感受到杨对爆品的渴望。
根据启源发布的战报,2025 年 9 月,长安启源交付了 41205 辆车,同比增长 79%,表现亮眼。

细看具体车型表现,长安 Lumin 卖了 23188 辆,占据总销量 56.27%,说长安启源的大半壁江山都是由这款 3.39-6.19 万的微型小车所支撑,应该不会有人反对。
其次也就是启源 Q07,9 月卖了 10192 辆车,加上 Lumin,两款车已贡献出启源的八成销量。
虽然启源 Q07 的表现值得肯定,但要达到杨 " 年销 20 万 " 的标准,月销起码要超过 16666 辆,显然 Q07 还差一口气。

而单骑救主的长安 Lumin,貌似也不受启源待见。不仅车名里面没有启源,在三幅 9 月的销量战报上,Lumin 均没有争取到露面的资格,相反,连月销千余辆的 Q05 都能上海报,另外的单车海报也独宠 Q07。
作为销量支柱的车型竟然缺席销量战报,这种 " 切割 " 未免太过于明显。

Lumin 的 " 原罪 " 一言蔽之,太便宜了。
前几天发布的长安汽车 Q3 业绩报告显示,受行业 " 价格战 " 影响,三季度单车均价降至 9.0 万元,同环比分别下降 2.7% 和 3.3%。
利润不断萎缩,也难怪启源尽量避免品牌和 Lumin 染上关系,但同时也抛弃不了它可观的销量。
Lumin 是好车,只是不能帮启源赚钱罢了。

启源并不是没想过冲高,只是现实很骨感。单车售价 19.99-31.99 万的 E07,花费巨额资金和精力研发了滑动后穹顶,换来的是 9 月销量仅 23 辆,月销量长期都突破不了 100 辆的窘况。
一方面是销量极度依赖低价车型,另一方面是摸得到天花板的定价,初期叶沛主导的快速扩张,将现在的启源置于两难境地。

2026 年,启源国内全年目标是 50 万辆,引力不低于 70 万辆,杨大勇治下的两个品牌有了 120 万辆的 KPI。

启源为了达成目标,在今年四季度和明年上半年将上市 4-5 个新品,用新招去加速产品结构的 " 换血 "," 大单品 " 很可能出现在这些新车当中。
而杨大勇要解决的,包括将销量哑火的 E07 停产,针对产品差异化不足的问题推动改款优化,或是整合冗余产品线,相信这些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我们要给杨大勇更多的时间。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